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家林煒珽】

 

 

和我同輩的球迷一定記得前亞特蘭大勇士隊的終結者沃勒斯(Mark Wohlers), 那個當初在勇士四巨投年代的火球救援王,也是他們在唯一一座世界大賽冠軍時最後一球的投手。但你們記不記得他離開大聯盟時的難堪與落寞?從96年世界大賽被洋基替補捕手賴瑞茲(Jim Leyritz)打出那支著名的全壘打後,沃勒斯就開始和好球帶絕緣,在大聯盟浮浮沉沉幾年之後,終於在2002年黯然引退。

 

沃勒斯不是因為身體上的傷痛而喪失他的投球能力(儘管他也動過Tommy John手術),而是因為著名的布雷斯症候群(Steve Blass Disease)。這種心理失調症狀會讓原本威力十足的投手突然間找不到好球帶,而且還不是投手的專利。除了沃勒斯,聖路易紅雀隊前投手、現轉任外野手的安凱爾(Rick Ankiel)等投手之外,前雙城和洋基二壘手納布拉克(Chuck Knoblauch,又是我們這輩球迷的共同回憶)也因為某些神秘的理由,完全無法從二壘手的位置完成傳一壘的工作,只好退休。奇怪的是納布拉克傳球到其他地方都沒有問題,就只有傳一壘不行,這種詭異的心理疾病讓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球星只能用一種難堪的方式離開球場,徒留遺憾與無奈。

 

這也成為大聯盟傷兵的新趨勢,以往只有少數的球員會把自己的心理狀態讓外界知道,但現在越來越多球員坦白面對自己的心病,甚至讓球團和專業人士來幫忙他們走出這些難關,因為隨著氣氛的轉變,這些大聯盟裡的男子漢們不再覺得心理狀況失調讓他們變成娘娘腔的怪胎,而能把它視為和韌帶斷掉一樣的「受傷」。看看今年美聯塞揚獎大熱門葛蘭基(Zack Greinke),就曾經在因為2006年時因為社交恐懼症和憂鬱症而接受治療,如今還是一條活龍。本季更有不少人因為心理疾病而進入傷兵名單,像老虎隊今年預計的五大先發投手中就有邦德曼(Jeremy Bonderman)和威利斯(Dontrelle Willis)都因此而常駐在傷兵中,兩人合計到目前都還沒有為老虎隊貢獻任何一勝;紅雀隊的葛林(Khalil Greene)也在七月份因為社交恐懼症而缺賽了27場比賽;運動家隊去年的勝投王杜克休爾(Justin Duchscherer)在上個禮拜也宣布要好好治療他的憂鬱症,今年不打球了。這些人都是棒球界的先驅,讓躺在沙發上接受心理治療師的諮詢會慢慢和在阿拉巴馬州接受安德魯斯醫生(Dr. James Andrews,美國職業運動界最著名的手部傷害大師,今年王建民就是他開的手術)動刀一樣常見。

 

棒球原本就是一個失敗者的運動,一個打者在十次中成功三次就是個優秀的選手,成功四次就穩進名人堂,從小棒球員就要不斷地和挫敗打交道,這和其他運動差異甚大;籃球中講究五成命中率;美式足球四分衛厲害的更可能達到55%以上的傳球成功率,但棒球都不可能達成這種目標,所以許多選手都得要在少年時就培養出鐵人一般的心臟和超乎常人的厚臉皮。唯一可能比棒球更嚴酷的大概只有高爾夫了,每次參加的兩三百位選手中只有一個人能拿冠軍(當然,如果你在名單中看到老虎的名字,表示你獲勝的機會又小了許多),而你又得要起碼打完36洞才能結束,打個72洞才有錢賺,還得要自己跟自己不理想的短鐵桿和推桿生氣,因為往往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所以高球選手中去看運動心理治療師的比例是最高的。也許不久之後,在心理醫生辦公室的預約簿中,棒球員的名字會比高球選手出現頻率更密集。

 

 

【2009/9/2 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