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記傳統山東饅頭.jpg  

一九六○、一九七○年代在台北念小學中學的人,大概都不會忘掉一種美味經驗,就是在上午或下午上完兩堂課,發育中的孩子正覺得飢腸轆轆時,總有一輛老式單車後座擺著用毛巾蓋著的簡易保溫木箱開進校園或在校門口(端看學校管理嚴不嚴),某位總是操著山東口音的外省老伯伯會大聲喊起饅頭包子豆沙包,於是有零用錢的孩子們就一哄而上,買個又熱又鬆軟又有勁又好吃的饅頭包子豆沙包啊!

在那個年代,這些饅頭、包子、豆沙包都一定是手擀麵粉手工自製的老麵製成的,口感自然不在話下,手工白饅頭有一層一層的紋理,很耐嚼,可以吃出麵香的原味,包子一定發得鬆軟有型,包著簡單的蔥肉餡,豆沙包不像包子會包出花褶,而是包成圓滾滾像母親的乳房,一口咬下就是甜滋滋的紅豆沙。

後來這些山東大漢慢慢不進校園了,有人在都市小違章戶開了小小的手工饅頭店,直到今日台北金山南路一帶還有這些也許叫著不一樣饅頭店的,還保持著手工作業,顧客買饅頭可要耐心先排隊等,否則手工白饅頭蒸好一出爐就會被搶光光。

台灣早期服兵役的男生總叫當兵的日子是數饅頭的日子,那時當兵每天都有大饅頭吃,加上頭頂會修剪出光溜溜的大饅頭,不少人退伍後都特別懷念軍中伙夫做的大饅頭,據說是因為伙夫手勁重,饅頭一定要大漢子做才好吃。

但不是所有顧客都有心有空等候限量版手工饅頭,機器饅頭也有市場,機器饅頭口感當然不比手工,就要在口味花樣上取勝,於是手工白饅頭變成了機器砂糖饅頭、機器芋香饅頭、機器三色饅頭、機器紅豆饅頭等等。

最近網路上傳統手工饅頭和創意饅頭的爭議,就是各彈各的調,傳統的東西當然要按傳統手法堅持原味,手工白饅頭當然比機器白饅頭好吃,但是創意饅頭要出奇制勝,當然得在口味花樣上有新作風,兩者都有自己的市場。

機器饅頭個子較小,比較鬆軟,不適合配鹹菜乾慢嚼細嚥,口感和包子比較接近,包子除了山東口味的肉包外,還常見到掛著潮州肉包招牌的小店,潮州雖屬廣東,但口味卻像閩南,地處南方卻愛吃肉包,是受歷代到潮州做官的北方吏員的薰陶所致,不管是山東肉包、潮州肉包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型的大個頭包,和上海秀氣玲瓏的小籠包或水煎包很不同。

小巧的包後來居上,大概是台灣變富裕了,大家都講究起吃皮薄肉厚還要帶湯汁的小籠包及水煎包,吃豪放大肉包的人慢慢變少了,但懷念老式口味的人依然是忠實老主顧。

老式大豆沙包現在也不容易看到了,取代的是受日本影響的豆沙饅頭,日本人管包子叫饅頭,其實是較符合中原古風的,據說不管是饅頭、包子、豆沙包在古代都叫饅頭,發明這種吃法的祖師爺是三國的諸葛亮,廢除了用蠻頭(人頭)祭水神的陋習,改成用饅頭,不僅救了不少人命,也讓世人一代又一代直到今日都有饅頭包子豆沙包吃喲!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