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量化寬鬆措施可望促使資金湧向巴西及其他經濟成長率高的新興市場。歐新社.jpg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再撒6,000億美元收購公債,帶動新一波資金行情,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中國、俄羅斯及巴西等新興國家股市持續看漲,澳元與印尼盾等商品型貨幣也將因此受益。

Fed祭出的第二波量化寬鬆(QE2)政策使股市和商品價格暴漲,巴西、南非,以及日本除外的環太平洋國家莫不擔心通貨膨脹及資產價格泡沫化,但許多分析師認為,新興國家股市仍舊看多。

這是因為Fed的量化寬鬆使美元走貶,中國等堅持維護出口競爭力的國家也將被迫讓本國貨幣貶值,提供更多流動性,儘管許多國家的經濟已然過熱。其次是Fed對銀行體系注入的現金未必能增加國內信貸,最終可能流向熱門的新興市場;第三,美元走貶推升商品行情,有助出口商品的新興經濟體更加繁榮。

瑞士銀行(UBS)全球新興市場策略師史密希最看好中國、俄羅斯、巴西等國股市,以及其他小型亞股。他說:「吸引力主要來自經濟成長率高但股價偏低,QE2將加深兩者的影響力。」

史密希指出,新興市場股票本益比僅有11,遠低於以股東權益報酬率計算出來的合理水準。他認為新興市場今年的獲利成長將達38%。

加拿大主管機關上周回絕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以390億美元併購Potash的提議,更使投資人相信,澳洲是較友善的投資地點。

另外,編撰賈特曼通訊(Gartman Letter)的經濟學家賈特曼(Dennis Gartman)說,QE2將嘉惠各種類型的資產,特別是商品,「這使澳元成為最大贏家。」基於同一理由,印尼盾會是第二大受益者,因其出產石油、煤、糖、可可和咖啡。

投資人想參與新興市場有多種選擇。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是買進iShares 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這是投資一籃子市場的低成本指數型股票基金(ETF)。另一檔ETF是Guggenheim邊境市場基金,該基金甚至投資智利、哥倫比亞和埃及等風險較高的邊境市場。

【編譯季晶晶2010/11/07 經濟日報】

美國量化寬鬆措施可望促使資金湧向巴西及其他經濟成長率高的新興市場。歐新社.jpg 

巴隆周刊特選/美股飆 買金融股正當時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引述分析師報導,聯準會(Fed)再挹注6,000億美元刺激經濟可能促使資金如海嘯般轉進股市,美國股市未來三到六個月看漲,可買進股票、買權,尤其是金融股。

美式足球員麥登(John Madden)曾說:「別擔心馬兒看不到,把東西裝上馬車就對了。」這句話現在非常適合用於投資,未來三到六個月,太謹慎會是投資股市的最大風險。交易商、投資人、賭徒、散戶和聰明錢都在買進股票和買權,甚至是賣出賣權,希望搭上這波股市資金行情。

交易商間目前盛傳:「尾端風險朝上。」這意味股市非常可能上漲。投資人正在賣出上市及店頭市場具防禦功能的指數賣權。

目前的投資機會不少,對Fed新一輪量化寬鬆感到不安的投資人應該試著放鬆。Jefferies公司總經理尼爾看好白銀將繼續上漲,他推薦投資人買進埃雪白銀指數基金(iShare Silver Trust ETF)的買權。

摩根大通資深衍生性商品策略師柯蘭諾維奇則建議客戶買進標準普爾500種指數的買權。他說:「要是該指數在2011年1 月之前升抵1,350點,這些選擇權的價值估計會增加六倍。」買進SPDR標普500指數基金的買權也是不錯選擇。

金融股看起來也非常誘人。由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可能封殺部分嚴苛的銀行法規,促使交易商押寶金融業,股價已摔落低谷的金融股看俏。

股市交易量看升也使證券股看來秀色可餐。上周四(4日)的選擇權交易量升至2,550萬美元,比今年來平均值1,530萬美元多66%。追蹤證券股的分析師很快就會在研究報告中建議投資人出售那斯達克OMX集團和紐約泛歐交易所等交易所的股票,以獲利了結。

巴隆提醒投資人應該小心,但別過度謹慎。這波資金潮最終會變成危險的狂潮,但在那之前,不妨看多而非看空。

【編譯于倩若/道瓊社六日電2010/11/07 經濟日報】

 

美國量化寬鬆措施可望促使資金湧向巴西及其他經濟成長率高的新興市場。歐新社.jpg 

周遊華爾街/美救經濟 不顧美元死活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正展開新一波搶救美國經濟的新作為,但美元匯價可能成為受害者。雖然大部分美國投資散戶不在乎美元匯價漲跌,但每天交易值達4兆美元的匯市卻能反映並塑造股票、債券和商品市場的趨勢。

如果美元看跌,對科技股等美國股市的主要類股將是利多,並且將推升黃金和石油等商品價格,還會增加美國投資人在海外投資的獲利,尤其是投資在新興市場。但弱勢美元最後可能煽起通貨膨脹,對現在擁進債市的投資人不利。

MFS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史萬森說:「市場的每一層面都將受到巨大影響。」

美元兌日圓今年來已下跌13%;即使是春季受到歐洲債務危機拖累的歐元,自6月以來兌美元漲幅也達18%。從聯準會8月底開始籌劃這波行動以來,美元兌一籃貨幣匯價已下跌8%。

聯準會上周宣布將收購6,000億美元公債的二次量化寬鬆計畫,目的在於支撐金融市場,為經濟復甦爭取時間。壓低利率也將鼓勵銀行放款,進而創造更多就業。但聯準會的作法等於憑空印製美元鈔票,而增加發行美元會稀釋既有的美元價值,這也是聯準會創造通膨來對抗通縮的算盤。

許多投資人認為,只要聯準會處在寬鬆模式,美元就會持續受壓,尤其是對韓元、巴西里爾等新興市場貨幣。美元兌韓元今年來已跌5%,兌里爾也跌4%。

乍看這對美國國內投資人似乎沒有關係,實際上它卻很快以進口產品(例如電視機和衣服)變貴的形式衝擊美國本土。另一個近乎直接的影響是,大多數商品不管產地在哪裡都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元價值下跌時,買一桶原油所花的美元就會增加。因此,這會推升所有國內產品的價格。

但這也提供各種投資機會。就股市來說,過去兩年來股市呈現與美元反向波動的傾向,原因是美國企業從海外賺的錢似乎愈來愈多,尤其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大公司。美元貶值對出口最多的大公司影響將最大,例如美國科技公司的海外營運比率向來很高。MFS史萬森說,製造業將是受益者,「航空設備、渦輪引擎、電子機械都是美國出口大宗」。

過去小企業股與美元漲跌沒有明顯的關係,但貝萊德(BlackRock)旗下iShare部門投資長柯斯特瑞克說,美元下跌對小企業也是利多,因為挹注更多流動性到市場可刺激投資人的風險胃納,而在投資人更願意涉險時,小型股通常表現較好。

另一類從美元貶值獲益的是投資在海外股票與債券共同基金的投資人,原因是美元貶值將使賺到的外幣獲利立即增值。現在頗受歡迎的投資標的是,各種以本國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Eaton Vance全球總絕對報酬基金經理人史丹說,弱勢美元「給美國投資人投資非美元資產的好機會,尤其是新興市場最具吸引力」。

不過投資人必須注意:美元緩慢下跌雖可提供這些機會,但如果美元急遽墜落,情勢將大大不同,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動盪不安。如果美元下跌加上美國及外國的保護主義升高,也會帶來不利的結果,貿易交流受到阻礙可能使經濟重新陷入衰退。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編譯 吳國卿2010/11/0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