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2009 / 10 / 30 星期五 

美元.bmp 

許多經濟專家相信,美元的疲弱無疑是美國的不祥徵兆。美國金融當局應迅速採取行動,大力撐住此一全球最重要的貨幣。

另一派專家則對美元的跌勢,大表歡迎,咸認這是增加出口,提振經濟的大好機會,還可利用弱勢美元償還日益增加的債務。

然而,現實卻是落在這些極端的中間點上,因為是更大的動能,主宰著美元的價位。幾十年來,日益強勁的全球經濟,將美元逼入了下跌趨勢,而美元的反擊,總是曇花一現。由於美國人的消費主義盛行,加上中國盯住匯率的不當手段,使得美國貿易赤字大增,財富不斷流向海外。

強勢世界領袖的角色,使得美國每於戰時,便大量借款,債務因而竄高。美國央行Fed不得不買入公債,將債務貨幣化,結果又增加了美元的供給。

美國近來正走出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災難--這次系統性的世代危機需要許多年才能完全復甦。而華爾街不負責任地使用槓桿比例,則造就了一個既巨大又複雜的房市與信用泡沫。

當這波沫破滅時,幾乎毀了經濟,也必然讓許多企業跟著一起陪葬。直到財政部與Fed介入,大筆挹注流動性,才又恢復了市場的穩定與信心。

Fed擔當美元護衛者?

「美元疲弱好」陣營的說辭,乏力又短視。「強勢美元才重要」陣營的說辭就理性得多,也更值得注意。

有關此一主題的一位專家,名為卡得羅(Larry Kudlow)。他的「王者美元」理論,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可謂意向正確。但是要說美元的跌勢是一項新危機,Fed應升息,目的只為了護衛美元,則有誤導之嫌。

另外兩位專家梅普斯(David Malpass)與福布斯(Steve Forbes)近來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這三位專家相信,美國現在應可升息,不至影響經濟復甦。梅普斯的焦點在於支持經濟成長,又支持企業的稅率政策,他們歡迎投資資金,並創造就業機會。福布斯則希望根據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重回到某種形式的金本位制度。

他們二人聲稱,在恢復信用市場與鼓勵銀行對企業放款方面,Fed的努力有所不足。低稅率,增加銀行放款,及吸引資金至美國國內,殆無爭議。但是利用高利率護衛美元,及華盛頓僅僅口頭強調「強勢美元政策」,又怎能達成這些目標呢?

秘密的美元政策

強勢美元陣營人士相信,歐巴馬政府其實較偏好持續布希時代的「弱勢美元政策。」

投資人可能永遠不會知道過去與現在的真實政策。但真正的問題卻是「華盛頓的美元政策,真的有影響嗎?」過去幾十年,讓美元疲弱的三大主要力量,都不是任何直率政策或秘密政策的成果,而是諸多不同政策行動與整體經濟趨勢匯聚而成的結果。而且這結果也絕非任何單一政府所能掌控。

Fed的工作只能把目標鎖定在目標利率,希望進而能主導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要把目標鎖定在美元與匯率,只是癡人說夢,尤其這系統性與世代性的金融危機尚未完全消退。Fed不能及早預見危機正在蘊釀,美國民眾現在因而飽嘗苦頭。

過去一年裡,Fed的最大擔憂便是緊縮式的經濟衰退,這點倒是正確。在危機高峰期,許多分析師對伯南克與鮑爾森的行動,大肆抨擊。現在則少有人說,他們做得不對。

重點是,他們知道金融業跨台的後果有多可怕,因而儘管有諸多不明的重大變數,他們仍然採取了行動。儘管美國經濟已脫離了危險期,誰又能知道何時又如何才能真正恢復健康?強勢美元陣營人士,無異是希望一個正從心臟手術中復原的病人,爭奪百米賽跑金牌,只為了證明自己依舊是個中冠軍。

伯南克如何掌控?

全球經濟復甦持續進行著,支撐住了各各經濟體,當然包括美國經濟,Fed則面臨了何時緩慢退出量化式寬鬆政策的重要決定。伯南克非常了解眼前的景像,他寧願冒著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

伯南克知道美元沒有短期的解藥,一如美國國債的難題非短期可以解決。他最佳的途徑正是目前的選擇:把焦點放在經濟穩定與流動性,在自由市場裡,美元會自行找到路子。美國仍是一個改革與資本自由流通的國度。觀念與市場終將勝出。而強勢美元的關鍵,就在對這觀念與市場的信心。

==============================================================================================

〈分析〉華爾街日報:美元真實價值 各界眾聲喧嘩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
2009 / 10 / 19 星期一 22:20

美元價值究竟為何?嘗試解答的全球經濟學家與分析師用了諸多標準來評估,最後還是徒勞無功,結論也百家爭鳴。

部分原因在於,美元價值的潛在因素實在太多且交互影響。如貿易收支、政府支出、利率、通膨與經濟成長率。

更複雜的是,美元兌各國貨幣的交叉匯率也不一致。多數指標顯示美元兌人民幣的匯價太高,但相較於歐元,美元匯價似乎又太低,著實令人困惑。

不論美元的真實價值為何,今年導致其貶值的力量依然存在,預示了後續跌勢。除美國經濟疲軟與低利率的基本面因素之外,美元作為投資避險的吸引力,也正在消退。

評估美元兌 6 種主要交易貨幣的綜合匯價指數,上周四 (15日) 曾創下 14 個月來新低的 75.48,與 2008 年 4 月所創的歷史新低 71.33,已相去不遠。

多數觀察家都同意,目前美元跌勢還算平順。美國政府認為弱勢美元對出口商有所裨益,且有助控制通縮,亦少有干預行動。

常用來評估美元價值的指標之一,係國際清算銀行 (BIS) 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該指數顯示,美元現階段價值,比過去 10 年的 9 月均值低 11%。

若干分析師則用所謂的「購買力平價」來探討全球匯率水準,亦即透過貨幣實質能購買的物品來加以評估。若名目匯率與購買力平價不符,則將傾向往後者移動。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就以此概念發展了一套更複雜的購買力平價指標,其顯示 1 美元約值 0.85 歐元,比名目匯率的 0.67 歐元高。國際貨幣基金 (IMF) 一類似標準亦指出,中國人民幣被低估了 76%。

幣值終究是一個相對指標。美元與其它貨幣的未來走勢,大致仍取決於各央行如何退出貨幣刺激。

Tullett Prebon 市場經濟部主管 Lena Komileva 就曾說,如果聯準會先行動,將有助加強美元信心。

然而,政策轉變不會這麼早來。同時,影響匯率的長期基本面因素,多數仍倒向美元走貶,如龐大的貿易逆差與預算赤字。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學者 William Cline 與 John Williamson,便以此建構了一套「基本均衡匯率 (FEER)」標準,用來評估貿易逆差與預算赤字對匯率的影響。

該標準指出,美元兌人民幣高估約 40%,符合中國維持出口競爭力的做法。但也顯示美元「小幅」高於歐元,此結果與 OECD 有很大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