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召修事件招致輿論批評,追根究柢問題出在處理危機的行動過於遲緩。這不僅是對豐田的一記當頭棒喝,也促使許多日本企業開始聘請顧問和公關專家協助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學在美國由來已久,對日本企業卻仍陌生。日本企業雖然有處理地震或恐怖攻擊的因應措施,但面臨攸關人員傷亡的產品缺失時卻束手無策,成為邁向全球舞台的絆腳石。
曾經與「品質」劃上等號的豐田汽車,近來因為處理產品安全疑慮的速度太慢、回應模糊其詞,讓危機愈演愈烈。公關業者萬博宣偉(Weber Shandwick)和Fleishman-Hillard近來在日本拜訪客戶,希望讓日本企業從豐田召修事件學習改善危機溝通。福萊公關公司(Fleishman-Hillard)日本區總裁田中也說:「這不只是豐田的問題,而是日本企業的問題。」
過去十年… 三菱也曾受重傷
過去十年,不少知名日本企業也曾因拙劣的危機處理招致抨擊。2000年輪胎製造大廠普利司通(Bridgestone)美國子公司汎世通(Firestone)執行長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無法為福特休旅車Explorer輪胎爆裂導致250起交通死亡意外提供解釋,導致商譽一度蒙塵。
Sony公司2006年因電池起火召回近1,000萬顆鋰電池,卻在檢方調查事故起因後才採取行動。三菱汽車則在2000年初召回數百萬輛汽車,並坦言數十年前就開始隱瞞曾導致兩起死亡意外的瑕疵。
前進海外… 國內模式不管用
在日本,公司組織大多屬緊密的垂直結構,所有決定得由日本的總公司定奪,各部門間的資訊流通並不通暢。
萬博宣偉日本區總裁久保說:「由於國內需求持續萎縮,日本企業被迫全球化,但公司無法在全球各地沿用國內的模式。」
日本社會的消費者運動不積極也是問題,國內企業鮮少挨告,處理危機並非要務,加上「以和為貴」的風氣使然,一遇危機發生通常私下解決。
這讓日本企業多半忽略危機處理的重要性,一旦遇上海外供應鏈品管出包,或面對國外消費者較高的要求,就容易因為鞭長莫及暴露弱點。
文化差異也是原因。謙遜和勤勉的人格特質,在西方社會通常被誤解成優柔寡斷或拖泥帶水,豐田章男沈默數周的作法能被日本接受,看在其他國家眼裡卻不以為然。
日本NHK電視台最近就敦促豐田效法Panasonic。該公司2005年因一氧化碳中毒導致兩死八傷的意外而召回數百萬台暖氣機,並迅速把廣告撤換成召修和道歉啟事,在全國設置旗幟提醒民眾,至今官方網站上仍可看到道歉啟事。
法律專家建議,日本企業應強化法律知識、設置危機處理小組,並從消費者的觀點出發,採取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
【 編譯余曉惠 2010/03/07 經濟日報】
豐田神話的破滅 逢低買進好時機
豐田汽車召回事件,愈演愈烈,公司總裁豐田章男四處道歉滅火。近6年前,日本三菱汽車也發生過類似情事,兩起事件有諸多雷同之處。
三菱汽車安全事件
三菱汽車安全事件發生於2004年3月,該公司的主管向日本官方承認,三菱卡車有個毛病,輪胎會意外脫離車身,這恐怕是造成73件意外及2件致死案件的原因。隨後不久,日本檢調單位搜索三菱汽車,當時的社長被拘捕。公司於當年6月召開股東會時,砲聲隆隆,黑道搶占發言台,現場一陣混亂。
當時三菱汽車的銷售也是一落千丈,乏人問津,標準普爾並對三菱汽車的信評降至CCC+,第2大股東德國戴姆勒也解除與三菱汽車的技術合作關係。由於公司虧損嚴重,三菱汽車只能向母公司三菱集團、三菱重工求援,摩根大通及Phoneix Capital也加入注資行列,合計增資5000億日圓,才度過財務危機。
我與一位朋友曾參與這個事件,那時朋友正去日本觀光,看到日本媒體大幅報導三菱汽車股東會的「盛況」,隨即開始買入三菱汽車的股票,價位是在150日圓附近(圖1),然股價接連重挫,接著一連串的注資動作,股價仍然未見底部。
當時一位廣告界的名人朋友,得悉我投資三菱汽車,還特地分享他親身赴日參觀日本車廠的經驗,他對於豐田車廠讚譽有加,反觀三菱汽車在他眼中實在是不甚了了,他甚至質疑我為何不投資基本面佳的豐田汽車股票?我的回答是;「豐田的好眾所皆知,股價容易被高估;三菱汽車如今則是眾矢之的,股價有超跌可能。投資是為了賺錢,又不是娶老婆,不一定要選最好的公司。」
結果三菱汽車於2004年8月最低曾跌到72元附近,當時適逢該公司公布季報,隨後便展開強勁的反彈,於2005年11月一度漲到最高300元,若以週收盤價計算,該公司股價於短短1年多的時間,從低點到高點漲幅高達316%,同段時間豐田汽車的漲幅30%不到。雖然我與朋友不可能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總體而言報酬仍超過100%,還是遠比買進豐田汽車為佳。
事後檢討為何沒辦法買在最低點的原因?這可能是日本三菱汽車召回事件,牽扯到刑事訴訟、召回的損失預估及一連串的籌資發債動作,案情較為複雜,股價築底過程較久。相較恐怖事件(如2008年末印度恐怖攻擊事件)或天然災害事件(如台灣1999年921大地震),事件很快就明朗,衝擊一下子就結束,因此股市很快地就反彈。
神話雖破滅 卻是逢低買進好機會
坊間闡述豐田汽車公司成功之道的書籍,如過江之鯽,該公司的偉大之處不必多言,畢竟沒有一直完美的公司,公司總有興衰的過程,股價也是有漲跌的。豐田汽車於2007年就曾召回旗下Lexus及Camry,早在2006年日本警方就曾因多起汽車死亡案件,對豐田進行刑事調查,當時豐田股價正處高峰,日本警方對豐田並未有刑事指控,醜聞案很快就消聲匿跡。這就好比是2009年末台灣的流感疫情,由於股價正處上揚階段,疫情並未擴大。
總是股價下跌時,才會出現壞消息。2008年底豐田發生72年首次的虧損,股價從2007年2月高點以來,跌幅為63%,當時即傳出,時任總裁的渡邊捷昭將下台。如今豐田傳出安全事件,股價從高2007年2月高點以來,跌幅近60%,公司面臨數十億美元的訴訟。
三菱汽車與豐田汽車安全事件發生時點最大的差異在於:三菱汽車事件係在多頭市場階段,大環境有利於三菱汽車股價的上漲,豐田汽車卻發生在空頭市場初始階段(假如我對大盤的看法沒錯的話),這對豐田汽車未來反彈空間的大小較為不利。
不管如何,豐田汽車2月的成交量爆2008年10月以來的最大量,一些投資者對神話破滅感到失望,殺出持股,豐田汽車反而有trading buy的機會。
利率VS.股市關係
利率與股市的關係十分惱人,投資者常捉不著頭緒。最近美國非預期地提高重貼現率,到底對股市中長期是利多還是利空?再度引起討論。
試模擬一段媒體的評論:「今日華爾街股市,因為利率下調的消息刺激,股市開盤衝高;接著因為預期利率下調有通貨膨脹之虞,股市接著下挫;然市場明瞭利率下調有助於刺激疲弱的經濟,讓股市再衝高;最後市場認為若經濟因利率下調有過熱的現象,恐將導致利率再上調到更高的水準,股市最後收黑。」
這類評論文字經常見諸媒體,股價漲的時候,就講利率下跌的好處;股價跌的時候,就訴諸其他原因,說明利率下調的壞處。反正當天最重要的消息是利率的調整,媒體就要以利率為由,編出各種理由說明當天股市的漲跌。
學理對股市與利率的關係,大致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投資者因利率上調,會買進低風險的債券,排擠對股市投資的需求,因而股市較易下挫。此說法就如同豬肉價格上揚,會多買替代商品雞肉,股市與利率呈負相關;另一派的學理看法是,因為經濟不佳,企業獲利差,股市下挫,因而對貸款的需求弱,利率下趺。股市與利率呈正相關。
兩種說法都有其道理,最簡單的方式是從過去歷史資料去作比對,而不是坐在躺椅上想當然爾地胡亂猜測。從圖2可明確發現,股市漲跌與利率漲跌關係,找不到明確的相關性,有時正相關,有時負相關。
就此,讀者若聽到某位經濟學家說利率上漲,官方緊縮信用,據此判斷股市可能下挫,讀者對此經濟學家的看法,應保持懷疑態度,因為他恐怕只是死讀書,對現實世界一點都不了解。
既然,股市與利率的關係這麼不明確,就不用浪費時間在這攪和,不如直接透過其他方式如技術或情緒分析,從盤面見真章,還來得直接了當。
美股再創1月19日的新高,機會不大,一旦道瓊工業指數跌破10200,則進一步確認,空頭市場的到來。
【撰文/跟狄龍】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853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