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平板電腦iPad預定廿八日在日本開賣,十九歲的山中竹千代廿六日起就在東京銀座蘋果專賣店外排隊,坐在椅子上看雜誌準備長期抗戰。(路透).jpg 

iPhone與iPad製造商蘋果公司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廠商。兩大集團創辦人賈伯斯與比爾蓋茲長達卅年競爭,現階段由賈伯斯略占上風。

美股廿六日收盤價顯示,蘋果市值約二千二百廿億美元,超越微軟的二千一百九十一億美元。蘋果成為全美市值第二高的公司,僅次於埃克森美孚石油的二千七百八十六億美元。蘋果如何在過去十年由電腦製造商的B咖轉型成為數位與電腦科技的巨擘,饒富趣味。

蘋果市值在一九八九年曾超越微軟,但是在十年前,蘋果的市值跌到只剩五十億美元,岌岌可危。這一年來,蘋果股價大漲百分之九十五。蘋果近年來氣勢如虹,從數位音樂播放器iPod、輕筆記型電腦MacBook、觸控式智慧型手機iPhone,一直到不久前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不僅外觀設計具時尚感,而且操作簡易,大受歡迎。蘋果超越微軟,象徵在數位時代最重要的科技產品不再是桌上型軟硬體,而是手持裝置。

蘋果氣勢看漲,也和下月將推出新版iPhone及iPad將在美國以外開賣有關。iPad廿八日將於日本、澳洲、英、法、德等九國開始發售。

在日本,迫不及待的粉絲們從廿六日就在東京銀座的蘋果旗艦店門口排隊等候。排第一的是來自東京、十九歲的山中竹千代,他說要摘取日本第一位買到iPad的頭銜。

就營收規模來看,微軟仍勝蘋果一籌。最新一整年的營收,微軟是五百八十億美元,蘋果則為三百六十五億美元。蘋果也面臨Google的強力挑戰,Google以Android 作業系統跨入手機和行動廣告市場。科技分析師巴加林說:「科技業市值之爭已從微軟對抗蘋果,演變成蘋果與Google爭鋒。」Google目前市值為一千五百一十四點三億美元。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編譯張佑生/報導】

 蘋果平板電腦iPad終在國際上市,一如預期,這一波上市的國家都掀起排隊搶購熱潮。但是日本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傳統聖地,對於美國品牌、設計並在大陸組裝的電子產品,能夠掀起這樣的搶購熱潮,卻極為罕見。圖為日本28日上午展開Ipad銷售,而第一名購得的民眾(右),開心的跟日本名模藤井莉娜(中,Lena Fujii)合照。(許嘉文編譯/美聯社).jpg

在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公司成功轉型為消費性電子大廠,市值扶搖直上,更在26日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彭博資訊)。.jpg 

前言:蘋果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蘋果公司創立34年來,營運曾出現危機,產品多次被看衰,全靠創辦人喬布斯發揮創意帶領蘋果逆轉勝。本報特別選譯德國明鏡周刊專題報導,讓讀者認識喬布斯這位創意奇才和蘋果公司崛起故事。

34年傳奇 從家中車庫開始

蘋果傳奇始於一九七六年,賈伯斯家的車庫。賈伯斯和友人史提夫‧沃茲尼克自行組裝一台電腦,兩名年輕人有個偉大的夢想:推出一台人人買得起的電腦。

當年,電腦和周邊設備要價至少十萬美元,只有大公司和中情局買得起。一九七五年的某個周日早晨,沃茲尼克把兩條電線連結其中一台電腦的原型和螢幕及鍵盤。他笑說:「我當時並未發覺此舉的重要性。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在鍵盤上打字,字在螢幕上同步顯示。」

一九七六年四月一日,賈伯斯與沃茲尼克創立蘋果電腦公司;沃茲尼克主管研發,賈伯斯負責人事。一九七七年六月,蘋果二號電腦上市,定價一千二百九十八美元。這是第一部國民電腦,全球熱賣二百多萬台。

研發目標 就是要前所未見

一九七九年,蘋果開始研發新電腦。賈伯斯掌控研發部門,他要前所未見的東西。蘋果隨後推出以圖形使用者介面的麥金塔作業系統,馬上變成廣為大眾接受的介面標準。麥金塔是第一台大量生產的個人電腦,可開啟多個視窗,並有滑鼠。

賈伯斯說:「我們很清楚,以後世界上所有的電腦都會是那個樣子。」麥金塔電腦研發團隊核心人物安迪‧赫茲菲德說:「蘋果要做的不是獲利最高或技術最炫的產品,而是產品本身的完美就達到最偉大的境界。」

拚IBM 麥金塔不同凡想

一九八四年一月廿二日,職業美式足球總冠軍賽超級盃的中場休息時間,麥金塔電腦廣告登場,由好萊塢導演雷利史考特掌鏡。一排排面無表情的工人正襟危坐,注視著大銀幕上神似喬治歐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訓話。一名女子突然闖進會場,武裝警察緊追在後,女子將手中鐵鎚砸向銀幕,粉碎了老大哥的影像,解放了遭禁錮的大眾。

女子代表蘋果電腦,軍警則是蘋果當時的主要對手IBM。畫面傳來一段話:「一月廿四日,蘋果電腦將推出麥金塔,各位將了解一九八四為何不再像一九八四。」電視機前約八千萬名觀眾感到神奇,廣告專家認為這支廣告是曠世傑作。

蘋果的行銷策略和其他大企業並無不同:賦予產品讓消費者認同的情感及價值,買麥金塔的人都是既年輕又有創意,很酷。IBM的廣告標語是「想」(Think),蘋果就「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有誰不想「不同凡想」呢?

蘋果產品 新生活方式象徵

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七年間,賈伯斯聘請艾斯林格的「青蛙設計」公司設計產品包裝,每月支付廿萬美元,賈伯斯要求交出「酷斃了」(insanely great)的設計。艾斯林格一九八四年設計出廿五款「加州白」的電腦,賈伯斯面露不悅,上市首日大賣五萬台,如今典藏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館。

廿六年後,設計界與廣告界盛讚賈伯斯與艾斯林格的合作。其他電腦公司埋首於科技,蘋果強調功能與實用性,蘋果的產品變成一種新生活方式的象徵。

為誰當家 和史卡利鬧翻了

蘋果董事會在一九八○年想要延聘專業經理人掌舵,賈伯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遊說百事可樂執行長史卡利跳槽。兩人合作愉快,卻在兩年後就因為誰當家做主的問題鬧翻,董事會在一九八五年解聘賈伯斯,史卡利比他多待了八年。

「董事會當時應該讓賈伯斯做主,我負責行銷即可,這樣我們就不會拆夥了。」蘋果的年營業額在史卡利的掌舵下從六億美元暴增到八十億美元,他會這麼說,是因為他認為賈伯斯能比其他人早廿年預見未來的趨勢,iPod和iPhone都是明證,史卡利自認沒有賈伯斯的本事。

賈伯斯後來再也不跟史卡利說話,讓他不勝唏噓。

新品發表 員工榮耀加身時

沒有任何一位蘋果員工希望在電梯內遇見賈伯斯,因為他會連續發問:「你哪個單位的?做什麼的?公司為何需要你?」走出電梯時,賈伯斯可能會說:「我們不再需要你了。」

有些研發團隊總能獲得賈伯斯的青睞,資源和福利源源不斷。但是關愛的眼神會游移,所以各團隊會爭寵,搞小動作;賈伯斯只看成果。在蘋果撐得夠久,做到聯邦銷售部門主管的大衛‧索柏塔說,蘋果內部經常開會,但不會有決議,因為可能會惹毛賈伯斯。等到賈伯斯回家,隔天早上洗完澡,他可能會推翻前一天批准的事項。「直到賈伯斯上台開始演說,大家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蘋果的新品發表會是員工榮耀加身的時刻,但賈伯斯在發表會上很少唱名,僅說:「這是iPhone的研發團隊,請掌聲鼓勵。」

團隊起立、轉身接受讚美,賈伯斯點頭拍手。賈伯斯的戰士們在iPhone發表前,三個月間每天工作廿小時,為的就是這五秒。

【編譯張佑生2010/05/28 聯合報】 

 

f_1185267782449.gif 

作者:王志仁

 ‧數位時代 2007/07/06

發明蘋果電腦的人不是賈伯斯

多年來,談到蘋果電腦,人們想到的第一個名字,以及唯一的一個名字,總是賈伯斯(Steve Jobs),所有光芒集中在他身上,以至於另一位創辦人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就像月球另外那一面,我們永遠看不到。

終於月亮的另一面轉過來,呈現在世人面前。沃茲尼克首度打破沉默,以第一人稱談這段經歷,還原了當年個人電腦初創時期的歷史,也詳實演繹了矽谷的工程師文化。(沃茲尼克口述自傳:iWoz的中文版由遠流出版社在今年七月出版)。

兩位史蒂夫聯手締造蘋果電腦傳奇,但兩人從來就不是同一種人。賈伯斯是天生企業家:口若懸河、眼光精準,知道生意在哪裡;沃茲尼克是天生工程師:害羞自閉、卻好惡作劇,擅長組裝零件勝於經營人際關係。他們唯二的相同之處,在於畢業自同一所高中(沃茲尼克高賈伯斯四屆),以及都喜歡新奇的電子玩意。年長的史蒂夫酷愛把電子玩意當專案做,年輕的史蒂夫酷愛把做好的電子玩意拿去賣錢。

 

個性:兩人互補聯手搞怪

 

年輕時,他們互相欣賞、互相需要、聯手搞怪、聯手創業,但性格的差異終究讓兩人分道揚鑣,各自走上不同的路。工程師史蒂夫先離開蘋果,創辦自己的遙控器公司,繼而再轉去做小學老師;企業家史蒂夫則和董事會吵翻後離開,先辦NeXT電腦公司,再接手Pixar動畫公司,並於一九九七年回鍋蘋果,東山再起,將一連串i開頭的產品賣成全球叫座,成為當今科技業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這裡頭,當然有實力、有運氣、有離奇(賈伯斯前幾年得了癌症後來手術治癒),也有媒體炒作。一九七六年,蘋果電腦成立,美國媒體一窩蜂把焦點對準二十歲的金髮帥哥賈伯斯,刻意冷落實際做出蘋果一號和二號的沃茲尼克(誰會理一個其貌不揚、蓄著落腮鬍的反戰嬉皮?)。那是美國整個社會深陷越戰敗戰情緒的時刻,他們太需要這種美國夢成真的故事來激勵人心。

台灣的讀者更熟悉賈伯斯,這多半受美國媒體強勢宣傳的影響,但賈伯斯所具有的創意和行銷概念,很難在台灣落實;或者說,台灣的市場和土壤無法培養出賈伯斯這樣的企業家,這裡更多的是工程師,像沃茲尼克那樣的工程師,這是一個離我們更近的參照座標。

 

創業:受不了騷擾才答應創業

 

台灣缺行銷式企業家,不缺工程式企業家,在科技業成功的類型,從施振榮、張忠謀、林百里、施崇棠、蔡明介到卓火土,都是從工程師創業的企業家,和沃茲尼克一樣,他們甚至比沃茲尼克更積極。沃茲尼克當年根本不想創業,只想留在惠普當工程師,後來是賈伯斯動員沃茲尼克的父母弟妹和朋友,發起人海戰術打電話勸他,沃茲尼克最後受不了騷擾才同意。

但這些台灣的工程企業家和沃茲尼克最大的不同,在於大多都是做代工(施振榮除外),和終端消費者無關,而沃茲尼克一開始想的就是做出便宜好用的東西,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負擔得起,而且輕鬆學會。

是的,沃茲尼克和絕大多數工程師比起來的最大差別,就是沃茲尼克有「夢想」,那種源自工程師的最單純渴望,那種平凡人想做出不平凡事的渴望,要「創造不同」(Make a difference),並身體力行去做。這指的不是單純創一家公司或股票上市或成為億萬富翁,而是創造一個時代,並幫眾人找到走進去的路。

比方說,沃茲尼克總喜歡用最少的晶片,做出與別人同樣功能的東西,這樣子價格才能降下來,這也是電腦從大企業和軍方的技術人員手上,進入一般尋常人桌上的關鍵。此外,我們用電腦時習以為常的螢幕和鍵盤,也是沃茲尼克的手筆。在那之前,每個電腦用戶都得學會幾種電腦語言和寫程式,用打孔卡片輸入後,在控制板上看結果,再到報表室裡拿列印出來的結果。

沃茲尼克利用他業餘研究電視螢幕的心得,最終轉換成為電腦螢幕的原型,並把打字機的鍵盤輸入概念轉換到電腦上,成為今日電腦的標準配備。我們今天操作電腦的方式,源於沃茲尼克三十多年前的想法和實做。我認為,個人電腦的歷史,要從他做出蘋果一號那天開始算。

就連新竹科學園區後來流行的員工分紅配股作法,沃茲尼克也早就做了,而且是個人來做。在蘋果電腦股票上市前,他拿出一部份自己的股票,低價賣給他認為對蘋果有貢獻的人,包含同事和朋友,稱為「沃茲計畫」。至於公司方面和賈伯斯個人,則沒有什麼動作。

 

為人:習慣功勞與別人分享

 

你可以說沃茲尼克是個「濫好人」,在這本書裡你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他不太和別人計較,做事大多自己來,功勞則和別人分享。他對財富沒太大想法,對發明和創造有極大熱忱。當然,和這種對事比對人更有興趣的人相處也很累。誰能忍受新房裡不是堆滿玫瑰而是塞滿主機板和晶片?沃茲尼克離過兩次婚,目前和第三任妻子在一起。

他相信真理、平等和客觀,反對一切的官僚和虛偽,是很典型的工程人。這種人很難成就大組織或待在大組織裡頭,卻是推動新創公司的種子。矽谷文化可以簡稱為工程師文化,而沃茲尼克就是其中最知名的代表之一。

反觀台灣的工程師,多半在SMT生產線上導入六西格瑪或精實生產,或在全身穿戴密不透風只露出眼睛的無塵室裡,追求晶片良率多百分之一,徒有工程師而無工程師文化,把一大群優秀的年輕人,浪費在制式沒有夢想的呆板環境中。

台灣已有一大幫工程師和工程企業家,缺的是想「創造不同」的人,不以員工分紅或股票上市為衡量成就指標,而是帶領全世界進入新時代的豪氣與行動。當蘋果決定把電腦兩字從公司名稱拿掉,代表沃茲尼克的發明所帶來的影響力告一段落,但是對於沃茲尼克的研究,我們才剛要開始。

 蘋果創辦人沃茲尼亞克(中)和韋恩(右)去年一同出席雜誌活動。.jpg

名列蘋果創辦人 220億持股當年800元賣掉

蘋果電腦當初創立的時候,公司登記證上,有三名創辦人,其中的兩人(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都發財了,第三個共同創辦人維恩,卻與財神無緣,他在三十多年前,以八百美元的價格賣掉他持有的百分之十蘋果股票,如果他把股票留到今天,現在的市值是220億美元。

    維恩住在內華達,每隔幾天就會去賭場試試手氣,昨天,在一組CNN記者和攝影師陪同下,他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一個禮品店的店員問他,他是名人嗎,維恩輕描淡寫的說,他是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不過現在靠著社會保險和買賣郵票與硬幣度日。

    維恩在蘋果任職的時間非常短,他在1976年四月一號進蘋果,公司登記證上,他與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並列創辦人,他與賈伯斯比較早認識,兩人非常投緣,後來與伍茲尼亞克共同創辦蘋果,蘋果的原始商標以及作業手冊,都出自維恩之手,公司創立之後,他取得一成股權,伍茲尼亞克在自傳中形容維恩的腦袋,比他和賈伯斯都靈光,蘋果創設過程以及成立之初,很多事情都是由他搞定,不過他因為有一次創業失敗而負債的經驗,導致他有心理障礙,加上他比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年紀長了一大截,他覺得自己沒有再失敗的本錢,蘋果電腦公司成立十一天後,他就以八百美元出讓了持股,退出經營團隊,離開蘋果之後,他換了好幾份工作,他從來沒有買過蘋果的產品,也很少使用電腦,最近才買了一台戴爾電腦,因為他比較習慣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

    維恩說,他從來不去想要是當初沒有賣掉蘋果股票,他的人生會有多麼不同,他依據他的判斷和經驗,做了當時他認為最正確的決定,他無話可說。

 

  • 2010-06-25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夏明珠】
  •  

    蘋果創辦人 靠福利金過活

    內華達州沙漠的一處賭場飯店內,韋恩每周都會來玩幾次電玩撲克,試試手氣。這一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攝影機對著他,禮品店員工問他是不是很有名。韋恩回答:「這個嘛,我是蘋果的創辦人之一」。

    人們想當然耳認為他一定住豪宅、開名車、啖美食。其實他住在沙漠裡,靠社會福利金和買賣骨董郵票與錢幣過活。現年七十六歲的韋恩(Ron Wayne)是蘋果公司被遺忘的第三位創辦人,因為他在公司成立十一天後就退股,拿了八百美元走人。當年他持有的百分之十蘋果股份,換算現值至少兩百四十億美元(約台幣七七○○億)。千金難買早知道,古有明訓。

    「有什麼好說的?你根據當時情況綜合判斷做出決定,並承擔後果…我從不浪費時間去後悔,否則我早就去住精神病院了。」韋恩嘴很硬。過了一會兒,他臉色一暗,幽幽地說:「後知後覺,是我一生的寫照。」

    韋恩在一家電玩公司工作時認識賈伯斯,那時賈伯斯自大學輟學,雄心勃勃拉著朋友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向韋恩提議三人合組電腦公司。

    一九七六年四月一日,蘋果正式成立,政府核發的公司文件上載明,創辦人是賈伯斯、沃茲尼亞克及韋恩,當時韋恩不過四十二歲,賈伯斯年僅廿一。賈伯斯和沃茲尼亞克各持百分之四十五股權,韋恩持股百分之十,當仲裁者。

    韋恩在三人中年紀最長,經驗最豐富,蘋果第一代的商標、第一分產品手冊與第一套企業合作規範,皆出自他的手筆。沃茲尼亞克曾在自傳中描述韋恩「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他似乎無所不知。他在蘋果草創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韋恩加入蘋果之前曾創業製造吃角子老虎機,結果失敗而欠下數千美元債務。蘋果成立不久,賈伯斯便大膽接下一百台電腦的訂單,並借款兩萬美元買材料。韋恩很憂慮,如果公司財務出問題,有資產的他會成債權人追債第一目標,於是決定閃人。

    沒想到蘋果股價不斷上升,今年五月市值甚至超過微軟,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蘋果廿四日股價以兩百六十九美元收盤,市值二四四七億美元。韋恩如果持股到現在,將至少擁有兩百四十億美元。

    韋恩住在拉斯維加斯的一棟木造平房。身為蘋果創辦人,韋恩卻從未買過蘋果產品,最近倒是購入一台戴爾電腦。他說已經習慣微軟作業系統,不想更換。

    【編譯莊蕙嘉2010/06/2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