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加州大學教授克連洛克40年前的9月2日在加大的實驗室,和他的團隊共同創造出網際網路的雛型。圖為上月底他在實驗室指著一部當年用來開發網路的介面訊息處理器。 美聯社

克連洛克(Len Kleinrock)和他的團隊40年前在洛杉磯加州大學實驗室,拼湊出日後變成網際網路的裝置時,他們完全沒想到觀賞搞怪短片、上社群網路,以及使用吸引10億人口上線的種種應用方法,他們只想建構一個能自由交換資訊的開放網路。

 

今日,這個滿40歲的開放網路已孕育出像YouTube、Facebook和全球資訊網(WWW)等各種發明,而且未來還有寬廣的創新空間。不過,和人或企業一樣,步入中年的網際網路已逐漸喪失初創時期的開放和自由,雖然它的使用比以往更普及和更快速,種種人為障礙正對它的發展帶來威脅。

多項因素導致這種改變。垃圾郵件和駭客攻擊迫使網路營運商樹立防火牆。政府監管當局阻擋邊界內的許多網站與服務。商業考量也助長阻礙競爭對手的政策,例如近來iPhone限制使用Google語音軟體備受矚目。

哈佛大學法律教授齊特蘭(Jonathan Zittrain)表示:「今日的網際網路確實能讓使用者更自由地遊戲、溝通、購物,也提供比以往更多機會。但令人擔憂的一面是,有幾種長期發展趨勢將使資訊愈來愈容易被控制。」

1969年9月2日,克連洛克在加大的實驗室首度完成兩部電腦透過一條15呎纜線傳遞資訊的實驗,成為Arpanet網路的肇始。一個月後,史丹福研究所(SRI)加入實驗,到年底聖塔巴巴拉加州大學和猶他大學相繼參與連線。

1970年代,電子郵件和TCP/IP通訊協定誕生,打開網路應用的一扇大門;1980年代則出現「.com 」和「.org 」等字尾的網址系統。199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發明全球資訊網,使網路連線更加容易,網際網路因而普及到家庭,許多服務供應商如美國線上(AOL)也首度崛起。

網際網路早期在不受法律和商業限制的情況下發展,因而刺激各式各樣的實驗,即使以軍事計畫名義資助大部分初期發展的美國政府,也大體上未加干涉。

1963年就在洛杉磯加大任教的克連洛克說:「網路只要保持開放,就能百花齊放。有關網際網路可以預測的一件事是,你會看到無法預測的各種應用。」

不過,Google與蘋果公司目前的爭議,凸顯一股阻礙開放網路的勢力。和其他可上網的手機一樣,蘋果限制iPhone使用其他公司的軟體,因此Google語音通訊軟體日前遭蘋果抵制並不令人意外。蘋果宣稱Google的軟體會覆蓋iPhone內建的介面,但批評者說,蘋果只是為阻擋Google手機服務的競爭。

其他人為的障礙也屢見不鮮,例如網際網路服務商阻擋用戶使用占大量頻寬的檔案分享連線。例如康凱斯特公司(Comcast)因延阻部分檔案分享連線,在去年遭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警告,後來該公司同意停止這種作法。

這些例子凸顯網路使用者希望政府要求業者遵守「網路中立」(net neutrality),即服務商不能獨厚特定形式的資料傳輸。不過,在實務上,服務商仍有許多方法限制耗用大量頻寬的連線,例如按傳輸資料量分級收費,或對線上觀賞高畫質影片收取額外費用。

遍布網路的防火牆也使今日的網際網路大為改觀。隨著網路成長和伴隨而來的的惡意行為滋生,安全防火牆和垃圾郵件過濾器已成為使用者必備的防衛。但規避這些必要的人為障礙,也成為網路工程師開發新創意的沈重負擔,使原本可能造福使用者的新發明因而無疾而終。

今日已有許多工作場所和網路服務商採取控制措施,減緩分享檔案和協作工具的傳輸速度。如果消費者擔心得支付額外的頻寬費用,觀賞線上影片可能下一個被犧牲。同樣的,行動電信公司若設立較高的門檻,新創公司可能永遠無法接近使用者。這些障礙無疑將使網際網路愈來愈偏離開放、中立的發展初衷。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