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1133-2445491.jpg 

美國職棒將進入總冠軍賽,參賽兩支隊伍是國聯冠軍舊金山巨人隊與美聯冠軍德州遊騎兵隊。前者從一九五四年以來,逾半個世紀沒拿過世界大賽冠軍;後者之前四十八年歷史中從未在季後賽贏過一個系列賽,更不用提拿過總冠軍。

     兩支「常敗軍」的票房其實都不差,遊騎兵隊今年之前三年每季到場觀眾總數雖略低於美聯平均值,但近二十年來每場平均至少也在兩萬四千人以上,今年季賽平均每場接近三萬一千人;而巨人隊票房更好,今年平均每場三萬七千五百人,二○○○年以來更有五年超過四萬人。今年季賽全聯盟觀眾最少的兩支球隊是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與奧克蘭運動家隊,每場平均人數約一萬七千四、五百人,全年觀眾總數約一百四十萬人次。而今年觀眾最多的前五名,洋基、費城人、道奇、紅雀和天使,平均每場觀眾都逾四萬人。

     這些數字恐會讓中華職棒嫉妒不已。奧克蘭市總人口也不到四十五萬人,比台南、新竹人口都少。台灣職棒觀眾破一萬就算高票房,總冠軍賽觀眾也才一萬五左右,比運動家例行賽人數還少。美國職棒賽即使是在非周末的白天舉行,觀眾破萬也非難事。

     上述數據說明了美國人比台灣人更熱衷棒球,而更深刻的意義是,棒球這項運動不只是美國人的娛樂,也是美國人對社區、地方、聯邦各州,一直到美利堅聯邦認同的一種精神連結。電視轉播遊騎兵與洋基比賽畫面中,本壘後方坐席上一位觀眾很搶眼地揮舞德州州旗;從例行賽到季後賽,第七局休息時間全場起立唱「天佑美國」等「愛國歌曲」是常見情景,球場播報員常會說,今天特要向「阿富汗美軍」、「在海外各地的美國陸戰隊」致敬等等愛國宣示。這些戲碼也沒招來反戰人士當場抗議。

     美國人很愛國,從九一一之後美國市場上國旗供不應求就可見一斑。不過,這種愛國主義不是靠聯邦政府由上而下教育或意識型態操控形塑。就像棒球這項全民娛樂所展現的精神一樣,它是從地方由下而上交織建構出來的認同感,一種因為認同自己社區、生活方式、社會而產生的自信與驕傲,最後再投射到美利堅聯邦這個國家上。

     棒球運動能在美利堅的國族精神建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因為它已深入美國人民日常生活。它是家庭娛樂,家族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是社交話題,也是偶像祟拜、情感認同投射的對象。這種源於大多數美國民眾日常生活的認同建構,成了美國聯邦體制的社會文化基礎之一。

     反觀台灣,五都選戰中藍營要蔡英文、蘇貞昌表態主不主張換國旗,教育部長吳清基說要加強學校的愛國教育。前者是選舉口水,後者是無效政策。都只是高層政治的比畫過招,無法從像棒球在美國國家認同中,形塑一種由下而上、深入民眾日常生活的認同建構。

     當年台灣三級棒球揚威國際的時代,棒球的確擔負建構國家認同功能。如今棒球失去這個功能,因為它和一般人生活已脫節。今天台灣中小學生很難在社區、校園找到場地打球,更難像三十年前,下課後同學、鄰居隨便吆喝,就可湊足人數分兩隊打起棒球。棒球運動在台灣社區生活中已失根了,期望藉由它形成一種社會情感認同的連帶也成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作者為專欄作家)

 

  • 2010-10-25
  • 中國時報
  • 【顧爾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