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們使用地圖上的政治國界來區隔你我,當今的社會上人類究竟是如何找到歸屬感呢?一度人類是依照政治國界來定義自我,但是新的部落意識:歷史、種族、文化、信仰讓人類有新的劃分標準。
部落意識—例如種族,文化以及信仰逐漸抬頭,國界已不再是劃分的標準。
長久以來我們使用地圖上的政治國界來區隔你我,當今的社會上人類究竟是如何找到歸屬感呢?一度人類是依照政治國界來定義自我,但是新的部落意識:歷史、種族、文化、信仰讓人類有新的劃分標準。
太廣泛的意識形態,例如環保、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等等…也許在大都會的精英身上能夠通用,但是大多數的人無法在這些意識形態上找到認同感,但是“部落”卻比任何的意識形態更能提供認同感。猶如阿拉伯歷史學家 Ibn Khaldun所說的“只有擁有同樣亦是的部落始能在沙漠生存”。
雖然部落情誼跟人類歷史一樣悠久,但是政治動蕩以及全球化使得部落情誼的影響比以往都要強大。自從美蘇冷戰結束之後,地圖上分邊站的國家不再,近期,美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爭端被中國與印度的興起代替,新國家概念BRIC –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分別有相去甚遠的歷史與文化。
新世界的邊境千變萬化,有些地方總是無法被歸類,比如說法國。還有一些文藝復興派的城市及國家比如倫敦及新加坡。讓這些國家互相吸引的是喜好,而不再是地理。
1.北歐新秩序
在十三世紀的丹麥、芬蘭、荷蘭、德國、挪威、瑞典國家的幾個城市形成了一個共通的“貿易文化”
2.邊緣地區
比利時、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冰島、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英國。
這些國家都希望在新的部落秩序中找到立足點,其中許多的國家都是文化大熔爐。
3. 橄欖油共和國
保加利亞、克羅艾西亞、希臘、義大利、科索夫、馬其頓、蒙地加羅、 葡萄牙、斯絡維尼亞、西班牙。擁有相同希臘與羅馬文化背景的這些國家在各方面都比其他北歐國家落後許多。
4.城市州
倫敦是英國的金融文化中心,但是在大家的心中它是二等國家的一等城市。
5. 北美聯盟
美國與加拿大在經濟、人口分布、文化上都有許多相近之處,這也讓他們成為彼此最佳的合作夥伴。
6.南美改革派
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墨西哥、祕魯,這幾個國家是拉丁美洲民主與資本主義的指標。
7. 波利維亞社會主義
阿根廷、波利維亞、古巴、厄瓜多爾、尼加拉瓜、委內瑞拉這幾個國家有往裴倫主義的專制政策靠攏的傾向。
8. 巴西
巴西是南美最大的經濟體,橫跨左派及右派國家,充沛的資源讓它成為最有看頭的新興國家之一。
【本文譯自《NEWSWEEK》OCT04/2010,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