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旺族──內蒙古博物院大遼文物展.jpg 

最近,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針對「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頻頻提出「讓利」說法;這種「讓利」,不但符合其「兩岸和平發展」基調,也為中共尋求「國家統一」的目標,賦予台灣人民「情感上」的催化劑。

     中國意識到「『買下台灣』比『打下台灣』來得便宜」,一旦ECFA簽署,其後一連串後續協商及談判,是達到「國家統一」戰略目標的工具及過程。我方對此不能再模糊以對!既有的「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兩岸互動架構,一旦疏忽、掉入中方設定的議題框架,則兩岸關係勢將因經濟上的「量變」轉為政治上不可挽回的「質變」!

     中美雙方互相依賴

     溫總理強調「讓利」,「因為我們是兄弟」,又提到「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台灣人基因大部分遺傳自華人、漢人血緣,台灣文化相當部分傳承自中華文化,成為「兄弟之邦」固可。只是,重點在於「邦」?或「兄弟」?若重點在於「邦」,則「兄弟」二字是「形容詞」;若重點在於「兄弟」,則「邦」不但失去固有原意,也將落入對方陷阱。

     最近看了台北故宮「黃金旺族──內蒙古博物院大遼文物展」,中國歷史上,草原遊牧文明與平原農業文明之間彼此衝突,經過數千年激盪、融合,成為今天的「中國」。1千年前,北宋與大遼連年征戰;後來,某次戰役中,宋軍意外獲得勝利,大遼提議,雙方訂立「澶淵之盟」,約定「宋兄遼弟,宋每年『輸銀』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北宋與大遼之間,成為「兄弟之邦」;這些花費,不但僅及戰爭軍費的百分之一,站在商業角度,也平衡了遼、宋兩國貿易逆差,使兩國之間維繫了120年的和平。

     看看世上今天的「兄弟之邦」!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美國與中國(G2),便是「兄弟之邦,互為依賴」;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總值8948億美元,是美國公債最大持有國。如果中國拋售,則票面價格將鉅幅下降,美方只需「印鈔票」便可回收該債權、彌平債務;停止購買,則中國目前持有的美元資產價值將會大為降低;中國唯有繼續購買,既刺激陷入衰退的美國經濟,並提高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進而刺激中國的出口。在此,「兄弟」是「表示相當友好」的形容詞,「邦」當然代表「國家」,毫無疑義。

     揚棄宗主藩屬關係

     藩屬國,是古代中國的外交手段,藩屬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以現代詞彙援引,約等於「一國兩制」。北宋,除了與大遼之間保持「鬆中帶緊」的關係,仍然有藩屬國,包括高麗、交趾(即今「韓國」、「越南」);他們提供「貢品」獻給中國,中國皇帝「賞賜」的贈品比貢品價值更高,以彰顯其「上國」姿態,雙方沒有「互為依賴」的關係。對這些國家,北宋有著「賞你一口飯吃」的心態。此時,中國對外仍稱為「兄弟之邦」,只是重點在於「兄弟」;變成「一家人」、「長幼有序」,「邦」的意義不復存在,否定對方「國家地位」。以現代詞彙援引,便是「主權讓步」。

     宗主國與藩屬國,這種古老觀念已走入歷史;現代的國家觀念,則建立在人民共同的價值體系上。兩岸之間分治逾60年,台灣是個「具完全民意代表性的民主政體」,與中國在政治體制、社會架構上均有差異;例如,台灣有多少人能夠想像或接受中國還存在著「農業」、「非農業」的「二元戶籍制度」?即使是「兄弟之邦」,這些價值、理念和生活型態所帶出的鴻溝,完全不是「讓利」所能消弭。

     (作者為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

  • 2010-03-18
  • 旺報
  • 【洪奇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