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活到一百歲:劉秀枝談失智與老人照護.jpg 

常會有人問:「最近記性很差,是不是頭殼用壞了?」身體其他器官如膝蓋使用過度,可能會磨損,造成退化性關節炎,但大腦有可塑性,會愈用愈靈光。

那麼為何老是記不住,或想不起來呢?那是因為心有牽絆、承受壓力,或是煩惱、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無法專心,是用「惱」過度而非用「腦」過度。

人老了,腦萎縮無可避免。腦萎縮固然是因為少數神經細胞死亡,但大部分是因為腦細胞之間互相連結的突觸萎縮所造成的。

人的記憶力在30歲達到高峰,之後逐漸減退,但不致於影響工作或生活。

曾有學者對記憶力與年輕人同樣好的老年人做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老年人在作記憶的工作時所動用的腦組織範圍遠比年輕人大。而記憶較差的正常老年人,則動用的腦組織範圍與年輕人相當,並沒有起動較多的細胞來補充不足之處。

這表示大腦有許多備用細胞,有潛力可開發,就好比雙手多用點力,就能舉重物一樣。

近二、三十年的研究一再發現大腦不僅如同肌肉和四肢,愈練愈壯、熟能生巧,而且是具有可塑性的,能隨著身體功能的需求而重新組織、改變其構造或功能。

一個對倫敦的計程車司機腦部的正子攝影研究,發現其右側海馬回後半部的體積明顯的比一般人大,且開計程車的資歷愈久,此體積愈大。表示計程車司機的海馬回右側後半部為了貯存大量複雜的道路訊息,不斷地工作,容量就增加了。

另外,有學者對6位小提琴家做腦磁圖研究,發現因左手指需在提琴上敏捷的移動和觸感,其所相對應的右腦的感覺和運動區域比非提琴手為大,且與練琴的年數成正比。

這兩個例子點出腦的可塑性,但可塑性是有競爭性的,即用進廢退,而且如太久沒用,大腦的變化是會消退的。

心有窒礙、煩惱、焦慮、憂鬱等會讓人無法專心、注意力差,使得記憶根本沒在海馬回登錄,當然記不住。壓力也是個重要因素,急性壓力會讓身體產生腎上腺糖皮質素,此皮質素與記憶的關係呈現一個倒U字型,即太少或太多都對記性不好,適度的上升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警覺性,有益記憶。如果長期處於慢性壓力狀態,可能造成海馬回萎縮而影響記憶。

既然腦有可塑性,就讓我們放心的用吧。心境放空,學習效果會更佳。有些事如果一時想不起來,先放一旁,放鬆一下,常常它自己就會從腦海中冒出來哩。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

 

【2009/09/20 元氣周報】

聰明活到一百歲:劉秀枝談失智與老人照護.jpg 

聰明活到一百歲:劉秀枝談失智與老人照護
 
作者:劉秀枝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3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6948412
裝訂:平裝 
 

健康活到100歲

  隨著醫藥的發達,現代人活得長壽不是問題﹔活得健康、快樂,才是學問。尤其是整個社會人口結構的老化,老人照護及神經退化疾病患者也愈來愈多。台北榮總醫院的劉秀枝醫師將他累積三十多年的神經醫學專業知識、臨床經驗和訪談長者所得,化成一篇篇的叮嚀與故事。但願透過本書,天下父母都能懂得照顧自己,天下子女都能關愛父母,從現在就開始健康,絕對勝過等疾病上身才開始急救。

  本書一方面提供那些照顧父母親長的人幫助,對老年人神經方面的慢性疾病能有些實際概念;同時也提醒中壯年人及早規劃自己的健康生活,預約一個有尊嚴、有品質的老年生活,並減少親人的負擔。

作者簡介

劉秀枝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內科科主任及國立陽明大學神經學科教授。在榮總當完第三年住院醫師時,轉往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醫院接受神經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之後又學了三年的神經病理,取得美國神經內科及神經病裡的專科醫師資格。後來因對腦瘤的治療及研究有興趣,又在舊金山的加州附屬醫學院神經腫瘤科做了兩年研究員。

  專長及研究興趣為臨床神經學、神經病理、失智症、神經心理測驗及老化研究。編著有《失智症的治療與照護》、《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多動腦,不會老》,專欄作品散見《康健》、《科學人》、《聯合報》等諸多刊物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