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勞資談判破裂,逾3,000名芬蘭碼頭工人4日展開無限期罷工,導致所有港口的貨運幾近停擺,嚴重影響造紙商及其他業者出貨,估計芬蘭的進、出口業每天將因此損失2.8億歐元(3.82億美元)。
在政府介入調解下,芬蘭運輸勞工工會(AKT)3日和雇主徹夜進行協商,希望為遭裁撤的碼頭工人爭取更優渥的遣散費,但直到4日清晨6時的談判期限前,雙方仍未達成新協議,3,400名碼頭工人於是按計畫展開罷工。
碼頭工人停止卸運和裝運貨物,使近90%的出口活動全部中斷。據芬蘭產業聯盟(EK)估計,港口停止運作每天將導致出口商損失1.6億歐元(2.19億美元),進口商則會損失1.2億歐元。
這起罷工事件讓芬蘭遭不景氣重創的經濟復甦腳步更加蹣跚。該國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7.8%,減幅創90年來最大,主因是全球經濟衰退造成該國出口的紙張和手機等產品需求銳減。
許多貿易公司已採取因應碼頭工人罷工的對策。林木造紙業協會負責人福斯透露,許多從事林木業的企業已把訂單轉到國外分公司,以確保準時出貨給客戶。該協會估計,罷工將使林木造紙業每天損失3,000萬歐元(4,100萬美元)。
歐洲最大造紙商Stora Enso公司發言人佩托拉表示,目前還有450節裝滿紙張的火車廂困在港口,無法交貨給客戶。他說:「罷工事件對芬蘭的信譽造成永久傷害。」
芬蘭碼頭工人的工作分日夜班,平均年薪約3.7萬歐元。這次罷工是為了替被裁員的工人爭取權利,要求企業支付更高的遣散費。在4日的罷工前,1萬名運輸工人3日也展開罷工,並在獲得雇主承諾加薪後結束。
歐盟統計局的資料顯示,芬蘭是歐洲地區罷工最頻繁的國家之一,僅次於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2000至2007年間,罷工讓芬蘭每千名勞工平均損失71個工作日。
本次罷工原訂2月19日開始,但勞工部要求延期。上月數個主要港口的工人為了加速勞資談判,也發動未經許可的罷工,導致部分運輸作業停擺。
【 編譯莊雅婷 2010/03/05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