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作為壓抑房市的終極調控工具,很多人質疑大陸無預警升值出手是否正確?人行行長周小川前天的示警提供了答案,北京當機立斷調息雖然很快可以收到資金回籠的成效,但升息的共伴效應-熱錢流入帶給人民幣的升值與隨之而來的通膨壓力不容輕忽。

     值當此重要時刻,北京當局對於人民幣升值趨勢下各種可能的價位,及其對國家長中短期的整體經濟利弊影響,要有未雨綢繆的思考,以避免萬一各種經濟工具和行政命令阻擋升值失敗後,面臨難以承受的後果。

     人民幣兌美元究竟要升到什麼價位才合理?很難有標準答案。早在2005年第一次推動人民幣匯改,人民幣兌美元價位尚在8.2:1,國際間就有人民幣「坐六望五」說,這種態勢目前並沒有改變。以庶民經濟角度看《經濟學人》上周最新公布的「大麥克指數」調查,顯示人民幣隱含低估幅度達41.24﹪;換言之,由「大麥克指數」角度看,人民幣兌美元最終要升至4:1,果真如此,現有的匯率調控工具,恐怕難以收效,市場可能以此價位為預期目標。

     簡單的說,「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政策,可能已經到了調整思維的十字路口。「小幅漸進升值」固然符合經濟結構漸進調整、為出口企業爭取轉型升級緩衝時間的利益,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種保守被動的政策並不符合市場預期,不符合市場預期的政策,成效將逐漸遞減。當市場愈來愈多人相信「小幅漸進升值」政策不能滿足期待時,熱錢不但不退,反而將源源匯入。熱錢大舉流入的危害極大,一來增加經濟調控的難度,二來容易擾亂國家發展的軌道,時時擔心列車是否出軌(包括金融市場秩序動盪、房市價格暴衝、通膨壓力倍增,甚至企業沉溺金錢遊戲,以錢滾錢賺快錢而忽略本業經營等泡沫化現象)。

     北京應該思考,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與「一步到位升值」對經濟的不同潛在危險,並權衡輕重,找出危害最低的政策。如同醫生面對病人,漸進用藥固然副作用小,但病情療癒也慢;如果病情需要儘快復原,那麼如何對症下藥,以及藥劑的份量輕重,就變成了關鍵,甚至病情當用猛藥,就要當機立斷,控制副作用不能作為用藥唯一考量,猛藥當用則用。同樣道理,人民幣升值若無可避免,為了有效削減熱錢預期心理,就應該適度放手讓人民幣升值,當熱錢無利可圖自然就會退出。

     上述思考是改變墨守成規,適度增加用藥的份量,但仍不致於用藥過猛造成體質傷害。就像北京明快的無預警升息,固然是正確的方向,但只升息一碼則市場可能解讀為政策宣示;如果一次升息二碼,市場就會嚴肅解讀,其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的,對人民幣升值的政策思維方向,可以考量轉向採取「跳躍升值、分段升足」策略。所謂的「跳躍升值、分段升足」,就是審慎評估人民幣的合理價值,計算出總升值幅度,再思考用幾次達成。例如計畫三年內人民幣升值二成,那麼可採每一階段(一年期),採等比升值幅度並一次升足方式因應。此一方式是先改變「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被動心態,其次是時間執行上,仍給出口企業調適期,而每一階段一次升足的跳躍式,可讓熱錢措手不及而失去炒作空間,至於每一階段升值的時點,中國人民銀行控有完全裁量權。

     「跳躍升值、分段升足」對出口企業必然是很大的挑戰,卻也是必經的陣痛,亦可趁此機會淘汰落後企業,加速國家產業結構轉型。配套政策包括,對外需加速擴大境外換匯清算機制規模,實際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以便在人民幣升值到合理價值時,同時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對內則須提出更積極的出口企業轉型政策,透過大型的企業轉型政策將資金及技術轉移民間,讓只能糊口的出口企業真正走向升級,其次應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其三是積極鼓勵民間消費,提升內需經濟的實質比重。

     任何政策無法面面俱到,但權衡輕重,我們以為「快、速、達」是人民幣新政策必然要考量的核心。

 

  • 2010-10-23
  • 旺報
  • 【社評】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