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前寶來證券香港分公司董事總經理趙士懿先因繁重的工作,健康亮起紅燈;緊接著一場突來的嚴重車禍,使他多處骨折,住院醫治;不久,他敬重的長者前寶來總裁白文正自殺身亡;一連串的打擊,使他決心投身社會企業,關懷憂鬱症,為文創產業、非營利組織行銷…
被譽為華人紀錄片的大驚奇──《音樂人生》,去年在金馬獎典禮上大放光芒,勇奪「最佳紀錄片」、「最佳音效」及「最佳剪輯」等三項大獎,成了金馬獎有史以來獲獎最多的紀錄片。這部由CNEX(非營利的民間文創組織)製作贊助的佳片,財經專業經理人趙士懿一直深受感動,喜歡電影的他,受邀加入CNEX擔任推廣委員會主委,參與這部紀錄片的行銷工作。
趙士懿說,片中描述家境優渥的11歲鋼琴神童黃家正,拿下香港校際鋼琴大獎後遠赴倫敦與捷克巡迴演出,更與布拉格的樂團灌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唱片。「但他一樣會難過,7歲就開始思考生死問題,11歲萌生自殺的念頭,因為他看見的世界不完美。」
面對這部內涵深刻的紀錄片,趙士懿先後看了八、九遍,每一次感受都不相同,「這個孩子的故事串起了一般人不易理解的、心靈上的溝通,觀眾看見他的天分、他的憂愁,同時也會反思自我。這部紀錄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像一面鏡子,我聽過七八十種不同的見解,觀眾會因為自己的背景、際遇不同,而對這部紀錄片有不同的反應。」所以在負責後段行銷時,他拉出包括親子關係、兒童教育、社會關懷幾個大議題,接著去找其他NGO組織作交叉行銷,果然成功造成話題。
花了4個多月,《音樂人生》終於成功在台北信義威秀影城播映,「當初威秀完全不看好紀錄片,只給我們兩週的放映期,但因為觀眾反應太好,一直追加,直到碰到今年農曆年節,才不得不下檔。之後,侯孝賢導演請我們一定要去光點播放,同樣一片好評,接著還有幾場特映會,DVD都還沒發行,預購數就近一千片。」趙士懿很有成就感的說起這段行銷歷程。
如果沒有黑暗
怎麼看得見光明
原本接觸電影行銷及協助非營利組織運作,並非趙士懿的本業。他出身於金融圈,2002年返台進入寶來集團工作,在2006~2008年間,年紀輕輕即出任寶來證券香港分公司董事總經理。
當時他每天從早上八點工作到凌晨兩點,奮力工作,為公司打拚出成長一倍的業績,可是不久身體累垮了,「感冒病毒跑進耳朵,我現在有一邊耳朵聽不見」趙士懿說。
為了調養身體,他結束集團香港職務返台,結果發生一場嚴重的車禍,導致身體多處骨折,住進醫院。當年7月,自己從小敬重,並視為學習典範的寶來金融集團前總裁白文正,為捍衛自己的清白,選擇以死明志,一連串不順遂的事件帶給趙士懿極大震撼,就跟《音樂人生》中,主角對人生價值追尋的探索一樣,讓他對人生價值有了新的想法。
「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白文正總裁正處於人生顛峰,不過是被懷疑用錢買學位,被懷疑有不法內線交易,但當時都未證實,之後也證實為子虛烏有,他何苦非要放棄希望『以死明志』?」趙士懿認為,並沒有人可以證實這位長輩當時是否罹患了憂鬱症,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當時周遭的人能早點察覺、給予關懷,或許就可以避免憾事!
正是這個難以挽回的遺憾,使趙士懿決定關心社會議題,投身社會企業,關懷憂鬱症。「那時候曾覺得:自己怎麼這麼『衰』!但現在回頭看,才知道那正是生命的轉捩點。」人生幾度起承轉合,趙士懿的思考深度、人生哲學,比起同輩似乎多了一些滄桑,也更為海闊天空。
「如果沒有黑暗,怎麼看得見光明。」金融市場比眼下所見的社會更現實,趙士懿看多了,對這道理也就更加明白,對人世間的喜怒哀樂,也多了幾分淡然和睿智。
商業模式與NGO結合
使有創意的人發光發熱
這些想法上的改變,讓年輕的趙士懿,開始專注於慈善機構、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模式,也讓他看見社會企業的前景。過去他幫忙許多上市上櫃公司,但現在,他更樂於思考如何讓商業模式與NGO結合,讓有創意和想做事的人,不虞資金匱乏。
以CNEX為例:透過這個非營利文化創意平台贊助拍攝紀錄片、發展周邊商品、建立銷售通路,最後找出行善與市場之間的獲利空間,讓非營利機構此後能靠自己的力量永續經營,而不用依賴外界捐款才能行善。
這次《音樂人生》結合非營利組織的成功行銷模式,趙士懿並非僥倖,他在這段過程中,不斷藉由各種機會學習、摸索,參加各式各樣的NGO、NPO組織活動,還觀摩作家王文華創辦的「若水國際」如何運作,逐漸打定主意:自己一旦投入,就要做得有聲有色。
有了這次行銷經驗,趙士懿深信,當發心想做一件好事,似乎就有很多貴人前來相助,像過程中有很多慈善機構加入合作,還有包括佳格、鴻海等企業團體包場,偶像歌手S.H.E.也加入行列,包場和歌迷共賞。「就像魔術一樣,看過這部片之後,每個人都想跟別人分享。」
「社會這麼多元,只有單一的專長是無法成功或是把理念傳播出去的,必須在同樣的平台結合各式各樣的專長,成功機率才會提高。」熟知各種商業模式的趙士懿,看過很多很好的創意,可惜因為不懂行銷、財務、法務,最後那個創意就在市場上消失了。
「我不是創意人,但我可以找出好的創意,幫創作者發光發熱。」他希望以文化創意結合NGO理念,加速推動NGO的訴求。
不要把自己的問題放大
看看別人再想想自己
不做作,直率是趙士懿的本性。當《大家健康》要採訪他時,他一直認為自己還未達健康標準、名人典範標準。他坦率地說,他從小個性衝動,情緒起伏大,常會因一件事難以排解,連著2、3天都不高興。「我年輕時,脾氣很不好,常在路上看人不順眼或為一點小事,就與對方爭執,甚至大打出手,發揮自我認為的黑暗正義。」
隨著年齡增長,火爆的脾氣有收斂一些,他喜歡閱讀一些思考生命究竟的書籍,也涉獵心理類書籍,如今,更認知「天底下沒有絕對的事情,就算從自己角度看到的對錯,也是正負相依,有得有失」。
偶爾感到事情太多太忙,他會靜坐一小段時間,以沉澱心靈、整理思緒,希望讓自己能將世界看得更真切。「只能靜坐個2、3分鐘,我是個很沒耐性的人,靜坐也是在磨自己的耐性。」
對於情緒的管理,趙士懿舉《音樂人生》中的主角鋼琴神童黃家正為例:即使是天才,也有屬於天才的煩惱。他認為:「人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問題放大,應該去看看別人的煩惱,再回過頭看自己,就會發現,其實自己的問題沒那麼大,何必一天到晚憂鬱?」
有效的行善
不是激情的盲目捐款
趙士懿對公益及憂鬱症防治也有獨特的想法,他近期積極想開創一個「用心快樂社會企業」,想幫助更多人「賺快樂,少憂鬱」。「我想投資一些能與公益結合的創意,加上我的專業行銷,既能推廣社會議題,也能創造出商業利益。」
趙士懿的社會企業,不在意規模的大小,但會專注在減少社會自殺率。「公司最重要的『營收』『業績』,就是整個社會自殺率下降的數字。」
趙士懿認為,有效的行善不應是一時激情的盲目捐款,所以除了父親前證管會主委趙孝風、白文正,他最景仰的人物還有李連杰、股神巴菲特以及比爾‧蓋茲。這些人物雖分屬不同領域,但共通的特點是發願行善,追求世界更美好的境界。「不管是誰,有那樣的心,就值得佩服。」
【更多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7月號;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