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金融海嘯的痛苦仍在全球流布,30年來的金融「去管制化」使資本主義變成更險惡的「金融資本主義」。但較少人知道的是,推動創造出如此環境的前聯邦準備理事委員會主席葛林斯班,追隨的是是小說家艾茵‧蘭德(Ayn Rand)的教諭。

現在,艾茵蘭德更是聲勢浩大,成為美國茶黨與極右派共和黨的精神領袖,誓言摧毀歐巴馬帶來的「集體主義」。

1957年出版的《亞特拉斯不扛了》(Atlas Shrugged),是這些市場基本教派的聖經。艾茵蘭德筆下的英雄主角哥特(John Galt),策動美國企業老闆集體「罷工」,讓美國陷入全面停擺。在小說結尾,哥特透過廣播痛斥政府對自由市場的干預。這篇「廣播稿」長達70多頁,而對葛林斯班與其他蘭德追隨者來說,這70幾頁猶如「哥特福音」。

哥特斥責普羅大眾,認為他們只想透過政府獲得「財富重分配」,是「搶匪與乞丐」,他說:「我們(菁英)不想代表你們,我們也不想跟你們談條件,我們彼此沒什麼需要妥協。你們對我們毫無用處,我們要你們滾蛋。」

徹底的個人主義,絕對的放任市場,艾茵蘭德堅信社會達爾文的資本主義是唯一最佳體制,「自私就是美德」。那些沒有成為巨商富賈的普通階級,不過只是仰賴企業「超人」過活的寄生蟲。一人一票的民主制、累進所得稅、社會福利網,這些作法不但毫無意義,還是邪惡的「集體主義」。

所以,在歐巴馬推動「全民健保」,想撤銷對富人的減稅,並且對金融市場推動更多的管制之際,艾茵蘭德的詞句在華爾街菁英與右派勢力耳中宛如天籟。在茶黨的示威中,不時可以看到寫著「亞特拉斯不幹了」這種標語。

1905年,艾茵蘭德出生於俄國的一個猶太家庭。蘇聯共產革命對她的童年留下深刻傷痕,她家的藥房被政府強行徵收,成為「公共財產」。艾茵蘭德熬過內戰、暴亂與飢荒,在1926年時投奔美國親戚。她在好萊塢演出一些小角色,寫些廉價的電影劇本,在大蕭條時代餬口維生。

1943年,艾茵蘭德出版的《泉源》一炮而紅,使她從二流劇作家變成暢銷小說家。不過要到《亞特拉斯不扛了》這本1,200頁的長篇小說,才讓艾茵蘭德成為今日美國右翼的宗師。

葛林斯班在25歲時加入艾茵蘭德的密教圈,這個小圈子反諷地稱為「集合體」(The Collective)。當年艾茵蘭德已經50多歲,已婚,和另一位已婚的25歲門徒布蘭登維持「理性」的通姦關係。年輕的葛林斯班對《亞特拉斯不扛了》大為激賞。此書1957年出版時劣評如潮,葛林斯班則立刻挺身捍衛他的思想教母,他投書紐約時報說:「富有創造力的個人以及毫不妥協的理性目標,是喜樂與歡愉的泉源。迴避理性目標的人只是寄生蟲,理當自取滅亡。」

30年後,艾茵蘭德的這位門徒成為聯準會主席,管理世界最大的經濟與金融市場。葛林斯班引用了蘭德的理念,堅持認為金融不需政府管制,「金融創新」將解決一切的問題。現在,全世界都看到了這些「創新」,帶來什麼樣的「喜樂與歡愉」。

 (綜合外電)

【編譯/陳家齊2010/09/06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