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G20高峰會被解讀成是美歐在擴大支出「刺激」的對決,但若從更廣泛的角度解讀,這可說是新凱因斯時代的結束,或說是轉向更健全政策的開始。
這幾年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政策,一直受到舊思維操控,也就是大量的公共支出可以預防通縮、解決衰退、並啟動由政府領頭的經濟繁榮。但結果並非如此。隨著這些號稱能振興經濟的措施逐漸到期,歐洲已著手戒掉揮霍的壞習慣,美國卻遲遲不願改變。現在似乎正是最佳時機,好好檢視最近的歷史,同時評估結果。
最新這波凱因斯復興期始於前美國總統小布希時代。當時的紅牌經濟學家、也是現在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告訴國會,國家急需一個「及時、具針對性、暫時」的1,500億美元支出計畫,以提振消費「需求」。
這些錢確實在2008年中讓經濟成長數據很好看,但仍擋不住接踵而止的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在桑莫斯帶領下,美國再推出第二套規模達5,00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兩個月後國會通過的是8,620億美元的方案,當時白宮經濟學家還樂觀預估,失業率可因此控制在8%以下。
17個月過去了,儘管利率這段時間也維持在歷史谷底,失業率還是高達9.7%。上周美國政府再度下修今年第一季成長率,第二季的經濟指標也很平常,但歷史經驗顯示,一段嚴重的衰退期後緊接著是大幅成長。
這回華盛頓的反應是:第三套刺激方案。歐巴馬總統雖然談到未來需要「財政紀律」,但他今天仍想增加支出。桑莫斯贏得第一場勝利後的30個月,我們又回到同樣的政策立場。
但這次有所不同的是,凱因斯政治共識逐漸崩潰。在歐洲,債券投資人透過拋售債券以提高殖利率的方式,抗議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財政政策;英國和義大利是下一個目標。歐洲決策者的態度大轉變,從花大錢變成大砍債。
其實就算在美國國會,許多民主黨議員也開始反對第三套刺激計畫,白宮提出的失業福利和給各州政府的援助也一再縮水。
創造出1982年到2007年間這段繁榮歷史的因素,其實是低稅率、支出節制且貨幣健全。控制支出的做法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結束,健全的貨幣在近十年前消失,現在民主黨諸公還打算大幅加稅。
節約支出並非萬靈丹。現在歐洲時興的縮減支出很重要,但撙節本身並無法平衡年度赤字,還需要經濟加速擴張帶來的新收入,而如今歐洲要加稅的做法卻會抑制經濟成長。
如今全球已來到凱因斯主義的死胡同。美國民眾被告知要讓國會繼續通過支出和借貸的法案,直到桑莫斯等眾學者專家說時候到了,要加稅以縮減赤字和債務。另外,加稅、升息和政府擴大控制經濟各層面的可能性,也被假設不至於衝擊個人和企業。但如今就連由全美各大企業執行長組成的企業圓桌會(Business Roundtable),也看出這種做法逐漸造成傷害。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編譯 廖玉玲2010/06/28 經濟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