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jpg

中國現行的「十一五」,即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今年年底就要期滿退場。接續而來的「十二五」,將於明年初開始實行。由於兩岸剛簽署了ECFA,因而大陸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期間,正巧也是兩岸經濟合作的開局時段,所以台灣方面對於大陸「十二五」相關的動向,應該予以高度關注。

     首先引人注意的是,中國經濟在這新舊兩期規劃交替的時刻,出現了一連串費人思量的新問題,如工資快速上漲、房價居高不下、消費內需尚待進一步擴張、人民幣升值壓力大等。這些問題顯示,即將到來的「十二五」,面對的是一個和以前大大不同的經濟形勢,而中國政府也勢必要端出全新的經濟政策方針,並大幅更新宏觀調控的手法,以促使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再上一個新台階。

     關於「十二五」的經濟新導向,中共中央已透露出原則性的訊息。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於日前召開會議,決定於今年十月份舉行「第十七屆五中全會」,以提出中共中央對「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供行政部門作為制定該規劃的藍本。據中共當局發布的消息說,五中全會的相關討論重點,將是在健全市場配置資源之機制、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創新公共服務體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務。

     而更值得重視的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政治局會議中的發言,點到了一個關鍵環節,就是「擴大消費內需」。他說,要繼續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著力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落實和完善擴大消費政策。

     我們特地引述胡錦濤的這段話,是認為「擴大消費內需」確實應列為「十二五」規劃的核心。其非但應作為中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主力手段,同時也該成為一切經濟建設工作的總目標。因為,以中國經濟形勢來看,未來將是「內需消費旺,整個中國都會旺」,反之,如內需消費拉不起來,中國經濟也很難再有進一步的發展。這真是一道決定「十二五」成敗的關鍵課題。

     換言之,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必須改裝上「內需消費」的引擎,才能追求自主、優質、高效、公平。試著比較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曾長期依靠廉價品的加工出口,結果雖使中國變成「世界工廠」,但也造成廉價勞工、資源浪費、城鄉發展失衡、受制於外國市場等種種弊端。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發生後,中國經濟轉為「投資帶動」,雖撐住了經濟增長率,但並未能改善以往的弊端,又添加了更多的偏差現象。

     這些結構性的問題,必須等到中國經濟轉為「內需消費帶動」的模式後,才能根本解決。因為,內需消費能擔綱,表示國民收入抬高且趨於「均富」,社會公平可實現,且產業體系亦將趨於結構合理、產銷機制完善週延的境界。那是一個成熟經濟體該具備的要件。

     而大幅提升內需消費的方法,雖不勝枚舉,但也可一言以蔽之,就是「全面提高生產力」。生產力全面提高,才有能力為全民加薪。人民的荷包普遍鼓起來,內需消費自然大幅抬升。而提高生產力說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個繁雜的大工程,其中包括研究創新、發展新產業、汰換舊產業、節能減排改造環境、發展服務業、扶持民營中小企業等。這些如能面面俱到,中國生產力將突破瓶頸,迅速提升。

     所以,對於「十二五」的動向,只要洞察「生產力發展」情況,就能掌握主要脈絡。甚至可以說,「十二五」等同於中國生產力的第二次大解放,頗具里程碑意義。因前面的第一次大解放自1979年改革開放時開始,到現在已發揮了31年。雖然它把以往被計劃經濟所壓制的生產力,全部解放出來了,但時到今日,它的邊際效用已大幅遞減,另還留下經濟社會方面的諸多後遺症。換言之,現行的「十一五」可視為上一波生產力大解放的尾聲,而即將接續而來的「十二五」,理當是新一波生產力大解放的開端。中共當局的相關規劃如能達到這個高度,則中國經濟將全面脫胎換骨,展現全新的格局和氣象。

  • 2010-08-08
  • 工商時報
  • 【社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