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新聞周刊.jpg 

富士康加薪百分之二十二,又墊高了沿海的勞動水準,心驚膽跳的恐怕是別家代工大廠。

一九九三年,我剛從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進入了聯合報經濟組工作,主跑工業總會,幸運的是,做記者才幾個月,十月就遇上了難得的出差機會,隨著當時的工總理事長許勝發、統一高清愿、南僑陳飛龍等工商鉅子訪問中國大陸。

 當時正值鄧小平南巡談話過後、兩岸關係融冰階段,從北到南、北京到深圳,上從江澤民,下到各地台辦,我們一行人一路上受到對岸最高規格接待,工業總會也安排了許多參訪台商工廠的行程。

 當時鴻海才剛上市兩年,與其它工商大老相比,「郭台銘」「富士康」這幾個名字在媒體中還算陌生,「連接器」更是讓多數人有看沒有懂(印象只有鴻海正在與美國大廠AMP打專利官司)。

 一路南下之後,隨行記者的人數漸漸減少,後來輪到參觀郭台銘在深圳的工廠時,記者只剩下幾個人。而我們到了後,卻都嚇了一大跳,因為工廠門口除了列隊鼓掌歡迎的主管、員工之外,還擺出了紅色的大字報,紙上墨水淋漓地寫著「熱烈歡迎某某報趙大記者某某、某某報李大記者某某……」。

 那年我才剛畢業,那裡見過這種場面,紅著臉、憋著笑進了廠房後,迎接我的是更令人難忘記的場景,作業井然有序、環境纖塵不染(明顯優於一路上參訪的其它工廠),而且到處貼滿了「標語」,我大學唸的是管理學院,仔細參詳這些句子,發現它們絕非大而無用的精神喊話,恰恰好都是現場管理的重點提示,對這位「郭老闆」更加佩服。

 猶記得郭家兄弟風趣健談(當年郭台強仍在鴻海)、郭夫人林淑如氣質優雅又親切,她還特別陪同記者團逛市集,教我們選購毛筆等土產的重點。

 後來我才知道,一九九三年正是鴻海轉型的最關鍵年。就在這一年,鴻海成立了法務部門、簽約深圳龍華科技園區,也成立了江蘇昆山廠,後來我也常開玩笑,要是當年有慧眼投資郭董,可就有如中了大樂透。

 當年,在廣州車站轉車時,也見識到數以萬計的「盲流」(自鄉下來城市打工、沒處可去的人)占據車站奇景,大老闆們面露驚慌快步通過,不難理解,能進入富士康工作,曾是多少勞工的夢想?它又解決了多少勞工就業問題?

 

壯大後的郭台銘極其低調,十七年來,我從未看過富士康廠房畫面,而今天鏡頭前的龍華廠,不僅是舉世最大的供餐中心,用顏色區分工作的數十萬製造大軍,效率驚人,郭台銘創造了舉世難追的製造業奇蹟,以人海戰術二十四小時輪班、大量生產、快速交貨,將「泰勒化」發揮至極致,原本是鴻海的強項,但廠外的世界變得更快,燈紅酒綠、物價高漲、貧富差距擴大……,人比人氣死人啊!

 

外界以為,「連跳事件」是富士康的危機,要當心大廠抽單云云,但稍微了解電子產業的人都清楚,郭台銘多年來耕耘優勢難以替代,富士康模具設計、專利、速度都無人能及,與大廠是「互相依存」的關係,替代性極低;富士康加薪百分之二十二,又墊高了沿海的勞動水準,心驚膽跳的恐怕是別家代工大廠。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1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