普拉達(Prada)是當今世界知名的皮包和服裝品牌,Prada早於1913年就在義大利出現,卻直到90年代以後才在時尚界發光發熱。這與現任執行長貝特里娶了Prada家族第三代有密切關係。
Prada創辦人馬利歐‧普拉達(Mario Prada)於1970年代將事業交棒給攻讀政治學畢業,但對時尚相當敏銳的孫女繆希雅‧普拉達(Miuccia Prada)。貝特里和謬希雅於1977年相識,而後結婚,如今分任Prada集團的執行長和總裁,堪稱時尚圈最成功的夫妻檔。
貝特里出生於義大利中部的阿雷佐市,父親是律師、母親為中學教師。貝特里6歲喪父,他和兄弟由母親撫養長大,單親背景讓他學習了獨立和勇於冒險的企業精神。
1977年,貝特里和繆希雅在一場貿易展中相識,貝特里成了Prada公司的供應商。一年後,貝特里和謬希雅結為連理。貝特里進入Prada工作,得以一展長才,把注重品質的Prada行銷到全世界。
謬希雅表示:「有他在你身邊,你總是不斷在質疑你自己。他和我之間有一個三次原則,也就是一件事情如果被他說了三次以上,那我就需要去認真思考。」謬希雅說:「他是腦袋,我們是手臂。」
Prada自1913年創立之初,就以選料講究、手工精湛聞名義大利,後來因為貝特里一連串的購併行動和產品朝多元化發展,讓Prada在時尚界站穩了腳步。
1990年代,Prada年營業額從5000萬美元飆升到15億美元,翻了30倍。目前Prada年營業額達24億美元,旗下有Prada、Miu Miu(取自謬希雅的小名)、Church's和Car Shoe四個品牌,267家分店遍及世界各地,光義大利就有13家工廠,3500名員工。
曾在Prada任職的現任范思哲(Versace)執行長法拉里斯表示,「他(貝特里)對自己要求甚嚴,所以對別人也是如此。你要不是和他一同努力,就是等著被他開除。」1997年,當貝特里去視察一間在紐約曼哈頓的新開Miu Miu分店時,對店內的一面鏡子有意見,竟然當場把它砸碎。貝特里事後回憶,「它讓顧客看起來太胖了。」
類似的驚人行銷手法在Prada並不少見。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吸引無數精品商贊助,但對看似負面的電影名稱,Prada毫不在意,甚至引以為傲。認為這使得Prada成為精品的代表之一,事實上,電影上映後,也帶動了Prada的注目度,堪稱是免費的大宣傳。
【編譯林沿瑜2010/04/27 聯合報】
★Prada老闆(Miuccia Prada)向來是文化界的風向球,她的作品總和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相互呼應
好萊塢名流一向是設計師最佳的展示衣架,在這個「C咖女星」也成為設計師爭相合作對象的年代,Prada老闆繆西亞.普拉達(Miuccia Prada)偏偏不吃這套,寧願邀請因設計中國北京CCTV大樓而聲名大噪的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也不願為了多賣幾個訂製包,為奧斯卡影星提供服飾。
Prada員工曾想說服老闆邀請好萊塢明星看秀吸引鎂光燈停駐,卻沒能成功,因為繆西亞只為她感興趣的人提供衣服。
這位超有個性的設計師,1980年代起把她別出心裁的靈感注入時尚界,1988年為Prada加入標準尺寸的設計,讓Prada從此攻佔時尚殿堂的最前線。
不過,繆西亞所屬的家族企業,前幾年因在新興市場迅速擴點,帳上債務累積至5.375億歐元(7.9億美元),加上這波金融海嘯的重創,進行數年的上市計畫被迫中止。
雖然繆西亞和擔任執行長的丈夫貝特里(Patrizio Bertelli)2006年已將5%股權出售給義大利聖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使家族持股降為95%,但2008年6月卻拒絕再將股權出售給私募投資人。內情人士指出,Prada已要求將償債期限延至2012年底,待金融市場恢復元氣,再實現上市計畫。
如果說Marc Jacobs是紐約時裝周的焦點,在米蘭時裝周就絕不能錯過Miuccia Prada。
Prada今春服飾走兩種極端風格:一種是宛如公爵夫人、布滿花朵式樣蕾絲的絲緞衣裳;另一種則是隨意裁剪後線頭四散的半身長夾克和過膝短褲。投射在伸展台兩旁牆面上,是海灘豪宅、街景和華美的水晶燈。
設計靈感來自母親衣櫃收藏品的繆西亞說:「我想描述當下的世界。那裡有富有和貧窮的人…也有懷舊。」
當天她身穿海軍藍毛衣和亮片針織緊身衣,搭上灰粉色鉛筆裙,一如她保守中有點搞怪、卻又不失古典優雅的設計風格。
繆西亞向來是文化界的風向球,她的作品總和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相互呼應,而她走在潮流尖端的設計風格,則是對全球情勢的個人情感投射。
她在本季採用造價高昂、設計極其浮誇性感的蕾絲,其實是她成長於經濟繁榮年代的投射;而2009年秋季類似《孤雛淚》的刮蓬捲髮和厚重毛衣風格,則呈現這波金融危機的衰敗景象。
Miuccia Prada說,這次她特別要求高級紡織廠在高級蕾絲中混入尼龍縫線,象徵富有與貧窮、高貴和窮酸,「結果價格比純絲的蕾絲還貴」。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 編譯/余曉惠 2010/03/01 經濟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