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jpg 

易經乾卦:「…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當海峽兩岸都在嚴厲「打房」(雖然在台灣,央行宣稱只是對不合理房價要求銀行控管放款風險)時,我們要從幾個角度來思考,何以最近幾年來,房價一路飆漲?其實,一路飆漲的豈止房價而已。

     解釋房價飆漲現象,若從經濟學原理觀之,就是需求大於供給。尤其是豪宅市場,價格越喊越高,其中雖然可能有行政院長吳敦義所說的「膨風」情況,但價格飆漲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造成豪宅需求大幅增加的原因,正如前段引述易經乾卦「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各從其類也」,換言之,有錢人與你就是不一樣。

     升斗小民把儲蓄拿到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年息約僅1%不到,扣除年物價上漲率(超過1%),實質上拿到的是負利率的收益。所以,有錢人不存錢,改為「存不動產」,甚至不用自己的錢置產,反倒向銀行借錢。乍看之下,頗為矛盾:論財力,這些富豪怎需向銀行告貸?事實上,富豪用錢比你精打細算。根據媒體報導,台北市預售屋價格10年間漲了4倍,平均每年漲40%,貸款利率相對於這種報酬率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更何況銀行貸款有寬限期,又對富豪給予相對偏高的貸款成數,使其得以運用超高財務槓桿,幾乎不花本錢來「存不動產」,享受高報酬率。比升斗小民存定期存款,卻拿到負利率,可以看出富豪人家「雲從龍,風從虎」的氣勢;富豪在天上飛,升斗小民在地上爬,「各從其類」。

     富豪人家除了「存不動產」,也「存名畫、存古董」,手法如出一轍。表面上,看富豪人家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一擲千金,背後的資金其實大都來自銀行貸款。更有趣的是,銀行為了保全債權,會要求把貸款標的物,交付銀行作動產抵押,結果是富豪一方面幾乎不花錢,拿到名畫、古董的所有權,出錢的銀行卻要替富豪貸款戶保管名畫、古董。尤其是名畫,還得用恆溫、恆濕的的保管室妥善保管。雖然銀行因此收到相對較高的利息,但這些富豪在短時間內若報酬率達到目標,就再轉手賣出,輕鬆賺大錢。

     某知名雜誌報導,有位「無業富人」名下有三棟房子,但其民國97年的綜合所得只有61萬6千元,稅率是6%。他表面上「無業」,實際上在該年內於股市賺取的資本利得高達400餘萬元,但依照所得稅法卻全部免稅;又因為他「無業」,因此每月健保費只有600元,而且女兒讀國立大學還申請清寒獎助學金。這個故事告訴你,有錢人與你就是不一樣。

     有錢人與你不一樣,到底根本不同之處在哪裡?到底根本原因在何處?首先有錢人搶「稀少性資源」,諸如不動產、名畫、古董等。稀少性資源的特色是供給量增加有限,例如精華地段是「先搶先贏」,名畫、古董也是這樣。在供給增加有限或無法增加的情況下,只要需求力道持續,價格就會持續上漲。其次,需求力道持續的核心原因在於資金寬鬆,銀行充滿濫頭寸。雖然央行持續發行定存單收回部分資金,但仍杯水車薪。銀行樂於把濫頭寸借給富豪,一方面因富豪債信較可靠,相對較為安全;另一方面富豪買豪宅、名畫、古董金額龐大,作一筆富豪放款,抵得過數十筆升斗小民的個人貸款。並且,富豪人家對此類貸款利率,比較不計較,因而對銀行利息收入貢獻較大。所以銀行與富豪之間「魚幫水,水幫魚」,互蒙其利。

     此外,稅制也有待檢討。依照現行稅法,資本利得免稅表面上看來很公平,因為資本損失也不能抵稅。然而,股市的投資者不乏前述的「無業富豪」,尤其在目前低利率的大環境下,融資、融券成本偏低,資本利得又免稅,事實上間接鼓勵富豪人家從事低成本高報酬的免稅理財。更令人扼腕的是,「無業富豪」除了藉著「高科技事業投資抵減」、「OBU投資收益免稅」等租稅庇護(Tax Shelters)制度,來抵繳或不用繳稅之外,還因其「無業」的「事實」,利用衛生署全民健保制度的漏洞享有低健保費的優惠,又利用教育部清寒獎助制度的漏洞得以讓兒女申請清寒獎助,林林種種,不一而足,這更加深了富豪階層與一般人的差異。

     最近社會上因央行彭總裁點名鄉林建設的高房價,興起一片「打房」風,然而,真正該檢討的是前述的各項制度缺失,以及資金浮濫的現象。凡此皆有利於富豪人家大舉掠奪稀少性資源,累積大量財力,從而與升斗小民之間形成天壤之別的差距。然而,社會金字塔上層的民眾畢竟是少數,「載舟覆舟,可畏惟民」,執政當局實宜針對升斗小民感受多加注意,並設法消除造成不公不義的根本因素。

 

  • 2010-04-29
  • 工商時報
  • 社論】
  • 200115.jpg    05Mystery050828_15068.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