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jpg 

 【《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 方智出版】

常勝軍投資都獲利

政大教授張金鶚在媒體上總給人與建商對立的形象,似乎總要人不要買房產。其實他也曾是一位房地產投資客,不僅陸續投資過4間住宅、1間商辦,還買過REITs,且每筆投資都有獲利,堪稱是房市常勝軍。

張金鶚最近出版了一本名為「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新書,除了一以貫之挑戰「有土斯有財」、「高通膨或低利率,租房子不如買房子」、「買房子只需注意區位」等五大房地產「神話」外,也首度透露自己也曾是一位房地產投資客。

與同學集資買房子

他說,民國78年間台灣的房價開始狂飆,當時他與早年一起在校外租屋共住的大學同學合寫了一本有關房地產的書。也覺得不應該錯失良機,再加上同學多已在建設公司或建築事務所上班,市場訊息靈通,於是就組成了一個「五人小組」,集資投資房地產。

張金鶚說,那時他們的經濟能力有限,在各自微薄薪水下,頂多只能湊到2、30多萬的資金,因此初期只好投資預售屋。由於是純投資,所以都是短進短出,還沒交屋前,就會把房子賣掉獲利了結,有了較多資金後,後來也轉戰新成屋。

投資住宅和商辦

從民國78到81年,4年的時間,他一共投資過4間住家、1間商辦;其中有3間是和同學集資購買的,分別位於中和、永和、東湖;另外一間則是獨自購買,地點位於內湖,商辦部分則是台北市忠孝東路SOGO附近某商業辦公室的一個單位。

當年選擇中和、永和「純投資」,地點讓人有點好奇,不過張金鶚說,主要是當時雙和地區正在興起之中,他們看好未來前景,因此出手投資。另一因素是,集資的都是建築系的同學,獲利倒也不是唯一目的,產品設計規劃水平,也是他們考量重點之一。

像他個人獨資投資的內湖住家,目的就不純粹是為了賺錢,更為了做研究。1999年,他接下國科會一個研究案,主題是研究不動產的証券化,當時有一家建設公司剛好推出這類產品,為了取得契約,他也自掏腰包購買該產品來研究。

張金鶚說,那些年的投資,不管是他個人或同學集資所投資的標的,因為持有時間短,大致都是小有獲利,不過也有一到兩成漲幅;他買下的不動產証券化產品,也是持續獲利,一直到2008年,他才將那產品賣出。

投資什麼賺什麼,那張金鶚究竟在房地產賺了多少? 他笑著說,因為大多是大家合力出資,每個人資金分擔輕,因此最後真正分到的也不是很多。事實上,多數的獲利,主要都用作同學旅遊聚會時的娛樂費用。

這種購屋模式看起來很不錯,不過張金鶚提醒,現在可不適宜。一來是他們都是建築科班出身,而且同學都在業界,擁有充分的市場資訊,一般民眾並沒有如此優勢。二來他仍是老話一句:現在房價已到相對高檔,風險偏高,不是進場好時機,特別是投資,更不適宜。

 

如何買到理想又合理的房子

untitled.bmp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政大教授張金鶚最近出新書談房地產,他說,買房子很重要,但購屋者常被廣告和錯誤觀念誤導,事實上全家人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bmp 

被不動產業者又愛又恨的稱為「房市空頭總司令」,只要提到「房地產」三個字,政大教授張金鶚就認真起來,他會積極甚至帶著些許激動與每個有興趣的人討論,彷若把課堂搬到了現場。

張金鶚教書教了20年,他要求學生每堂課都要交心得,還把大一必修課排在周一上午8點到10點,就是訓練學生從大一開始,每周日晚上就要收心,認真地面對自已的專業。

嚴格要求學生,也嚴格要求自己。直到今天,張金鶚表示,他上完每一堂課幾乎都是滿身大汗。20年來如一日,背後就是一種熱情,讓人可以抗壓,持續對專業理念的堅持。

他說,現在市場上許多有關房地產的討論看似豐富,但很多資訊都被簡化扭曲。比如說「有土斯有財」、「高通膨或低利率時代,租不如買」、「買房子看區位就對了」,這些通則禁不起邏輯思考的挑戰,更不應該成為商人推銷給全台灣民眾的唯一價值觀。

張金鶚認為,不動產投資是件複雜的工程,面對人生中一筆幾百幾千萬元的金額,時機、區位、產品、價格、個人生活型態等,都應該被謹慎地列在買與不買的選擇項目中。每個家庭的需求明明各異,家人共同想法才應是交易時的考量重點,但普羅大眾卻被各式銷售話術牽著往同一個方向走。

張金鶚積極打破許多房地產業者鼓吹的口號,被媒體稱為「平民房價捍衛戰將」,最近新書《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即將上市,希望市場在廣告以外,還能聽到一些專業、真實的聲音。

雖然常被稱為房地產空頭總司令,但張金鶚說,其實他從來不用既定的多空立場來看市場。如果兩三年後房價跌到他認為合理的價位,他甚至也會在政大附近換屋。

他回台灣20年,曾買賣過預售屋、中古屋、辦公套房等好幾種商品,租過房子,還作過短暫的包租公。他說自己不只是關在校園中的教書匠,也常下場試水溫。

張金鶚說,住得舒服,永遠是買房子的主要目的。個人生活型態、階段性財務規畫、產品本身,才是交易考量的關鍵。如果你具備的專業知識不足,靠房地產賺錢只是輔助效用,它不應該被吹成過大的泡沫。因為世界上沒有神話,房地產市場也是。

【 許佳佳2010/02/28 聯合報】

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jpg 

 

受薪階級平均薪資退回13年前水準,縮水的荷包追不上飆漲的房價,低利率只是無殼族淪為屋奴的陷阱。(攝影:翁挺耀).jpg 

過去1年,救市資金潮把房價推上歷史最高點,導致北市房價急漲,更是20年來僅見。此刻應搞懂市場真相,冷靜選擇進場時機,人生幸福才不被高房價綁架。

f_1267673556875.jpg 

【文/尤子彥】

「股票還有漲漲跌跌的,樓市怎麼就一直漲呢,前兩天報紙上說,樓市有可能下跌,馬上就有人出來說話了,說上海的樓市才剛剛進入春天,還春天呢……,都漲成這樣了,這要漲成夏天了,我們是不是都不要活了?」

 

你是台灣的受薪階級嗎?上面這段話,你感覺好熟悉嗎?把上海換成台北,是不是就變成了你的心裡話?

 

上海、台北,兩地相距六百九十公里,但兩邊的受薪階級,想在城市擁有屬於自己的殼,所感受到的購屋壓力,心理距離卻是零。

 

去年七月,上海電視台播出以屋奴為主題的電視劇《蝸居》,形容上海房價進入春天這段話,正是描述中國都會上班族面對房價飆漲的苦悶,播出四天即創下收視率歷史新高,引起眾人共鳴。

 

劇中男女主角終究打拚到了自己的殼。但付出的代價是,「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女主角郭海萍說,「我房子,就是我的墳墓!」

 

上海受薪階級用電視選台器,表達被高房價綁架不滿;台北這頭,用滑鼠敘說一樣心聲。就在《蝸居》紅遍全中國之際,去年底行政院研考會公布網路舉辦的十大民怨票選,「高房價」居全台民怨之首。

 

你被高房價綁架了嗎?

過熱警訊一一亮燈,別再咬牙追高

 

台北的房價有多高?

 

根據政大商學院與信義房屋共同編製,反映房價波動的「信義房價指數」,○九年第四季,北市該指數攀升至二百二十的高點,以一九九一年為基期的一百起算,十八年來北市房價平均漲幅達一二○%,站上歷史新高。

 

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國有財產局標售仁愛路、羅斯福路的住宅和商用地,每坪得標價分別為六百七十九萬元和七百一十九萬元,雙雙創下全台新天價,台北市的房地產行情,讓人跟《蝸居》女主角郭海萍有同樣的恐慌,深怕:「現在的房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斷的更高。」

 

面對高房價,感覺買不起,但又怕房價一直漲,現在不咬著牙買,以後更買不起。這是你的心情嗎?那麼你就是已經心理上被高房價綁架了。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163期;訂閱商業周刊知識庫;訂閱商業周刊電子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