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世界經濟的第一本書.jpg 

中國已一再聲明,匯率的決定屬於一個國家主權,不是外來力量所能左右的,何況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並非人民幣幣值低估所致,但美國人卻說由於人民幣低估,廉價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打垮美國廠商,致使失業率增加。

知識通訊評論.jpg 

國際間有所謂中美四月間決戰的說法,這當然不是指軍事上的對決,是政治上的鬥爭,更切確地說是經貿戰爭,而再把範圍緊縮的話應該是匯率的攻防—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是否要上升。四月十五日,美國財政部將發表匯率報告,如果它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家,那就會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課以重稅,除非中國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度提升。

 

中國已一再聲明,匯率的決定屬於一個國家主權,不是外來力量所能左右的,何況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並非人民幣幣值低估所致,但美國人卻說由於人民幣低估,廉價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打垮美國廠商,致使失業率增加。

 

這其中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為什麼貿易會失衡,中國多進口些美國商品不就使貿易平衡了嗎?其實這裡有玄機,因為中國需要從美國進口的東西,美國不肯賣,高科技的東西甚至普通水準的科研也都在不賣之列,怕中國加快了發展,中國所能從美進口的大宗商品一是客機,二是大豆,而正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所說中國總不能老是坐飛機吃大豆,但美國就是裝糊塗,不肯討論這個重要因素。

 

第二是中國廉價商品真導致美國廠商倒閉、工人失業嗎?這毫無道理,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東西都是低值品,勞動力密集的商品,這些東西在美國已不肯生產,而美國人享受這種低價商品正好刺激消費,假如不從中國進口,進口商還是會從其他低工資國家進口,並不能使美國這類工業起死回生。

 

這些道理並不深奧,稍微想一想就能了解,但美國民眾根本就沒有思考問題的習慣,政客與電視媒體說什麼就相信什麼,於是政客們便抓住人民馬虎的弱點,盡量把問題放大,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美國經濟失敗的代罪羊,把這問題炒熱在政治上便有利可圖。

 

在眾多炒匯率政客中,最著名的是民主黨參議員舒默與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他們曾拋出所謂「舒默議案」,舒默是標準的大右派,他曾是臭名卓著的麥加錫的追隨者,自承麥加錫影響他一生,他堅定支持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支持中央情報局的「虐囚」,中東和平上全力支持以色列,更主張推翻伊朗政權,把俄國普丁比為想恢復蘇聯的民族主義份子,了解他這背景後,也就不難了解他為什麼要發動對中國匯率的攻擊了。華府批評他的人說,他根本就不懂什麼是美國的真正利益,他只想搞個名堂使中國讓步而使他能「揚名」及「留名」而已。

 

歐巴馬政府方面呢,財長蓋特納被提名還待參議院任命中,在回復參院財政委員會詢問的信中便說歐巴馬認為中國操縱了人民幣匯率。那是前年一月間事,其引起的反應並不好,蓋特納後來也改口了,因為那時歐巴馬政府對華政策還沒有全定下來,後來美國陷入深度金融危機,需要中國協助,人民幣匯率之事便偃息下來,去年七月中美經濟戰略會談中,便未提出此事。但到今年初,這問題突然膨脹。

 

歐巴馬親自上陣了,多次宣稱當前美國的一大國際挑戰就是匯率問題,中國應採取市場導向的匯率政策。

 

大體上美國政府目標有三個,第一是失業率高踞不下,實在沒有一個搪塞選民的辦法,以人民幣升值減少美國產業損失,便成為簡單口號,試圖平息民怨。第二是減少赤字,那就要多出口,拿人民幣事件敲打中國,企圖讓中國多進口美國產品,第三是妒忌中國的崛起,總想要予以破壞,如能以人民幣升值破壞了中國經濟,就像當年以日幣升值破壞了日本經濟一般豈不是件樂事。

 

但是,中國目前的態度實在是非常強硬,歐巴馬政府雖一再放話,但能否使中國屈服卻毫無把握,因此蓋特納三月底已改口放話說:「中國是個主權國家,中國將會決定其匯率,我們不能強迫其做出改變」。看情形財政部可能在四月中的報告中不提人民幣匯率之事,但會暗中與中方交涉,讓中方作某程度的讓步,使美國得點利益走下台階。

 

美國以匯率武器來壓迫亞洲國家之事早已有例,亞洲四小龍經濟崛起時,美國就來這一套,台灣在八十年代經濟起飛,在美國八八年八九年九二年的六次審查中,有四次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使用三○一條款施壓,硬迫台灣放鬆匯率管制,台幣兌美元由四十元比一升至二十四比一,使台灣出口大受打擊。八五年迫日本使日圓升值,日圓暴升將近一倍,使日本經濟從高峰跌落,從此一蹶不振。

 

從一九八八年至今美國依據其國內法,對貿易夥伴進行匯率審查,已有四十多次,情況愈來愈脫離經濟範圍而逐漸政治化,這就是霸權國家的可恨處。

【完整內容請見《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九十期

02050005248636_25590.gif 

 

 

升值後的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

在金融海嘯過境期間,全球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幾乎都躺平,因此,在政策上也沒什麼好猶豫及顧忌,花大錢注資救市,而且花越多,掌聲越大。不過,在金融海嘯的影響逐漸淡化之際,每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便有所差異,有些國家還躺在加護病房,例如,被戲稱「歐豬四國」的葡萄牙、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還在為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所苦;有些國家,已轉至普通病房,例如,美國、英國、法國等先進國家,景氣雖然已逐漸復甦,但經濟指標仍時好時壞,失業率也仍高高掛;另方面,新興及亞洲國家經濟情勢則不僅出院,補藥卻好像吃過頭了。

日前中國大陸發布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高達11.9%,是2007年來成長最快的一季,顯示出中國大陸經濟可能過熱的風險。在此之前,北京政府也曾想盡辦法,包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購屋自備款等措施,試圖降低經濟加熱的速度,但顯然效果有限。幾天前,中國人民銀行再次表示,隨著金融危機的衝擊逐漸消除,中國應逐步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以增加匯率彈性。

不過,這個邏輯也滿奇怪的。照理說,景氣擴張過速,應該是直接升息,怎麼會是升值呢?此外,中國大陸也開始調節所持有的美國債券部位。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大陸的確是在為人民幣升值做準備。雖然,日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面時仍再次表示,人民幣不會在外國壓力下調整。

不過,準備歸準備,到底什麼時候付諸實施,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中國大陸會在下半年讓人民幣與美元脫鉤,並升值5%,也有機構認為在6月20國集團(G20)高峰會時調升,而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則預估,北京政府「最快」下周就會允許人民幣升值,幅度在2%到5%之間。年初時,中國大陸在面對歐美各國要求人民幣升值時,曾做過兩波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當人民幣升值超過3%時,對於中國大陸許多出口產業將造成嚴重的影響。也許因為如此,許多預測都認為,中國大陸不會讓人民幣升幅超過5%。

不過,話說回來,倘若升值幅度不及5%,對實質進出口也沒什麼太大的影響,那麼人民幣升值的目的到底為何?既滿足不了歐美各國的期待,也對經濟降溫、調結構沒什麼幫助,反而可能引入熱錢,引發更大的泡沫壓力。因此,倘若只有5%的升值幅度,而無後續的規劃,等於是項無效的政策。

過去日圓、新台幣升值過速釀成泡沫經濟,以及1997年亞洲許多國幣值高估引發金融風暴的不愉快經驗,讓亞洲各國視貨幣升值如猛獸。但以現今的亞洲經濟體質情況來看,人民幣及其他亞洲貨幣的升值,幾乎已是確定的趨勢,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再辯論該不該升值的意義已不大;該討論的是,升值後的亞洲經濟挑戰與機會,亦即與其花力氣阻升,還不如預做準備,以趨吉避凶。

當人民幣有效升值時,其可能引起的亞洲各國出口相對競爭力的變化,當不致太大,原因是,其他貨幣也會一併升值,現在就是明顯的例子。人民幣才打算準備升值而已,星元、韓元及新台幣就已漲翻天。不過,當亞洲貨幣升值,熱錢匯集,泡沫經濟風險也必然伴隨而來,如何把這股熱錢導入亞洲經濟的長期發展所需,破除過去的樓起樓塌、泡沫破滅的噩夢再現,並利用升值機會發展出亞洲自我的最終消費市場,恐怕才是亞洲各國最大的挑戰。

【2010/04/17 經濟日報】

謝金河◎中國匯改跨出重要一步 / 人民幣不會大升值 【2010年06月25日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