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景為。(陳振堂攝).jpg 

武俠小說或電影中,殘陽似血,孤峰海畔,高手對峙,劍氣刀影,生死懸念,勝負一瞬,何其豪壯淒美…但這種古典暴力美學場景,營造的是成敗無人曉,留予後人說,放到了民主社會中,攻守規則有據,講究公眾評斷的選舉辯論上,就顯得無稽且可悲。尤其,依江湖行情與武林劇情,凡愛自誇為高手,動輒貶人為癟三者,大多不是真正的高手。

     藍綠陣營為了五都選戰如何舉辦公開辯論,吵嚷不休,仍然破局。媒體為此連日多有報導評論,但我仍覺意猶未盡,意欲再提三問,就教真正高手:

     一、近半世紀以來,從電視辯論發源地的美國到選戰頻繁的台灣,電視辯論究竟仍是候選人自憑利弊考量而可選擇取捨的權利?還是已成為民主監督慣例的必受義務?二、從西方到台灣等民主國家的實際操作中,電視辯論除了必有的候選人陳述,其他規則裡到底是排除媒體詢問的多?還是有媒體詢問的多?三、電視辯論到底是競爭的政黨自己單向喬好規則方式,再找媒體配合轉播報導?還是應由媒體與公民團體共同參與、協商,釐訂規則方式,由媒體主辦舉行?

     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前者,那麼民進黨祕書長吳乃仁的「高手vs.癟三論」,就不必再作意氣之爭,而應該坦承是失言有誤。民主時代的高手不能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套招相鬥,而應該接受媒體與公民團體公開的試招挑戰;再退一步來說,所謂的「找幫手打群架」,更完全是本末倒置、誤導視聽。

     這又牽涉到兩方面。幫手是誰?如果是指媒體,並不符實情。歷次大選中,提問的媒體都需經過事前協商分配,以維持藍綠好惡或立場考量上的平衡,各媒體面對公開辯論,也都是極盡專業地提問,以避免落入藍綠雙方或選民的口實,乃至損及公信。何況媒體只是提問,候選人才是主角,媒體頂多追問一次,又不能像立法院質詢般一問一答、動輒打斷;反倒是候選人可以實問虛答、避重就輕,如此溫良恭儉讓的代民挑戰,真正的高手豈會懼之?至於打群架之說更是莫名其妙,癟三打群架乃是一哄而上,毫無章法,但媒體提問或五場候選人辯論,都是公開進行,規則有據,進退攻防雙方平等,豈可以打群架亂扯一通?

     國民黨這次強調非要媒體提問,動機或許未必單純,但民進黨卻反倒自陷矛盾,還越陷越深。回顧台灣單一席次大選的電視辯論,始自一九九四年由中國時報主辦的台北市長直選;當時本報首開風氣,我有幸參與推動團隊,眾人排除萬難、穿梭協調,分別說服黃大洲、陳水扁、趙少康三人共同參與、陸續完成規則擬定、主持人選定、媒體提問與轉播安全等現場事宜,至今仍記憶猶新。此後十幾年,電視辯論蔚為大選常態,媒體始終扮演要角,近年更隨美國之科技演變,加入公民提問等新方式,從未聞候選人竟可自定規則,視媒體與公民參與為癟三打群架之謬論。

     這次民進黨強調先前兩黨協商已說定只由候選人交互詰問即可,反批國民黨又要加入媒體詢問是走回頭路;問題是,先前兩黨加上公視關門協商,便宜行事,並未加入主流四大報與中央社之意見,明知媒體與公民提問為監督慣例,硬要以不當程序反對正當運作,豈非本末倒置?

     事實上,大選辯論既比辯才也比風度,民眾眼睛早是雪亮;此次五都會戰,雙方戰將皆屬一時之選,斷無任何怯戰之理,吳乃仁硬抝至此,蔡英文又不得不迴護,如此辯論沉淪胡纏,真是不辯也罷!只不過,遙想民進黨當年,雄姿英發,揮斥方酋,如今竟落得受譏怯戰,真要令人感嘆:高手不死,只是凋零啊!

 

  • 2010-10-12
  • 中國時報
  • 【張景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