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新聞周刊.jpg 

經濟成長率超高,卻明顯未澤被庶民,不但平均失業率仍維持在五%以上高檔,受僱人員薪資十多年來文風不動,更不堪的是,所得分配指標數據顯示貧富懸殊拉大。

經濟復甦的真相究竟如何?這是近期以來全球人士都在探索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

 

由最新發布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和股市、景氣對策信號,以及消費者信心指數等指標數據來看,台灣經濟似乎已是榮景一片,甚至於還有「過熱」的明顯跡象。

 

不過,經濟成長率超高,卻明顯未澤被庶民,不但平均失業率仍維持在五%以上高檔,受僱人員薪資十多年來文風不動,更不堪的是,所得分配指標數據顯示貧富懸殊拉大。而且,景氣在短期內飆至過熱,金錢遊戲、資產膨脹的泡沫現象赤裸裸地呈現。就在「二次風暴」「二次衰退」聲中,一本名為《民國100年大泡沫》的書適時現身坊間,以數字圖表和理論對照,來模擬出虛擬實境,引發不小騷動。

 

該書的論點極簡單,直接就「外匯存底」超大量將引爆資產膨脹、金錢遊戲,於是金錢泡沫愈吹愈大,明年極可能就是大破裂的時點。對於經歷過一九八五到一九九○年台灣那一場驚天動地金錢遊戲的台灣住民來說,一點都不稀奇,但不免會有深沈的嘆息和感慨:為何悲慘的歷史會重演?為何不能以史為鏡?為何「人」這麼不受教?

 

其實,相同的事件史跡斑斑,不是台灣獨有,畢竟都是「金錢太多」惹的禍,對於金錢或貨幣之「交易媒介」本質置諸腦後。身為應該嚴格管控金錢數量的政府,非但沒有盡責,還以貿易管制政策和舉債方式等將金錢大量印出來,尤其在經濟蕭條、大恐慌時節,明明市場上已明確反映「沒有需求」,必須讓那些超大量、已經現身在市場的「超量供給」消失,才能讓經濟體系恢復健康、穩健。而簡單但威力強大的「供需原理」早就告訴我們,價格的「自然下滑」就是苦口良藥,可是,在「通貨緊縮(物價普遍大幅跌落)比通貨膨脹可怕」的迷惑下,政府出面來「創造」有效需求,這就是當今盛行的「印鈔救市」。

 

不過,不論是政府強力創造的內需(如眾多公共工程),或撒錢給民間進行的內需(如消費券、公共就業),都是生產力低或是自由市場沒需要的東西,於是寶貴資源濫用、過剩供給或不減反增、人民熱衷投機炒作等現象持續出現。最糟糕的是,那些從事五鬼搬運、金蟬脫殼勾當者非但沒受到市場懲罰,反而獲得政府紓困的獎勵,而一向節儉儲蓄、盡忠職守勤奮工作的升斗小民,永遠望屋興嘆、儲蓄變薄,等於反而受到懲罰,沒有天理、不公不義莫此為甚!

 

說到底,這都是凱因斯「創造有效需求」或「需求創造供給」謬說盛行並受各國政府採納為政策所導致。除非尋回古典學派Say’s Law——回歸「供給創造需求」正論,否則人類經濟悲歌將愈唱愈響。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3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