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新聞周刊.jpg 

很多人因貪圖低利、或以先繳利息不還本金做法降低購屋壓力,大幅操作槓桿,不但可能買在高點遭「套牢」,一旦升息,如果資金沒有管控好,很容易繳不出來錢而出狀況。

f_263169_1.jpg 

你覺得房價高可怕,還是利率上漲可怕?我想很多人會以為前者。

 

前幾天我的電視節目製作人興起買房的念頭,因為父母親有些積蓄,加上過去都是住在仁愛路附近,已經習慣附近的生活型態,孝順的製作人在東豐街看到四十年的老公寓,因為鄰近舊宅,又是一樓,方便父母親出入,她興沖沖找房仲詢價,一問之下,一坪售價二百萬元,嚇得她花容失色!

 

台灣的高房價,嚇死一堆人,如果四十年的老公寓要賣一坪二百萬元,那帝寶又應該賣多少錢?我笑我的製作人說,「如果你買得起一坪二百萬元的房子,那你應該去買帝寶了!」前不久也有人告訴我,台灣國宅出現一坪七十萬元的新高價,面對這些價格,我們不禁要問合理嗎?

 

美次貸風暴的教訓

過去房地產的價位是以成本法來計算,目前是比價法,兩相比較就會知道哪一個有問題,有問題的房子就會面臨下修的壓力;舉例來說,如果中古屋一坪八十萬元,國宅七十萬元,不是中古屋要上修價格,就是國宅要往下修,這是比價出來的結果,又比如台北市中古屋一坪五十萬元,但是新市鎮區域也出現五十萬元,透過比較之後,大家也會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就算都是五十萬元,台北市的增值空間還是比新市鎮空間大。

 

但是房價高,不會是致命傷,大不了不買就是了,升息才是大問題,如果大家印象深刻就會記得,金融海嘯的發生肇因於次貸風暴,事實上,美國的次級房貸除了有衍生金融產品之外,還有寬限期的問題,當時的美國人買不起房子,但是看到利息過低,於是以「寬限期」方式購房,類似台灣的先繳利息,不還本金的做法,原本這樣的做法是要降低壓力。

 

不過二○○四年美國聯準會連續升息,到二○○六年為止升息四.二五%,這一次的升息,造成投資人的大崩盤,因為當寬限期到期的時候,利息變多了,大家的錢繳不出來,房地產崩跌,銀行倒閉,金融危機爆發。

 

賺了利息賠了房價

有很多人因為低利率的時候,「賺了利息、賠了房價」,我的一位朋友因為貪圖低利率,在淡水買進一坪二十二萬元的房子,但是現在市場成交價不過十四至十五萬元,以三十坪來說,他已經「賠」了二百多萬元,而賠的錢,需要有二千萬元放在銀行一年,才會有二百萬元的利息,可見,貪圖低利、買在高價,才讓人悔恨。

 

這不是最慘,有人大幅操作槓桿,一但升息,造成資金成本增加,很容易投資失控,我認識一位投資客以二百五十萬元的自備款,投資四至五千萬元的房子,都是只繳利息,但是一旦升息四%到五%,她的自備款就全軍覆沒了。

 

如果由過去經驗來說,每一次銀行升息的滿足點大概都是四%到五%,也因此,利息的支出就會持續的增加,如果資金沒有管控好,很容易出狀況。

 

現階段政府開始打房,很多投機客都是透過周轉金貸款借錢炒房的,通常他們都是職業投機客,財力也不差,企金對這類放款,不僅利率低至一.五%下,部分更可貸到抵押品八成,這波轉向企金的方式多少也透露資金周轉的壓力。

 

留意升息反轉關鍵

為了避開打房,購屋市場大打年底五都選舉的題材來刺激銷售,很多人都知道房地產有卡位的問題,也有趁早布局的優勢,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來說,從規畫到成形大約花了二十六年,現在開發九成,旁邊還有一些農地在種田,也就是說明還有一部分未整合完畢。

 

而以目前題材頗豐的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青埔特區來說,占地約為信義計畫區的三倍,而現在才第二年;就算這個區域是長期利多,並非短期可成。

 

總之,現在投資要擔心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利率上升,而不是「已發生的事」-高房價,更何況市場在反轉的時候,都是關鍵,留意升息,一旦啟動之後,市場的輸家贏家立刻見真章。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2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