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團隊.jpg 

台灣觀光股股王晶華酒店昨天宣布,斥資五千六百萬美元(約合十七億五千多萬元台幣),買下國際知名的麗晶飯店(Regent)品牌,創下台灣觀光史首例。

5542780-2317697.gif 

 晶華酒店一躍而升為國際飯店品牌管理者,將掌管全球十七家五星級的麗晶飯店,以及四艘麗晶郵輪的品牌特許權。

晶華公關協理張筠表示,以往各國業者若要加入國際知名的五星級連鎖飯店,都要先找國際品牌談妥授權,譬如麗晶、喜來登、Westin、HYATT(君悅)等;現在國際品牌麗晶的授權人就在台灣。

晶華相關主管說,晶華酒店將在台北成立全球營運中心,近期將會大舉徵才,以國際視野的管理人才為主,今後發展方向將朝結合豪華旅館、頂級豪宅以及精品購物中心為主。另外,也計畫讓麗晶酒店重返香港、東京、上海、紐約、倫敦、巴黎與雪梨等重要國際城市。

晶華酒店董事會昨天通過向美商卡爾森集團(Carlson)收購旗下頂級酒店品牌Regent品牌商標及特許權,這也是台灣首宗本土飯店併購國際品牌先例。

Regent是全球知名的豪華飯店,近年來因財務問題,陸續轉手給四季酒店集團、卡爾森集團。飯店業界認為,因為前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造成企業財務壓力,歐美酒店品牌開始出售資產,美國卡爾森集團也決定將經營重心放在價格較便宜的三、四星級酒店,在去年中就計畫出售經營難度較高的頂級豪華酒店。

這次麗晶酒店標售案,引來二十家國際知名品牌搶標。晶華董事長潘思亮昨天說,卡爾森集團選擇晶華,因為晶華持續專注打造頂級精緻飯店的服務理念,能傳承Regent的品牌精神。

晶華公關協理張筠表示,在目前麗晶全球七家營運中的飯店裡(另外還有十家興建洽談中),晶華營運績效最好、獲利能力最高。

目前麗晶酒店在歐洲、亞洲、美洲以及中東地區的簽約管理及籌建中的酒店共計有十七家、總房間數約為四千間,在加勒比海還擁有四艘麗晶七海郵輪的品牌特許權,今後都歸晶華管轄。

【記者陳曼儂2010/04/17 聯合報】

5542741-2317731.gif 

晶華酒店昨(16)日董事會決議,以5,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7.56億元)向美商卡爾森(Carlson)集團收購旗下頂級酒店品牌「麗晶(Regent)」,創下台灣本土酒店品牌併購國際品牌先例。

趁全球金融海嘯後收購行情偏低的絕佳機會,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出手買下國際知名麗晶(Regent)酒店品牌,讓其他國際酒店品牌見識到台灣的實力。

潘思亮昨天表示:「獲選主因,應是晶華專注打造頂級飯店的理念,不但可傳承麗晶的品牌精神,也確保麗晶酒店的成功。」

金融海嘯襲捲歐美地區,逼的歐美國際知名酒店品牌紛紛出售手上有價資產。卡爾森集團這次決定出售麗晶酒店的品牌,除了取得資金外,另一個原因則是看壞歐美景氣,將把經營重心放在價格較便宜的三、四星級酒店,出售經營難度較高的頂級豪華酒店。

麗晶品牌歷史悠久且飯店經營績效良好,卡爾森集團有意出售消息傳出後,馬上吸引許多富豪及至少20家酒店集團參與競標。至於卡爾森為何選擇晶華?潘思亮自認,因為晶華和麗晶的品牌授權合作關係長達20年,對麗晶品牌精神十分了解。此外,晶華酒店也是所有麗晶體系酒店中,獲利能力和經營績效最好的酒店。

晶華目前是傳產股王,去年每股純益9.6元,昨天下跌3元,收370元。法人指出,樂觀看待晶華收購卡爾森旗下麗晶品牌,將有助晶華業績、獲利的長期發酵。

晶華表示,現階段,雙方只簽定第一階段買賣合約,尚未進行細部查帳。麗晶的財務狀況要等全部交易完成後,才能對外揭露。

麗晶酒店目前在歐洲、亞洲、美洲以及中東地區,共有17家簽約管理或籌建中的酒店,總房間數約4,000間。另外,在加勒比海還擁有四艘麗晶七海郵輪(Regent Seven Seas Cruises)的品牌特許權。晶華表示,收購麗晶酒店後,將朝結合豪華旅館、頂級豪宅以及精品購物中心的複合式物業為主。

【經濟日報╱記者黃仁謙/台北報導】

look400200.jpg 

 

麗晶集團/發跡香港 貼心致勝

有四十年歷史的麗晶酒店集團(Regent)從香港發跡,歷經了四季酒店集團、卡爾森集團,如今這塊豪華酒店的招牌將由台灣晶華重新擦亮。

麗晶酒店集團在一九七○年由Robert H. Burns與日本Tokyu企業共同在香港成立,但真正受到國際矚目是從一九八○年的「香港麗晶酒店」開始,當時麗晶率先引進豪華浴室,不但尺度加大,還規畫獨立廁所,這些現在看來稀鬆平常的格局,在當時震撼業界,再加上東方特有的體貼服務,開啟豪華之路。

讓麗晶酒店歷久不衰的,不只是奢華配備,無微不至的服務才是最重要招牌。像廿四小時服務中心、每日兩次整理客房、免費擦鞋,都不在話下,全天候待命的私人管家更是經典。

麗晶酒店在全球各地的飯店都是與在地企業合作,根據當地周邊環境加以塑型,反映出當地文化特色。像北京麗晶就鄰近故宮、清邁麗晶以泰北建築風格並坐擁一畝梯田。

麗晶酒店集團成立四十年,易手三次,第一次是一九九二年與國際四季飯店締盟,一九九七年由卡爾森旅館事業集團併購,這次則是由台北晶華入主。

【記者史榮恩2010/04/17 聯合報】

晶華酒店董座潘思亮.jpg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全體員工都應同感榮耀。」台北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昨(16)日開完臨時董事會後,確定併購麗晶酒店成真後,難掩興奮之情,第一時間透過內部網絡通知所有員工。

20年前,麗晶(Regent)是豪華飯店代表品牌,台北晶華酒店與麗晶(Regent)品牌原創辦人Robert Burns、Adrian Zecha以及George Raphael共同合作,首創結合國際精品購物中心概念,引進麗晶精品與DFS免稅商店,讓香奈兒及卡地亞等品牌進駐,在台灣打造一間結合休閒和時尚的酒店。

潘思亮接下晶華酒店董事長後,就立志將晶華推向國際舞台,成為台灣第一個登上國際舞台的飯店品牌。為累計經驗,晶華酒店近幾年陸續開設了泰市場、WASABI及故宮晶華等餐廳,還併購達美樂披薩;在旅館市場部分,除了晶華外,又自創二個旅館品牌,分為晶英及捷絲旅,並大舉對外拓點。

靠著這些新品牌事業,雖然碰上不景氣,但晶華營收還能不斷成長,在國內飯店業界表現亮眼。

過去,潘思亮一直主張「輕資產、重管理」,甚至辦理減資把現金退還給股東;當時,潘思亮希望靠著晶華團隊的經營能力,經由發展委託管理業務,一步一步將晶華推向國際舞台。

碰上了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反而讓潘思亮找到新的機會點。為了募集資金,潘思亮特別在今年3月召開股東臨時會,將對外投資金額上限拉高為60億元,也造成部分股東不滿。

【記者/黃仁謙2010/04/17 經濟日報】

 

f_1271303681741.jpg 

大象股淨值保衛戰紛紛祭出減資,預計國內二家DRAM南科、力晶與一家面板股華映先後減資金額近二千億,若茂德也加入減資的行列,整體減資金額將高達二千五百億,創下台股史上新紀錄。

【文/許美玉 2010/04/15】

減資的型態有三種,年代最久遠的則是保衛淨值的減資,目前最常見的是庫藏股減資,而二○○二年晶華酒店開先鋒的發還現金減資則是最新的模式,上述三種方式都有達到縮減股本功能,但是後兩者代表的是公司現金多營運正常,想藉由減資提供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前者多半因為公司連年虧損導致淨值下降,引發股票交易打入全額交割股。

所以減資在台灣股市,一開始是經營艱困公司避免打入全額交割的首要招數,直到二○○二晶華酒店這個績優股,因為手上現金太多進行減資退現金給股東開始,減資在投資人心中的定義開始改變,不再如過去負面;甚至二○○九年出現減資重新掛牌股股價都相當出色,成為投資人追逐的標的。

晶華帶動現金減資風潮

 晶華堪稱是現金減資最成功的範例,二○○二年三月晶華首度減資二一.五億元,減資幅度五成,每股退還現金五元,當時晶華股價一路從十三元漲到二一元;爾後二度減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股價來到四年間最高價一一三元,股價漲幅達九倍。二○○七年八月二度現金減資一五.五六億元,減資幅度更高達七成二,每股退還現金七.二元,減資後晶華股本只剩六億元,重新掛牌價高達二六○元,不僅成為傳產類股新股王,二○○八年挾陸客來台題材,股價還一度看到七三八元,榮登台股新股王。

 南科減資大漲示範佳

南科減資後股價就一路上漲,有幾大因素,包括台塑集團傾全力支援南科的私募與現增,讓市場信心度大增,另外減資後籌碼只剩原來的三分之一也是一個主因;而最大的原因在於基本面的絕地大反攻,標準型DRAM由一美元不到持續上漲至二美元以上。

 

產業前景揮別十八季的谷底邁向朝陽,是支撐南科股價大漲的主因,記憶體產業與面板產業在國內的科技產業分類屬於大象級,原因是股本真的好大,動輒五百、八百億,力晶逼近千億,華映還飆上千億。

現在這兩家千億大象股都宣布減資,力晶預計減資三八%,減資後的資本額將減少為五六○億元,每股淨值也將從三.三一元大幅提高為六.九元,將脫離全額交割股的行列。

力晶減資前已大漲一倍

力晶董事會同時決議私募增資三億股,與辦理八億股現金增資或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不過上述增資動作不會在減資後立即辦理,法人評估,力晶將會掌握未來DRAM產業復甦的好時點,以較佳的條件辦理,降低股本的膨脹率。

 

相對於剛剛宣布減資的力晶,在減資前就已經上漲接近一倍,原因在於基本面差異,面板報價處在去年來的高原區整理,且有反轉的疑慮,華映在面板上漲過程中業績表現平緩,而DRAM報價則攀上高峰。

而且力晶首季交出傲人成績單,因此減資前後力晶股價勢必不寂寞,不過若力晶減資前股價已經充分反映業績,當然會降低減資後的股價活力。

記憶體與面板產業世代推進是降低成本的要件,不進則退,因此若要繼續在這個產業生存下去,只有不斷資本支出,但是不能在每一次產業榮景來時大賺一筆的廠商,最後是一定要選擇退出。

減資又有基本面股價必漲

包括彩晶、華邦是典型的例子,趁二○○七年榮景時賣出廠房,縮小營運規模,彩晶還趁機減資。目前彩晶專注在觸控面板產業,選擇這個資本支出相對面板小的產業,對於彩晶而言是正面的。至於華邦電二○○四年來股本持續縮小,二○○七年也出售八吋廠,與彩晶一樣都進帳將近百億元現金。

 

總歸一句,減資對股價都是好事,因為籌碼減少,尤其是減資救淨值的公司,如果業者可以痛定思痛,好好經營,長期來看股價都是正面發展,法人也會正面看待,長線持股陸續歸隊,擺脫雞蛋水餃價位機率大大增加。選對減資股,對於投資人而言,也是轉進數倍利潤的絕佳的機會。

本期其它精彩當期文章延伸閱讀

◎焦點議題:基金經理人看網路新商機
◎特別報導:DRAM業者開始賺錢了
◎國際趨勢:蘋果、微軟超級財報受期待
◎另類投資:投資中國能搭配避險策略嗎?
◎謝金河專欄:財報將徹底檢驗股價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6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