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新聞周刊.jpg 

中國由「世界工廠」逐步轉型為「世界市場」,讓中國勞工意識不斷抬頭,再加上網路化社會全球各地資訊流通快速,中國勞工薪資長期偏低狀況,不斷被拿出來討論。

富士康薪資連二漲,母公司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認為,加薪已經引發「蝴蝶效應」。在大陸設廠的台商,正面臨調與不調的兩難。

 「所有的製造業、服務業,全面的調薪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風潮,它不僅會來臨,而且來得之快之猛,會超過你我的想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預言,中國的加薪潮,正在快速蔓延。

 富士康調薪洗刷罵名

深圳富士康一連串員工輕生事件,一度讓外界批評富士康是「血汗工廠」的聲浪急遽升高,甚至有中共公安進廠調查。儘管負面消息不斷,不過就在大客戶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公開力挺「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及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親自坐鎮富士康,一周內連續兩度調高深圳富士康基本薪資,累計幅度高達一二二%,達二千元人民幣,遠超過市場平均水準。

 

郭台銘更表示,不只深圳廠,所有富士康工廠,都會依照當地的物價水準陸續調薪,不僅拿回輿論發球權,也即將在台資企業間,掀起一場風暴。

 

「十二個輕生員工裡面,沒有一個是因為薪資因素。」郭台銘在鴻海股東會上,向外界公布調查結果。讓外界感到好奇的是,既然不是因為薪水太低而輕生,那麼郭台銘一連串加薪大動作,到底為什麼?

 

郭台銘對外表示,加薪是要讓富士康「更有競爭力」,還說「不是鴻海來做,也是別人來做」。因為中國由「世界工廠」逐步轉型為「世界市場」,每年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快速飆漲、升息與通貨膨脹效應,讓中國勞工意識不斷抬頭,再加上網路化社會全球各地資訊流通快速,中國勞工薪資長期偏低狀況,不斷被拿出來討論。

 

郭台銘化危機為轉機

外界猜測,郭台銘大幅調薪,除了將一舉淡化外界對富士康是血汗工廠的批評,下半年旺季也不用擔心招不到工人,耽誤了訂單交期,降低客戶的疑慮。雖然看起來富士康人事成本可能倍增,但實際影響的獲利數字眾說紛紜,郭台銘只說了一句「太小看我了」。

 

法人認為,要確保戴爾、惠普與蘋果等大客戶出貨順暢,是郭台銘經商誠信原則的第一優先,亦即先穩住客戶下單信心再說。畢竟一邊接單一邊調整成本結構是郭台銘的強項,調薪對鴻海的影響有多大,最快七月底公布的第二季季報,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不過在此之前,外資對於鴻海卻是貶多於褒,認為加薪對獲利的衝擊不容小覷,包括大和總研、麥格理、巴黎證、匯豐和瑞信等外資,都在鴻海股東會前,調降鴻海的每股盈餘和目標價,大和總研甚至連續兩次調降目標價到一百零五元,是目前市場看得最低的價位,也讓郭台銘忍不住批評外資「短視」,為外資感到惋惜。

 

加薪潮讓內需股受惠

中國加薪潮蠢蠢欲動,其實基本薪資加上加班費,以及中國政府規定的五金(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公傷保險金、生育保險金),以深圳富士康的薪資水準算一算,將超過四千元人民幣,逼近台灣的最低工資,讓不少台商暗自叫苦,也讓外資擔心在中國設廠的大型代工廠,面臨侵蝕獲利的困境。

 

外資花旗分析師張凱偉認為,勞工成本會侵蝕多少毛利,還是要看直接人工占銷貨成本的比例,以及營業利益率來看。以鴻海來說,人事成本每增加一成,將影響獲利約占八.九%;仁寶(2324)、緯創(3231)和廣達(2382)約在二到五%,鴻海相對於性質較近的廠商來說是比較高的。

 

但是若以直接人工比例較高的零組件廠商來看,閎暉(3311)及可成(2474),人事成本每增加一成,可能會對獲利衝擊一○.八及七.七%,加薪對閎暉影響甚至超過鴻海,也因此對於加薪這個敏感議題,絕大部分廠商都採取隔岸觀火,暫不跟進的態度,就是怕影響獲利和股價。

 

不過中國勞工薪水增加,消費能力也將變高,法人認為食品相關類股像是大成(1210)、南僑(1702)、味全(1201)和聯華(1229),以及通路的藍天(2362)、益航(2601),潤泰集團旗下的潤泰全(2915)及潤泰新(9945)是可以持續留意的標的。

 【撰文/黃宗偉】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18期】

富士康事件效應至今仍餘波盪漾。不但各省的基本工資醞釀調漲,現在又有大陸23省積極推動工資集體協商機制。(記者蒼弘慈攝).jpg 

社論-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資治通鑑「晉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九」:「…導執表流涕,悲不勝,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講的是東晉元帝時,江州牧兼荊州刺史王敦叛亂,王敦家族被牽連,有被皇帝誅殺之危,司空王導也在其中,尚書周伯仁情詞懇切上書皇帝,力保王導性命,但周伯仁不形於色,致王導不知其恩反有怨懟;及至王敦掌權,周伯仁有難,王導不伸援手相助,致周伯仁被殺,後來王導看到周伯仁奏摺才知真相,深感痛悔。這段故事後來被廣泛引用,成為「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典故的由來。此次富士康公司將最低工資翻兩番,並且取消死亡撫卹,相信對其抑止員工跳樓事件的再發生,應有相當幫助。然而,影響所及,恐怕將來要跳樓的是許多大陸台商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原本只求滿足基本溫飽,加上勞力豐裕,工資低廉,在「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情況下,遂以「世界工廠」的地位迅速崛起,而且通過金融海嘯和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考驗。2009年全球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普遍為負值時,中國仍以8.7%的經濟成長率傲視全球。

     中國雖然至今仍是「世界工廠」,但今日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根據6月1日「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的勞動供給相對於勞動需求,在2001年還高達1.5倍以上,但是到了2010年已經反轉,尤其在沿海地區缺工頻傳,勞動需求大於勞動供給;各地方政府陸續調高最低工資以為因應,增加幅度大約在5%至27%之間。然而,由於富士康兩度調漲工資,由每月900元增至1,200元,再增至2,000元,流風所及,各省最低工資的調幅也隨之擴大到12.9%至45.8%之間。對業者而言,實在是難以承受之重。

     富士康取消死亡撫卹並大幅調漲工資,對防止自殺事件重演而言,確實發揮一石兩鳥的功效:一方面因取消優渥的死亡撫卹(據稱相當於十年薪資),員工為求改善家庭生計而「捨命」的動機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因薪資大幅提升,會讓員工覺得「活著真好」,既然活得越久,領得越多,自然要愛惜生命、珍惜工作。

     但富士康調漲工資引起的「蝴蝶效應」,則是各地的中國工人「見賢思齊」,紛紛要求提高工資,因而罷工、勞資爭議紛起。罷工、勞資爭議主要發生在外資企業,比較為人所知的包括日資的本田汽車佛山排氣管廠,及台資的奇美電、美律等知名企業。中國工人認為富士康能將薪資翻兩番,其他外資也應該大幅調升工資。因此,富士康防止員工自殺的因應措施,卻成了外資企業被迫調漲工資、增加成本負擔的夢魘。如此發展,果真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其實中國政府早已注意到「一胎化政策」的成功,勢將對勞動供給發生衝擊,因此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三月對全國政協的工作報告中,已經提及大陸將出現「勞動的結構性短缺」。然而,原本一般估計比較顯著的勞動短缺在2015年左右才會出現,而且先發生於沿海地區,至於內陸仍有充沛的勞動供給。因此,富士康快速而且大幅的調薪,使勞動短缺的問題提前顯現,這可能是中國政府始料未及的。

     中國政府原先規劃,藉著沿海與內陸最低工資的差異,以及勞動合同法允許內陸地區得採較為寬鬆的規範,逐步引導外資工廠移往內陸,以解決或舒緩其內部現存的兩大矛盾:沿海與內陸經濟發展失衡的矛盾、高低所得相差懸殊的矛盾(2007年中國最高所得10%家庭之總所得為最低所得10%家庭的23倍,在2001年只有10倍)。

     富士康防杜員工自殺的舉動,是否能幫助中國政府加快解決或舒緩前述兩大矛盾?比較樂觀的專家學者甚至臆測這是中國政府授意富士康公司順勢而行的措施。然而,一般的看法認為,包括富士康、本田等大型企業大幅調薪後,仍有能力將部分調薪成本轉嫁給其上游中小企業供應商,並能順勢配合中國政府政策移廠內陸;但為數眾多的外圍中小企業是否有能力配合,實在是未知數。在罷工潮、加薪潮之後,是否會出現大規模的中小企業倒閉潮,頗值得注意。

     在大陸的台商中小企業,應注意國內立法院本會期剛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其中的「中小企業條款」,對中小企業增僱員工每人每月補助新台幣1萬元。考慮前項因素,雖然台灣最低工資高達新台幣17,280元,但扣除1萬元的補助之後,已經低於富士康人民幣2,000元的水準。從勞力成本來看,遷廠回台或許成為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鑑於大陸的罷工潮、加薪潮在未來只會隨勞工短缺問題加深而更嚴重,台商中小企業選擇轉向西北(內陸)或轉向東南(台灣),實宜深思。有趣的是,這個「中小企業條款」當初原不是為此目的而設,這個歪打正著的條款,或許還真能「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吸引台商返台、提升國內就業的一個助力呢。

 

  • 2010-06-17
  • 工商時報
  • 【社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