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宗教活動蓬勃發展,神像雕刻、神轎製作和神明衣刺繡等周邊產業,百家爭鳴,記錄百年來的工藝之美,也展現民間信仰的華麗豐富。在全球化時代來臨後,成為本土最夯的文創產業。
神佛像雕刻 父傳子居多
台灣神佛雕刻的工藝發展將近三百年,分成「泉州派」和「福州派」。福州雕刻師的刀法比較誇張,具有戲劇效果;泉州則較細膩,重威嚴。在台南府城,店名有「軒」字的是「福州派」,有「國」的則是「泉州派」。
「西佛國」蔡天民家族,可以說是府城最資深的雕刻世家,傳承已經有五代,他的雕刻店目前還在台南市神農街營業,是府城神佛雕刻的活歷史。八十一歲的泉州派雕刻師蔡天民說:「府城當年曾經有過上百位木雕師父,移民從家鄉帶來的神明都很小,府城幾家知名大廟較大型的神佛都是在台灣雕刻的。這項工藝不外傳,兩百多年來,這一行可以說已經快失傳了。」
太聖宮媽祖 唯一獲認證
目前府城聞名的木雕師父子檔,包括魏俊邦與魏介民、謝主義與謝合育等,仍致力傳承神佛雕刻藝術。「和成軒」的雕刻名師謝主義今年六十歲,從十四歲跟著姊夫學雕刻,已經將近半世紀,一身好手藝也傳給第二代,他說:「早期學雕神佛,通常要花上四年四個月。當學徒時都是沒薪水,還要繳學費去拜師學藝,所以雕刻界都是以父傳子居多。」
全台各地也有許多知名神像,像嘉義縣布袋魍港太聖宮的「媽祖佛像」是全台唯一經過教育部認證,領有身分證的明朝媽祖像。歷經四百多年的歲月,現在這尊全台最老的媽祖神像已不輕易移駕,只在農曆媽祖誕辰時才出巡遶境村庄,接受信眾瞻仰膜拜。
神轎價不菲 堪比雙B車
有神佛就有神轎,去年剛獲得國家工藝薪傳獎的七十九歲王永川說,「神轎就像現在政府官員的專車一樣,」雕刻時不但重材質,還要雕各種美麗的圖形,一座神轎得幾位師父耗費百天以上時間,才能完工,「一座神轎是一輛國產轎車的價格,如果用檜木雕的話,得花上雙B轎車的錢。」
除了神像和神轎工藝,台灣的神明衣刺繡也是一絕。嘉義縣朴子曾是國內首屈一指刺繡產業重鎮,早年鼎盛時期,開元路還有「刺繡街」之稱,幾乎家家戶戶婦女都會精巧的刺繡女紅。現年七十七歲的周國欽當年最先引進電繡到朴子,專營神明衣生意,如今逐漸交棒給第三代的周讓廷三兄弟,自創品牌「神斧」,開拓新的文創商品熱潮。
周氏神明衣 年產十萬件
「我們從小就是吃神明飯長大,神明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周讓廷說,原本父母不願意三兄弟從事一樣的工作,但想著「傳承」的意義,最後三兄弟就決定接手了。
全台廟宇七成以上的神像,都穿著周家縫製的神明衣,「神斧」還專門製作高檔神明衣,一年可生產十萬件神明衣裳,不只台灣,產品還銷往新加坡、香港跟美國,連同大陸工廠,總計員工人數超過三百人,目前開發的文創商品就多達一百多種。
人稱「府城老繡才」的台南光彩繡莊創辦人林玉泉,從事刺繡超過半個世紀,他也欣見,刺繡工藝有愈來愈文創化的趨勢,「不少年輕人願意花錢訂購作工較高級的刺繡品,這是過去看不到的現象。」
匠師的工藝傳承百年,在精雕細琢中,在一針一線中,展現無比巧思與旺盛活力,島上人們也藉此流露對神佛的敬虔之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