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conomist--THE WORLD IN 2010 0410-0416+2010.jpg  

英國今年五月大選進入最後兩周。上個星期,參加自民黨黨魁尼克.克萊格的記者會時,與他的新聞聯絡人寒暄時,玩笑式的告訴他,現在台灣讀者對克萊格的印象就是,他曾經跟大約三十名的女性「嘿休」過。

     克萊格的新聞官搖頭表示,「那已經是舊聞了,台灣真的把它拿出來重炒嗎?」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是英國媒體還是台灣媒體,率先把這個多年前《每日郵報》訪問克萊格的新聞重炒,但這個新聞當年在英國也曾蔚為話題,掀起的風波,讓克萊格和自民黨都覺得尷尬。

     「不過,尼克至少很人性…,」,克萊格的新聞官說。他的反應,讓在場其他國際同業,忍不住笑成一片。沒錯,英國是個很奇怪的民族,傑瑞米.安帕克斯曼在他的《所謂英國人》一書中,開宗明義便說,英國人「被窩裡摟著的是熱水瓶而不是愛人的體軀─他們如何繁衍後代,至今仍是西方世界的一大謎團。」。但是,克萊格只有四分之一的英國血統,另外的部分為俄國和荷蘭。

     無論如何,把克萊格的風流帳,闡釋為「人性」,是很有意思的切入。過去十年,英國政治領袖的年齡愈來愈年輕化,唐寧街十號首相府的職員們也逐漸習慣聽見稚子的嘻笑和哭鬧聲。一九九七年,四十三歲的布萊爾一家五口搬進唐寧街時,曾令從後棟辦公大樓窗口可以清楚看到首相府內,孩子上下追逐的英國外交部官員,覺得很不習慣。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布萊爾在首相任內,居然還添了第四個孩子。

     「他是怎麼辦到的?」、「他還有時間和精力嗎?」。布萊爾哭笑不得的表示,「我是一個很正常的人,有一個很正常的家庭婚姻關係。」,他並反問「這很奇怪嗎?」。

     不知道是真不知道,還是故作無辜,布萊爾一句,「這很奇怪嗎?」,恐怕踩到了很多人的痛處。根據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十六歲到五十歲間的英國女性,每八人中便有一人沒有性生活,七十歲以上的英國男性,每六人中便有一人沒有性生活。這些人當中,超過半數有婚姻關係存在。

     這個數據,實際上,並未讓太多人感到驚訝。從某個角度觀察,無性關係,似乎已逐漸成為現代英國,或者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社會現象之一。除有婚姻和伴侶關係的人沒有性生活,及我們熟悉的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外,實際上,無性戀(asexual)的比例也正急速增加中。今年三月,澳洲政府核發給一名「無性」英國人護照,性別欄上填寫「不定」,雖然開了世界首例,但也說明,「無性一族」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員。

     無性戀者是對發生性關係沒有渴望的人,這些人或與同性交往,或與異性交往,或者,對兩者都不感興趣。他們熱衷參與社交活動,也不排斥感情生活,但就是對性關係沒有慾望。倫敦聖巴索羅謬醫院精神內分泌科的教授葛洛斯曼認為,基本上,無性戀與基因無關,因為無性不利於生物進化原理。大部分的心理學家認為無性戀是一種極端的行為。無性戀者則強調,無性戀是一種性向,並非不正常。

     無性戀(asexual)和無性生活(non sexual)之間,看來是有差別。前者是根本沒有渴望;後者是有渴望,但無實質關係。然而,在現代的婚姻與伴侶關係中,許多無性生活的人,是不是無性戀者呢?因為基本上,這些人已經因為壓力忙碌或其他種種因素,早就失去了「性趣」。根據加拿大的社會學家包格特針對英國社會進行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四四%有婚姻關係和伴侶的人表示,他們對性沒有興趣,「性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跟運動一樣,如果你不喜歡,那又怎麼樣?」。

     無性現象,早就滲入我們的社會中。而在人性與無性的生活選擇上,孰是孰非,孰好孰壞,恐怕也不再是可以直接回答的問題了。你的選擇呢?(clchiangr@yahoo.com

  • 2010-04-25
  • 中國時報
  • 【江靜玲】
  • 黃色旅人.jpg 

    已經連續掌政三屆的工黨與現任黨魁布朗(Gordon Brown)首相(見圖,美聯社),看來凶多吉少。.jpg 

    英國大選 恐將變天

    台灣打打鬧鬧的內政,吸引了國人全部注意力,因而對國際事務不聞不問。一般人的態度是,別的國家即使天塌下來,也與我無關。英國即將舉行的選舉,各報似乎無一字報導,便是最近的事例。

         反之,英國倒頗為看重台灣。持中華民國護照的人到英國旅遊,無需簽證。最近華航還推出中途不停、直飛倫敦的班機。雖因兩岸尚未談妥第六航權,仍必須向南繞道,至少可大睡十幾小時,省卻中途轉機等候之苦。

         下星期四即五月六日的英國大選,台灣雖無人在意,世界各國卻替執政的工黨擔憂。已經連續掌政三屆的工黨與現任黨魁布朗(Gordon Brown)首相(見圖,美聯社),看來凶多吉少。不僅歐盟各國,美國與舊稱大英國協、現在只剩「國協(The Commonwealth)」二字的國家,從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到加勒比海諸島國,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衝擊。

         稱為「大選」,難免有人譏為語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高齡雖已八十四歲,王位理當由長子查爾斯繼承,何選之有?我用此一詞,因為英國是全球最早的議會政治制度。國會雖分兩院,上議院(House of Lords)議員都是世襲貴族,無需選舉。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則由人民投票選出,而且全部換血,舊人一個不留,故稱大選。

         英國選舉採取小選區制,不論有多少人競選,以得票多寡(first past the post)定勝負,無須超過半數。換句話說,單一選區不管多少人競選,只要比別人多一票,即使僅佔總票數的百分之廿幾,也能當選。英國行之有年,從無人抗議或指責為不公。

         英國的不成文憲法,要舉行大選,須由首相先奏請女王解散國會。做為傀儡的女王,只有照准的份。三月底,《紐約時報》曾有篇駐英特派員John F. Burns的報導,說他的民意支持度稍見回升,布朗首相大概認為經濟有復甦之象,因此在四月六日宣布大選,四月十二日奏准女王,解散國會。孤注一擲,希望工黨再勝,他可在唐寧街十號的首相官邸再住幾年。

         英國並無所謂「政黨比例代表」制,只有單一選區。上次選舉是二○○六年,選出下院議員六百四十六位。這次因人口增加,選區重畫,將選出六百五十位。英國人講究紳士風度,行事與說話都很含蓄,不像台灣那麼火爆;他們競選也是溫吞吞地,不會變成如火如荼的全民運動,也是台灣媒體未加注意的原因。

         不計邊緣小黨,英國的三大政黨是工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保守黨摩拳擦掌,一心想重整八○年代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雄風。領導保守黨的坎麥龍(David Cameron)做過九年下議員,五年前當選黨魁。如果工黨輸掉大選,他是可能的首相人選之一。

         另一位異軍突起的人選,是年方四十七歲的自由民主黨領袖克萊格(Nicholas Clegg)。五年前大選時,工黨獲得三百五十六席,保守黨一百九十八席,自由民主黨只贏得六十二席。國外很少人聽說過克萊格,因為他擔任自由民主黨黨魁,只有兩年半左右。此人的長處是口才便給,堅持原則,形象清新。因此,各個民意調查機構發布的選前民調裡,他的民意支持度甚或超過布朗和坎麥龍。

         英國這場選舉,肯定競爭劇烈,殺得天昏地暗。依照著名民調機構ComRes的調查,如果明天就選舉,在野的保守黨最佔優勢,可獲百分之三十五的選票,工黨與自由民主黨各可獲百分之廿六。歷史悠久的《泰晤士報》與民調機構Populus合辦的民意調查,顯示保守黨可獲百分之卅二,工黨僅百分之廿八;令人詫異的是自由民主黨竟可望獲得百分之卅一,不但領先工黨,而且直逼保守黨。

         民意如流水,古今皆然。離投票日還有十天,其間會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新聞,無人可以預見。照現在情勢看來,三黨均難過半。英國歷史上充滿兩個政黨因下議院票數不足,組織聯合政府的先例。

         英國人好賭,從賽馬、賽狗、到各個選區誰贏誰輸,都可公然下注。三年前修訂的賭博法(The Gambling Act of 2007),規定極為詳盡。最精確的選舉勝負,恐怕還要到倫敦街頭合法的賭博店(bookmakers)去詢問,較為可靠。

  • 2010-04-26
  • 中國時報
  • 【陸以正專欄】
  •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積極提攜新銳設計師,品味受肯定。.jpg 

    英國大選在即,三大政黨領袖忙著辯論政策,各黨魁夫人也沒閒著,常出席各項活動造勢。她們的穿著打扮常被媒體評頭論足,被戲稱是另一種形式的辯論。

    「一切都要歸因於美國和法國第一夫人太會穿衣服了。」時尚專欄作家漢娜貝慈嘆道。

    愈是接近選舉,各黨魁夫人莎拉布朗(工黨,現任首相夫人)、蜜莉安克萊格(自由民主黨),以及莎曼珊卡麥隆(保守黨)的穿著,就愈引人矚目。

    漢娜貝慈表示,卡拉布妮雖然很會穿衣服,但那些襯托她典雅氣質的服飾或配件總是昂貴,因此當英國女性看見蜜雪兒歐巴馬可以把J.Crew開襟外套搭配得如魚得水時,簡直佩服極了,因為:誰的衣櫃裡沒有開襟外套?

    於是,當莎曼珊卡麥隆穿上七分褲配上魚口鞋出門時,英國女性彷彿找到屬於她們自己的時尚救贖:海軍藍的Jigsaw褲裝,米白色Zara外套和平底魚口鞋,僅這三件元素,莎曼珊卡麥隆輕而易舉成為英國女性樹立穿衣典範──簡約、舒適和有型。連漢娜貝慈都不諱言:「我也想和她一樣。」

    法國總統夫人卡拉布妮氣質典雅,但部分評論家認為穿著太貴。.jpg 

    這麼一來,比莎曼珊大七歲、衣服尺碼大三號的莎拉布朗,實在很難與之匹敵,且成了時尚專欄作家眼中的「學人精」:當莎卡穿logo T加Uniqlo牛仔褲配Converse帆布鞋時,莎拉布朗也換上馬莎(Marks &Spenser)緊身牛仔裙配黑色內搭褲、粉色的T恤外加米白色高跟鞋。「問題是,莎卡可以把馬莎穿出Ralph Lauren的品味來,到了莎拉身上就像C&A(平價成衣品牌)。」

    至於漢娜貝慈對蜜莉安克萊格的評價也好不到那裡去,說她也「活在莎卡的陰影中」。她建議蜜莉安多做些功課,並且可在J Crew或Net-a-Porter找靈感。瞧,時尚圈的批評就是這麼無情。

    【記者祁玲2010/04/25 聯合報

     

    莎曼珊卡麥隆以混搭技巧,舒適有型的服裝品味擊敗美、法第一夫人。.jpg 

    放眼全球政壇,誰才是最會穿衣服的女人?根據英國一份網路調查顯示,英國女性把這個榮銜給了保守黨魁卡麥隆的夫人莎曼珊卡麥隆,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和法國第一夫人卡拉布妮硬生生地被擠在第二、三名。

    英國「我的名人時尚」網站(My Celebrity Fashion.co.uk)日前針對一千三百三十四位、十八到三十歲的女性網友投票,請她們從全球知名政界女性中,選出最會打扮的前三名。票選結果,有百分之四十四的人把票投給莎卡(SamCam,英國媒體對莎曼珊卡麥隆的暱稱),名列第一。百分之八十二的受訪網友認為「成熟、面面俱到的穿衣風格」,是莎卡表現出色的原因。

    衣著品味向來是媒體關注焦點的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法國第一夫人卡拉布妮,則在這項投票中分別以百分之四十三和百分之三十七,分列第二、第三名。

    莎卡最受英國人稱道的是她俐落、隨性的穿衣品味。她的愛牌包括「龐克教母」、英國設計師Vivian Westwood、有卅五年歷史的英國服飾品牌Jigsaw,平價流行品牌Zara。

    莎卡曾經以一身黑色的Vivian Westwood洋裝、外搭白色Zara西裝外套,搭配新銳設計師荷莉富頓的項鍊,讓已懷第四胎的她依然清爽有型。

    莎卡愛用國貨的平民風格,加上擅長混搭設計師和平價流行服飾,且不忘提攜後進的作風,無怪乎讓美國第一夫人踢到鐵板,因為莎卡活脫就是「英國版的蜜雪兒歐巴馬」!

    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別是英國自由民主黨魁的夫人蜜莉安克萊格,以及英國現任首相夫人莎拉布朗。第六到第十名分別為烏克蘭總理尤莉雅泰莫森科、莎拉裴琳、雪莉布萊爾、希拉蕊柯林頓、哈蕾哈爾曼。

    有趣的是,英國工黨副黨魁哈蕾哈爾曼日前才表示,女性選民根本不在乎各黨魁夫人穿什麼,結果她在這項調查中吊車尾。「我的名人時尚」網站表示,由於許多網友常搜尋蜜雪兒歐巴馬和莎拉布朗穿什麼,所以才做了這份調查。

    【記者祁玲2010/04/2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