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健忠/攝影.jpg 

很多台北人都不知道忠孝東路老舊華山市場二樓,有一家老饕們趨之若鶩的豆漿店,走過半個世紀多的阜杭豆漿變裝了,用餐環境變得窗明几淨,不變的是依舊熱騰騰、夠味的豆漿、燒餅,以及永遠排得長長的人龍。

今年十月在台北市市場處規畫下,阜杭豆漿與華山市場一起重新整修,上周五老店重新開張,聞風而至的老客戶,及附近台北國際藝術村的老外藝術家們都迫不及待揪團來解癮,從早上五點半到十一點半,僅僅六小時的營業時間,卻擠進一天一千多位顧客,也讓第二代徐老闆和家人忙到幾天都沒闔眼。

老老闆徐爸爸從三十歲開始賣燒餅油條與豆漿,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目前店內生意由第二代徐先生接手,媽媽與姐姐一同幫忙。店裡開張以來,一直賣燒餅、油條、飯糰等簡單食物,未曾改變;燒餅有厚薄兩種,可包油條或夾蛋。

 

最受歡迎的厚燒餅夾油條,餅要用老麵糰.jpg 

 

最受歡迎的厚燒餅,收攤後先發隔天要用的麵糰,第二天凌晨開工時再擀麵、和進蔥花與鹽巴,送入炭烤爐前,刷上一層麥芽糖水,好讓燒餅不易焦黑,同時也使燒餅帶有濃醇甜味。

徐先生說,用老麵至少需發麵十六、七個小時,但加酵母僅需兩小時;他堅持用五十一年的老麵來做燒餅。另外像炭烤爐須較多人力,一般烤箱雖簡單,但燒餅口感會較差。一切堅持,只因「我想守住自己的傳統」,保有燒餅該有的麵香滋味。也因這份堅持,讓位置不起眼的「阜杭豆漿」每天大排長龍。

阜杭豆漿第二代徐老闆秉持江蘇籍父親傳下來的手法製作。.jpg 

 

台北市公有華山市場自治會長烏汝芳表示,來華山市場一天平均約有兩千多人次,有一半都是阜杭豆漿的客人。阜杭豆漿的客人比率有趣,台北本地人、外縣市遊客、國外觀光客各占三分之一。

為了提升國際形象台北市市場處胡宗維指出,改建後增設可欣賞忠孝東路街景的座位,將傳統市場融入現代科技;也裝上號碼機,方便人多的阜杭豆漿叫號。

image.jpg 

阜杭豆漿 台灣第一名燒餅

 阜杭遵循古法,用水缸燒炭來烤厚燒餅滋味(攝影/呂恩賜).jpg

我從不是瘋狂粉絲,但唯獨一次,在清晨六點半,我認命夾雜在台北華山市場外長長隊伍中,數著時間流動,等著號稱「全台灣最好吃的燒餅夾蛋」。「阜杭豆漿」的炭燒餅香五十多年來已是許多老台北的共同記憶,看似黯淡的華山市場,總是在早上長出一條人龍,從門口騎樓一路盤旋到二樓,這個時候前前後後像我一樣瘋的阿公阿嬤特多,外帶、內用分兩列。也許不是恰當比喻,但那景象真像醫院掛號,卻不只治肚餓,也解鄉愁。

 

到了七點多,打領帶、蹬著高跟鞋的上班族,一些按圖索驥的日本客也加入行列,人龍在此時達到高峰。聽著老闆大喊,厚餅沒了!越等越心焦,深怕不再出爐。我仍記得當時從點餐到咬下第一口燒餅,中間又隔了四十分鐘。但捧著烙得暖暖的厚餅蛋,啜一口冰豆漿,那冷熱交雜的濃香好味,讓我與併桌的阿伯不約而同的相視笑了……這一等,真值得。

 

現在到華山市場,已經不是鐵卷門、日光燈的昏暗小角落,去年重新整修的市場有了如百貨公司美食街,二樓寬敞明亮的座位區,還有面朝善導寺,可眺望忠孝東路熙來攘往街景的靠窗好位。櫃台也不再分外帶內用兩條龍,這倒是便利的多,想我當初一度為想內用又想外帶而卡在隊伍中央交戰,現在反正排就對了!

 

只是隨著空間變美變大,人潮卻有增無減。重新開幕後,據說假日人潮之洶湧難以想像,還得叫號排隊。

 

整個燈火通明的二樓,雖也有其他店鋪,卻很有默契的沒人在早上開門自討沒趣,一圈繞一圈都是阜杭的客人。但老豆漿店櫃台也多了許多年輕面孔,讓人不由得擔心,滋味是否如昔?

 

還好,一缸缸貼滿厚餅的汽油桶還在,底下的煤炭依舊炙熱。阜杭用玻璃隔出廚房專區,包著頭巾戴著口罩的師傅擀麵糰、刷麥芽糖水、撒芝麻,拿著長長的鐵箝把烤得邊角上翹的厚餅丟進鐵籃。大家看到從紅通通炭桶出爐的燒餅山,心就寬了一半。

 

【《商業周刊》117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