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趨勢.jpg 

上周六晚上,當歐美股匯市都已經休市後,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出現了一則發言人重要談話新聞稿,宣告人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這意味著人民幣自此之後,不再緊盯美元,脫離兩年來的固定匯率,也意味著中國開始讓人民幣升值。

     中國發布的手法非常純熟,同時公布中英文版本,免得翻譯上有出入,稍早,更先行告知主要國家,這才有美國歐巴馬總統與財政部長蓋特納第一時間的回應,為了澄清第一天引發的猜A第二天還特別發布答記者問,否認部分國內外流言。

     但是發布的原因,卻是更值得深究,中國的考慮有好幾重:

     其一是,避免與國際為敵;廿六日在加拿大召開的G20高峰會,會前傳出美國將夥同其他國家「聲討」人民幣的低估,歐洲國家包括在內,並不令人意外,但是巴西與印度也加入美國這邊,倒是讓北京訝異。

     其實,人民幣與美元鎖死,讓中國對美國出口始終維持優勢,這讓其他對美國出口的國家,抱怨連連,由於印度、巴西與亞洲部分國家的匯率自由浮動,對美元增值,所以對美國的出口也受挫。

     中國已經提出警告,高峰會不是討論人民幣的場合,不希望演變成相互指責,但是北京卻十分在意,同是金磚四國的其他兩大國的看法。

     其二是,美國政治氛圍逐漸惡化;之前有少數議員,像紐約州參議員舒默等人,提出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特別捐,以調整因人民幣低估而佔的「不當競爭優勢」,隨著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年底期中選舉時間逼近,越來越多的議員加入聲援這個議題。

     中共官方傳媒新華社就直接點名:「美國國會少數政客卻擺出美國民眾捍衛者的姿態,搶奪所謂道德制高點,對美國政府中理性、平和看待中美經貿問題的人士施加巨大壓力,這種壓力可能影響美國政府的政策選擇」。

     換句話說,過去行政當局擋得下來,用否決方式阻止對中國不利的議案,但是現在包括財政部長蓋特納等「理性人士」,已經在四月延遲過關於中國是否操縱匯率的報告,現在如果中國再不做些表示,恐怕財政部得做出結論,接受國會法案。

     其三是,歐元危機衝擊;希臘債務問題爆發後,歐元價值直直落,單是這兩個月,歐元已經對人民幣貶值15%,歐盟現在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北京非常擔心,繼美國消費市場巨幅萎縮後,連歐盟市場都丟掉的話,會對中國經濟成長有嚴重打擊。

     如果中國要救歐洲市場,人民幣就不能再緊盯美元,必須要兼顧歐元,換句話說,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比重的改變,人民幣也必須調整自己與美元、歐元、甚至日圓等貨幣的關係,這就是一籃子貨幣的概念。

     但是這並不表示,人民幣一定就會升值,如果歐元繼續貶值下去,如部分學者預測的,年底時,一歐元換不到一美元,人民幣必須要彈性調整自己與美元、歐元的關係,人民幣可能反倒對美元貶值也說不一定。

     這次人民幣彈性增強的意義就在這裡,表面上好像會升值,實際上卻是與美元脫鉤。一般預料,人民幣即使升值,速度也是非常緩慢,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預估,半年內只會升值5%。

     回顧歷史,二○○五年七月時,人民幣與美元脫鉤,三年內逐步升值了21%,二○○八年金融風暴來襲,人民幣重新又與美元掛鉤,維持固定匯率,現在兩年後,人民幣又獨立脫鉤了。

     以後會不會還會回到與美元的固定匯率?看起來北京是不打算這麼做,目前中國正在嘗試,在國際貿易上,以人民幣來結算、報價,不使用美元雖然有風險,但北京從長遠角度來看,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已經動搖,為了避免長期風險,脫鉤還是值得的。

  • 2010-06-22
  • 中國時報
  • 【郭崇倫】
  • image.jpg 

    社論-人民幣升值趨勢考驗出口台商

    本周末二十國集團(G20)將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高峰會,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十九日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再緊盯美元,各界解讀這項政策宣示有助於轉移國際間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並化解中美之間貿易緊張關係。周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勁揚,收盤升至二○○五年七月以來新高,亞洲貨幣、股市亦同步上漲,美國與歐盟均肯定人民幣匯率回歸浮動機制的作法。

         人行強調,人民幣將依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不會緊盯美元,更不會一次重估人民幣價值;當前人民幣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這項說法明白顯示,人民幣不會採取一次性大幅升值以及放寬浮動區間的作法。

         二○○八年九月金融海嘯期間,亞洲貨幣紛紛貶值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將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扮演了穩定的關鍵性角色。今年初以來,國際間對於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越來越高,媒體報導指出,其實中國官方原本打算四月初就採取匯率改革,讓人民幣回歸區間浮動機制。後來接連爆發地震與歐債危機,才使得這項匯改措施延後到六月底。

         對於國際間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浪,北京當局向來態度強硬,並表示人民幣是中國貨幣,不容國際說三道四。這次人行在聲明中特別強調,人民幣匯率改革是在確保匯率波動幅度可控範圍內,符合中國經濟基本面和宏觀調控的需要,並且採取漸進方式。這次的匯改有助於中國的收支平衡,不是針對與特定國家的雙邊貿易問題。

         市場普遍認為新一波人民幣升值幅度不至於太大,此外,今年以來人民幣兌歐元升值了十六.五%,已嚴重侵蝕中國對歐洲出口的獲利。紐約大學經濟系教授盧比尼甚至預期,如果歐元繼續走貶,人民幣改採區間浮動之後,可能貶值。據據彭博社調查,匯銀人士預期人民幣今年底以前升值幅度約一.九%。

         一般認為,這次人民幣匯率回歸區間浮動機制是中國對經濟的復甦展現了信心,對大陸內部而言,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並且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人民幣的升值有利於內需產業,特別是航空與金屬類股均大漲,人們的購買力提高了,也有助於提升生活水平。在國際上,人民幣的升值有助於改善失衡的全球經貿,尤其美、歐的消費低迷之際,美國一直希望中國內需市場可以發揮平衡的作用。

         儘管外界對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早有預期,不過,此時在富士康掀起的加薪風潮下,這項升值仍對中國出口型企業與大陸台商造成相當的衝擊。人行在聲明中強調,改革有助於推動產業升級,調正經濟發展模式,朝向內需型發展,並將促使出口產業從簡單加工,轉向深加工與精加工,有助於就業人口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移轉。這項說法明白顯示,出口型台商不能再依賴匯率優勢賺取微薄利潤了,必須要有全力轉型與升級的決心。

         回顧一九八六年至八九年那一波新台幣升值風潮期間,國內包括鞋、傘、太陽眼鏡、家電、紡織等產業紛紛外移到大陸尋求低廉的工資與土地,在大陸開創另一片天;二○○五年至○八年間,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廿一%,大陸工資與環保條件也普遍提升,台商則進一步往越南、印度與東南亞發展。這些年來,台商利用大陸龐大而低廉的工資與匯率,創造了多項代工王國的奇蹟。

         如今,新一波人民幣升值趨勢啟動,儘管幅度不大,卻意味著大陸正展開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步重視內需產業,對出口型台商更是一大考驗。面對升值的壓力,台商唯有提高附加價值才能勝出,在發展代工產業之餘,也必須朝向品牌之路,這條路雖然艱辛,但電腦業如宏碁、華碩都是成功的案例。唯有發展品牌,才能在產業鍊中掌握整合資源的能力,否則只有被迫再轉移他地尋找更低廉的工資了。

     

  • 2010-06-22
  • 中國時報
  • 【社論】
  • imageCAKUO41Z.jpg 

    社論-人民幣匯率的「主升段」不會很快到來

    中國人民銀行19日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也就是終結金融海嘯期間「釘住美元」的權宜措施,重新回到「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之軌道。此消息一出,立即被海內外普遍解讀為「人民幣又要開步升值了」。這樣的看法,大方向並沒錯,但其在可預見的未來,升值的速度與幅度是否會如兩、三年前的「又快又大」,實頗值得商榷。如今時空環境已大不相同,各方推估人民幣的升值態勢時,最好多一分冷靜之心。

         這次人民銀行的上述宣布,來得有些不合常理。因該行過去從未正式說過人民幣匯率為了因應國際金融海嘯,要放棄「參考一籃子」,改為釘住美元。當時只是悄悄地這樣做了,並沒有對外明講。既然那時沒有正式宣布改變,現在又何需宣布改回來?這種前後不對稱的情況,暴露了中國人民銀行這次的「表態」,是有著「非經濟性的難言之隱」。

         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背景因素,是來自美國的壓力。就在人民銀行作上述宣布的大約10天前,美國參議院幾位議員放話,說將開始推動立法以對抗中國不合理壓制人民幣匯率,擬採用的手段包括反傾銷稅、禁止美國政府採購中國產品等,其內容可謂「茲事體大」。至於美國總統歐巴馬及其行政團隊之不斷催促人民幣升值,則早已不在話下。

         雖說中國政府一向排斥在外國壓力下讓人民幣升值,但在國際政經棋局上「給與取」的博弈中,其對美方如此就匯率「大動干戈」、「煞有介事」,總不能不加以適度反應。說穿了,這次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的事項,分明就是對美方的一個回應。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次是回應到了「中間灰色地帶」,因他們並沒有直接「順應」美方的「升值」要求,而是轉而訴諸於「匯率機制變革」,弦外之音是「我讓匯率機制改善了,但匯率會不會升還要看市場供需的表現」。這叫「政策自主」,也是給美國碰個軟釘子,不讓美國予取予求。

         不過,中國人民銀行這次宣布的內容中,仍是不經意露了「人民幣看升」的口風。因該行一併強調了「人民幣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這話表面上在說明「人民幣不會大幅升值」,但卻也透露了「人民幣匯率水平需要重估調整」,也就是人民幣有升值空間。所以說,現在如果對人民幣看升,大方向不會錯。

         但從目前中國經濟的內外環境看來,人民幣短期內不易再現2005年年中至2008年年中的「直線抬升」態勢。在那三年內,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了兩成多。這樣的升幅,在未來一年內很難看到。主要原因在於:第一,中國外貿順差已大幅縮減;第二,中國經濟正在大力調整結構;第三,中國工資漲勢正在衝擊出口產業;第四,歐洲部份國家的債信危機尚未成為過去。

         因此,綜合來看,人民幣匯率新一波的「主升段」(每年升值5%至10%)還不會很快來到。估計在未來一年內,它的升幅不會到5%,甚至會小於3%。而且,它的升值路數很可能是「進兩步退一步」,也就是匯價升貶互見,只是升多貶少而已。

         所以,要建議我們的中央銀行、金融業者及廣大投資人,對未來這一波人民幣升值,一定要冷靜以對,並且要以新思維來考量,不能根據過去那三年的大升經驗,來盤算現階段的匯價新走勢。換言之,在人民幣這次終結釘住美元後,投資者雖可適度擴大持有人民幣資產,以分享其升值紅利,但投資幅度仍要有所節制,以免因人民幣升速不符預期,而付出過多的機會成本。

         於此同時,也要建議中國政府,應趁此時此刻,儘速全力改造及提升大陸的外匯市場,以在短時間內建立高度市場化的匯價變動機制,讓人民幣匯率能充分隨行就市。屆時,匯率將對中國經濟運作發揮調節機能,使其資源配置達致「效益最大化」的境界。另方面,匯率市場化也能消除外來的人為促升壓力,使外國政府這方面的施壓,成為過去式。

     

  • 2010-06-22
  • 工商時報
  • 【社論】
  • 打造下一個10年的財富DNA.jpg 

    社評-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利多於弊

    大陸人民銀行19日宣布將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此舉意味大陸將結束自2008年7月以來人民幣實質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讓人民幣適度升值。

         今年3月以來,大陸與美國間對人民幣匯率爭議即持續不斷,國際上促升人民幣的壓力亦逐漸升高,嗣後因為大陸表態將建立更彈性的匯率機制,加以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擴大,人民幣升值壓力隨之趨緩;5月下旬美中戰略及經濟對話更刻意淡化人民幣議題,一般預料人民幣升值時機可能延後。然而,今年5月大陸出口及貿易順差激增,最近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舒默所推動I壓人民幣升值法案亦捲土重來,並在美國國會獲得很大迴響;美國財長蓋特納在國會聽證會上更一反過去溫和的態度,公開表態將採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敦促大陸調整人民幣匯率。面對急遽升高的壓力,且為兌現先前作的承諾,大陸選擇在本周G20領導人高峰會前宣布人民幣匯率改革,自有策略上的考量,也可避免美國藉G20對人民幣升值作集體施壓,化被動為主動。

         平心而論,在大陸過度依賴外資及加工出口貿易的經濟成長模式下,人民幣確實有被長期低估的現象。但是,自今年4月歐洲爆發主權債務危機以來,人民幣對歐元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15%,歐盟是大陸的最大出口地區,預料未來一段時間大陸出口勢必大幅放緩;世界銀行最近公布報告,也預測今年及明年大陸經濟成長可能減緩。

         更何況,最近大陸各地工資大幅上揚,加工出口產業面臨成本大幅上升壓力,在這種現實情況下,人民幣並無大幅升值條件。

         根據美國華府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克萊恩和威廉森的研究,人民幣對美元低估幅度已從去年底的40%減為24%;如以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較均衡匯率低估的幅度亦從21%降為14%。在人民幣低估幅度縮小趨勢下,美國國會仍醞釀促升人民幣的強大壓力,主要仍是考量美國本身的利益,因為金融海嘯後美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是美元對主要國家貨幣大幅貶值,貿易赤字大幅改善,但在歐洲發生主權債務危機後,美元又轉為強勢貨幣,勢必影響美國經濟復甦的力道。在主要工業國家經濟變數仍多的情況,將矛頭指向中國大陸及人民幣,自是最佳的選擇。事實上,很多國家及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有類似觀點,大家都希望大陸能夠透過擴大內需及人民幣升值以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嚴格來說,現在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管理式浮動匯制,在歐元弱勢下,對大陸反而是利多於弊,人民幣可以有升有貶,減少對出口產業的衝擊。

         不過,因為大陸對美貿易順差仍然可觀,來自美國國會及歐巴馬政府的強大壓力,人民幣對美元長期看升恐難避免,惟就短期而言,大陸當局考量經濟現實,推測到年底前升值3%~5%應是最大容忍極限。

     

  • 2010-06-22
  • 旺報
  • 【社評】
  • image.jpg 

    人民幣看升效應1》做中國當地生意賺很大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一的報導指出,長期而言,中國人民幣升值將對許多外商造成影響,以中國消費者為對象的企業將見淨利增長,而依賴低成本中國產品的進口商則可能受傷害。

         報導指出,長期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實質增加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有利於可口可樂、通用汽車、摩托羅拉等以中國消費者為經營重心的公司,供應中國所需的工業設備與原料廠商也會受益,比如營造設備廠商卡特彼勒、小松以及礦業公司必和必拓、力拓。

         餐飲業者Yum Brands在中國有約3,500家肯德基、必勝客及其他餐廳,並且持續以平均每天約開1家新門市的速度展店,該公司今年第1季中國營收占總營收的約3成,像這樣的公司也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獲益,因為中國營收若兌換成美元就會產生匯兌利得。

         美國今年1至4月對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42%,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中國購買力將會增強,美國對中國出口可能進一步增長。

         顧問公司HIS Automotive的上海分析師張豫表示,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在中國生產和販售汽車的跨國車商。通用汽車、福斯汽車、BMW等多家車商因應中國需求昂揚,正在中國興建車廠。

         這些車商的中國車廠組裝汽車,自國外進口的零組件上看5成,尤其是在開始營運的頭幾年。張豫指出,人民幣升值將降低車商進口零組件的成本,也會降低中國製成汽車的成本,因此人民幣升值對前述跨國車商是一大好消息。

         沃爾瑪等大量自中國採購產品的零售商則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受害,儘管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零售商也是中國消費者支出增長的受惠者。

         瑞士信貸分析師在4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人民幣升值意味財富將從中國出口商轉移至中國消費者,摩托羅拉、可口可樂、思科等可能因此受益。

         此外,人民幣升值將帶動其他亞洲貨幣升值,因為投資人視人民幣升值為宣示對亞洲經濟成長的信心,如此一來將有利於奢侈品製造商,業者輸往亞洲的商品會變得較為便宜,另一方面,亞洲人的財富增加,也比較買得起奢侈品。

     

  • 2010-06-22
  • 工商時報
  • 【記者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 image.jpg 

    人民幣看升效應2》商品價格有靠山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一報導,受到中國人民銀行上周末宣布恢復人民幣匯率彈性後,專家看好人民幣升值,可望對商品價格造成支撐。受人民幣利多提振,黃金與油價格周一雙雙勁揚,前者再創歷史新高,後者則達6周最高。

         金價周一在倫敦市場飆升至1英兩為1,265.3美元,再度改寫歷史高價紀錄。至於油價也告揚升,倫敦北海布蘭特油價早盤升破每桶79美元,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也達到78.8美元,是5月6日以來最高。交易商預期人民幣走強,將讓大陸進口石油成本較以前便宜,進而提升需求。

         同時,銅品等基本金屬行情周一也告挺升,倫敦銅3個月期貨價達每噸6,729.75美元,鉛價則達每噸1,820美元,日下6月1日以來最高。。

         如果以去年數目估算,人民幣升值3.3%至1美元兌6.6人民幣,將可為大陸省下28億美元的鐵礦砂與銅進口成本,該金額可讓大陸額外購買約3,500萬噸的鐵礦砂。大陸去年進口的鐵礦砂為6.28億噸。

         以過去歷史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支撐商品價格長期走高。自從大陸在2005年調高人民幣匯率後,全球商品價格就出現穩步上揚格局。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最近記者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重估,以進口觀點來看,是有利消息」。他說大陸是焦煤以及鐵礦砂的主要進口國,這兩者是製造鋼鐵的主要原料。

         不過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進口的影響就相形小很多。根據大陸主要黃豆進口商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的交易員指出,以黃豆而言,人民幣逐步升值不太可能增加黃豆進口,因為企業是根據預期需求,來擬定生產計畫。所以匯率短期間不太可能影響黃豆交易。

         大陸期貨公司商品分析師高嚴榮說,大陸向來買進規模龐大的黃豆,人民幣升值不至於讓他們購買量大增。

         另一名分析師胡凱(音譯)補充,決定黃豆進口的因素不只是匯率。供需與季節性因素反而是更關鍵因素。

  • 2010-06-22
  • 工商時報
  •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 001.jpg 

    社論-中國推動匯率改革的玄機

    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無預警地發布中國決定進一步推進匯率改革,加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本週一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價一舉跳升0.4%至6.7985人民幣兌1美元,遠大於05年7月至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緩步升值期間的每日升幅0.0245%,更為05年7月21日一次性升值2.1%後次高,似乎意味著因金融危機影響而採取的臨時性固定匯率政策已經結束。

         近期中國的宏觀調控始終都是在「保增長」與「調結構」兩個大原則下進行。雖然長期以來經濟依靠出口得以快速增長,但也出現投資過剩而消費不足的結構性失衡問題。特別是金融海嘯後,賴以出口的歐美市場成長力道與金融海嘯前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國不太可能再藉由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推動經濟,必須改以價格機制讓扭曲的經濟結構獲得調節,這也是19日人行宣布重啟匯改的根本原因。時機上,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人行宣布重啟匯改後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穩健恢復且持續向上的發展態勢,並不會因為歐洲債務危機的衝擊而有所改變,適度地表達自信。當然,人民幣的升值必須在政府當局能掌握經濟增長前景下進行,乃是中國一貫的立場。

         其實,匯率政策的改變除經濟面外尚涉及政治面的考量。以這次人行的舉動言,後者的支配地位尤勝於前者。具體地說,G7、G8、G20舉行時,各國總要求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以匡正國際間經常帳失衡問題,而讓人民幣加速升值。這次人行選擇在6月26日G20將於多倫多召開高峰會前夕先發制人,不得不令人猜想其背後的政治意義。類似的政策轉向及政策發言也曾出現在09年4月G20會前溫家寶總理表示購買美國公債應該以保值為考量,而周小川行長更倡議表示應建立超主權國際準備貨幣。透過提出倡議超主權國際準備貨幣以及憂慮美國公債的議題,中國當局悄悄地把承擔國際經濟失衡的重責大任拋回美國。

         實際上,人民幣率先於國際聯合壓力到來前升值更反應中國很怕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致日圓大幅升值事件重演,該協議常被認為係導致日本經濟泡沫化而後破滅並引發「失落的十年」(The Lost Decade)的遠因。易言之,人行選在G20高峰會前夕宣布如此重大的訊息,正是希望要求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的國際壓力不要在即將舉行的G20高峰會上凝聚,以避免發生類如日本在廣場協議中所犯的錯誤,並取得匯率談判中的主動性。這也是為什麼人行不斷強調,中國的匯改將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態勢,以自主性且不屈服於外部壓力的方式進行。

         就政策意涵言,人行的舉動不但為未來人民幣匯改揭開了序幕,也正式宣告中國經濟政策已經結束金融海嘯時期的危機模式,漸將政策焦點從「保增長」轉向到「調結構」。一方面,中國期待藉由人民幣不再釘住美元,逐步增強匯率的靈活性,促使出口企業加快進行產業升級與轉型。另方面,預計人行將擴大政策力度,抑制當前過熱的特定產業,甚至不排除在不久的將來展開升息,以解決近期因為物價上漲而出現的負實質利率問題。再者,預計中國也將陸續推出各項政策扭轉國內消費不足的問題,並限制部分已經過熱的產業投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國係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因此大陸當局也必然知道,結構的調整必須漸進且隨時微調,避免經濟如同當年日本般因調整過快而失速。易言之,雖然中國已經展開緩步升值的過程,但這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會如同05年7月到08年7月般單方向的變動。這也就是人行不斷強調,未來人民幣將參考一籃子貨幣來進行調整。雖然一籃子貨幣的說法是老調重彈,但在當下卻具有相當大的指標意義。05年7月到08年7月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之所以沒有引來市場太多擾動,在於當時美元匯率呈現趨勢性貶值,因此縱然人民幣出現升值,但有效匯率指數卻大致上平穩。雖然近期南歐債信危機略見緩和,美元指數回軟,但畢竟該債信危機仍是市場上的一大風險因素,若屆時美元匯率因為市場風險趨避重啟升值走勢,人民幣將會綜合美元與歐元等國際主要貨幣走勢,不時出現短暫性的波動。

  • 2010-06-23
  • 工商時報
  • 【社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