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krugman-190.jpg 

我年輕時很天真,相信大人物會根據審慎的思慮採取立場。現在我懂事多了,知道大部分有頭有臉的人相信的事都根據偏見,而非分析,而這些偏見則取決於流行和風尚。

我藉這一點切入今日的主題。過去幾個月來,我和其他人以驚駭的心情看著決策圈逐漸形成共識,逐漸支持立即實施財政節約。也就是說,主流看法已變成現在該是削減支出的時候了,儘管全球主要經濟體仍深陷不景氣。

這個主流看法並非根據證據或審慎的分析,而是純屬臆測或甚至根據決策菁英的憑空想像—具體的說,就是債券義勇軍(bond vigilante )和信心神話(confidence fairy)的觀念。

債券義勇軍指的是,投資人認為政府無力或不願意償付債務,因而從公債市場撤資。

現在確實有些國家出現信心危機(例如希臘),但主張緊縮財政支出的人宣稱(1)債券義勇軍即將攻擊美國,(2)繼續花錢在刺激措施將促使他們發動攻擊。

有哪些理由讓我們相信這是真的?沒錯,美國有長期的財政問題,但過去兩年我們的刺激經濟措施幾乎不影響美國處理這類長期問題的能力。

國會預算處處長艾蒙杜夫近日就說:「今日在高失業率和許多工廠與辦公室閒置下提供額外的刺激措施,與幾年後在生產與就業可能接近最大潛力時實施財政節約措施,兩者在本質上沒有衝突。」

儘管如此,每隔幾個月就會聽說債券義勇軍已經到來,我們現在就得採取節約措施才能安撫他們。

三個月前,長期利率略微升高就激起近乎歇斯底里的反應:華爾街日報標題寫著「債務憂慮推升利率」,雖然沒有具體證據證實這種憂慮;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則宣稱利率升高是「礦坑裡的金絲雀」。

此後長期利率再度大跌,顯然投資人非但未拋售美國公債,反而認為是經濟不振中最安全的投資。

然而支持財政節約者仍再三告誡,如果不立即削減支出,債券義勇軍隨時可能發動攻擊。

別擔心:削減支出可能帶來痛苦,但信心神話會帶走痛苦。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在近日的訪問中說:「節約措施會造成不景氣的想法不正確。」為什麼?因為「激勵信心的政策會助長、而不會妨礙經濟復甦」。

緊縮財政反而會因為能提振信心而促進經濟擴張的想法,有什麼證據?(附帶一提,這正是1932年胡佛總統[Herbert Hoover]主張的學說。)過去確實有經濟成長後削減支出和加稅的例子,但就我所知,這些例子經過深入檢驗後,每個例子都證明節約的不利效應被其他因素所抵銷,而這些因素都不可能出現在今日。例如,愛爾蘭1980年代的在節約中成長,依靠的是從貿易逆差轉向貿易順差的政策,而這套政策在今日並非每個國家都能採用。

而目前的節約例子實在難以令人鼓舞。愛爾蘭在這場危機是好士兵,堅毅地實施嚴厲的削減支出,得到的獎賞卻是蕭條級的不景氣,而且金融市場仍然認為它有極高的違約風險。其他好士兵如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情況更糟,而且信不信由你,這三個國家生產與就業的低迷情況,都比在金融危機下被迫採取較非正統政策的冰島嚴重。

下一次你聽到有人義正辭嚴地解釋必須撙節財政時,嘗試剖析他們的論據。你幾乎一定會發現那些聽來像就事論事的說法,實際上卻出於幻想,建立在如果我們不聽話就會懲罰我們的隱形義勇軍、以及如果我們乖乖就會獎賞我們的信心神話的觀念上。而真實世界的政策—會摧殘數千萬勞動家庭的政策—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吳國卿譯)

【2010/07/03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