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r Joe 

到美國喬氏連鎖超市(Trader Joe's)買東西,沒有會員卡、沒有折價券、沒有特賣會,公司的網站明確指出:「折扣」就像不應該說出口的髒話,所以在喬氏的店內不會以任何形式存在。

喬氏認真看待提供顧客「價值」這件事。對公司來說,「好的價值」等於「好的價格」加上「好的商品」,其中「好的價格」,指的是每天所有的商品都能平價提供給顧客,所以公司沒有「折扣」這件事(公司的網站俏皮地提醒顧客,如果會讓顧客心裡覺得好過些,就想成公司每個商品每天都在打折)。

壓低售價 堅持不打折

不打折不是喬氏在業界唯一特立獨行的行為,跟「好的價格」或「好的商品」無關的事物,即使是業界通則,公司一樣按照自己的規則玩遊戲。

堅持簡單的目標,總部位於加州的喬氏,43年來默默地成功。公司背後的大老闆是一個德國家族,喬氏維持私營,年營收大約80億美元,目前在全美有344家分店,如果跟上市公司比較,會排在財星500大企業的第300名左右。

為了拿掉一層層加上去的成本,公司儘可能直接向製造商購買產品,公司遍布全美的配銷中心,每天直接送貨到分店。喬氏店裡有八成的商品都是自有品牌,除了店內擺放的商品快報和寄給顧客的電子郵件,公司沒有花任何一毛錢在其他廣告上。

強調簡單 偏好小店面

公司偏好小型店面和少量品項,也跟壓低商品售價相關。財星雜誌今年9月報導,美國一般的賣場可以陳列多達5萬種商品,喬氏一家店則只賣4,000種商品。因為每種商品的選擇有限,商品上架後被買走的時間理論上會縮短。

舉例來說,一般超市販售40種花生醬,喬氏只賣十種。如果一星期都一樣賣出40罐花生醬,一般超市每種花生醬平均只賣出一罐,喬氏每種花生醬平均賣出四罐,因此每種商品可以更大量進貨,進而談到更好的買價,同時,包括商品上架等的運作環節也更簡單。

美國大部分的超市,製造商在店內販售商品需要付費,由於會墊高商品售價,所以喬氏不收取這項費用。在喬氏賣東西,製造商不需要為廣告、折價券、占住較好的貨架陳設位置等,額外支付費用。

「好的價格」是一面,「好的商品」是另外一面。走進喬氏店門看不到太多知名品牌的商品,舉目都是喬氏的自有品牌當道,不過商品並沒有因此在品質上妥協。喬氏常常請食品大廠為公司製造平價版的商品,例如,公司的洋芋片由百事可樂旗下的子公司製造,相同水準的商品少了廣告成本,價格自然往下走。

精選商品 重質不重量

雖然同種商品的選擇有限,喬氏上架的是精心篩選過的。喬氏的策略是,商品的選擇比對手少,但是卻比對手好,消費者能夠以更短的時間買到更理想的商品。

美國另一家連鎖超市斯圖倫納德(Stew Leonard's)的執行長倫納德(Stew Leonard)贊成這個策略。他在接受財星雜誌訪問時表示,消費者喜歡選擇,但是不喜歡過多選擇,原因之一在於消費者擔心自己買了一項商品之後,會後悔當初應該買另一項,原因之二拉長了購物時間。

倫納德觀察到,許多人在超市買東西時,常停下來打手機問家人,到底要買哪一種商品。過多選擇把顧客從買東西的流程拉出,推入做決定的流程,顧客花太多時間與精力在挑選商品上,不見得有利於公司賣出更多商品。

喬氏設有四名採購高階主管,一名公司以前的高階主管戲稱,公司最大筆的研發預算,就花在他們尋找商品的旅行上。來自國外的白起司口味爆米花、放山雞所生的雞蛋、有機糖等等,許多商品是其他超市買不到的,平價高檔美食成為公司非贏不可的公式,忠實顧客相信公司為他們所做的選擇。

公司的所有店員都可以直接寄電子郵件給採購人員,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店內聽到的顧客回饋。公司也鼓勵店員,如果顧客想要試吃產品,隨時可以當場打開架上產品請他們試吃,以及店員告訴顧客自己對產品的看法,因此在店中不乏聽到店員告訴顧客:「我自己很喜歡這一款手工精釀啤酒。」

(摘自10月EMBA雜誌)

【2010/10/06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