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便秘有哪些主要原因?
張小姐今年42歲,每天都為了解便而煩惱。通常要三、四天才能上一次大號,有時甚至一週才解一次大便。每次都要很用力才能解出大便,而且大便又硬又小,因此常買瀉劑來吃。
便秘的原因眾多,一般可分為繼發性和功能性兩大類。所謂繼發性便秘(secondary constipation),意思是便秘乃某種器質疾病的後果;至於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是指大腸的機能出了問題,並非其他器質病灶的結果。對於繼發性便秘,必須針對根本的病因來對症下藥。
造成繼發性便秘的常見病因包含:1.腸道阻塞,例如大腸腫瘤;2.新陳代謝或內分泌等全身性疾病,例如甲狀腺低下症、高血鈣症、糖尿病;3.神經或肌肉系統的疾病,例如脊髓受傷、中風、帕金森氏症;4.藥物的副作用,很多藥物可能導致便秘,常見的如嗎啡類止痛藥、抗憂鬱藥、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
雖然林林總總的病因都可能會造成繼發性便秘,但絕大部份慢性便秘的原因是功能性便秘。這些病人的特色是長期(至少超過六個月)的便秘病史,沒有體重減輕、血便或其他暗示潛在疾病的警示症狀。進一步探究造成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可能和蠕動緩慢、內臟神經感覺失調或排泄反射異常有關。
2.長期便秘會不會造成大腸癌?李老闆今年58歲,平常就有許多應酬,幾乎每天都有聚餐吃飯,加上他從小就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只愛吃肉,也不愛運動,因此大便習慣一直不好,常常有便秘的情形。最近他作了一次全身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在大腸有一個癌症,幸好發現得早,手術切除成功。李老闆懷疑他患有長期便秘,是癌症發生的原因。
很多研究發現,罹患大腸癌的病人比起健康常人,有便秘苦惱的比率比較高,說明了便秘與大腸癌確實具有相關性。不過,相關性是指兩者常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至於其中的因果關係仍未完全釐清。
生活飲食型態可能是兩者的共同原因,研究的證據指出,長期食用缺乏纖維素而高卡路里的食物,也就是缺少新鮮蔬菜水果,且充滿油膩肥肉(特別是紅肉)的飲食型態,不但容易造成便秘,也是大腸癌的獨立危險因子。
有學者認為,大腸管腔內具有易造成細胞變性的致癌物質,膳食纖維除了可以稀釋它們,也能促進腸蠕動,減少這些“毒素”停留在腸道的時間以及和腸黏膜接觸的機會,因而降低大腸癌的可能性,雖然毒素理論尚未被全盤證實,但便秘不利於健康應是無庸置疑。少數情況下,便秘反而是大腸癌的結果而非原因,當癌瘤不斷增大,造成腸道的阻塞或狹窄時,患者就會感到解便困難,而以為是便秘。
其實,不管便秘是否會直接造成大腸癌,都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型態,因為高纖少油的飲食與充分運動,不僅避免便秘上身,也可以遠離大腸癌。
3.如何治療便秘?
錢小姐今年24歲,是個上班族,每天早上都要趕在七點半以前到公司打卡,因此早上都是在路上買個早點就匆忙進公司。加上自己沒有上一號的習慣,幾年下來,她已習慣不定時、不定量的排便習慣。要如何改善她的便秘情況呢?
治療便秘的病人,首先要作的並不是開立瀉劑的處方,而是釐清整個罹病的過程,區別是否為功能性或繼發性便秘,必要時佐以適當檢查輔助鑑別診斷,因為若是後者,必須針對引起便秘的病因給予治療,才能治本。
對於功能性便秘,主要治療方式如下:一、高纖少油的飲食型態。飲食應增加蔬果與水分的攝取,並減少高熱量的油膩食物;二、生活習慣的調整。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由於進食後,大腸會反射性地加快蠕動,不妨利用這個特性,讓身體習慣早餐後立刻上大號的生理時鐘。此外,應避免忍住便意而不去上廁所,否則形成又乾又硬的宿便後就難以排出。對於“沉痾已久”的病友,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成效往往緩不濟急,這時醫師會根據腸蠕動正常或緩慢來選擇以下的治療方式:(一)藥物治療。可因作用機制分為幾大類:便團成形劑、滲透壓瀉劑(又可分為瀉鹽和不可吸收醣兩類)、腸道潤滑藥、刺激蠕動藥物等。
在此必須強調瀉劑是很容易被誤用與濫用的藥物,許多“不便”的朋友為圖一時方便,稍有不順就自己買藥使用,用久了難免產生副作用。
【撰文/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耀峻(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兼任主治醫師)】
【完整內容請見《健康世界》2009年12月號 408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