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彤(flickr.d6cn.com).bmp 

土銀董事長王耀興帶頭質疑國有財產局標售國有地,是造成土地炒作元凶。行政院長吳敦義立刻出面指示國有財產局標售土地暫時喊卡。隨後金管會、財政部、經建會,以及中央銀行開始採取一連串信用管制手段,希望一舉將房價打下來。

 

從中央到一般庶民,打擊豪宅幾乎成了全民運動。自從吳敦義接任行政院長後,他喊出的「庶民經濟」就成了施政顯學,一切施政以庶民的感受為依歸。只要庶民感受不好的,行政院長立刻喊卡。

 

傾聽民意原是政府天職。但很多經濟政策,庶民的意見不一定對,例如,衛生署長楊志良聲明去職的導火線就是健保費用的調整。站在衛生署的立場,健保制度已瀕臨破產邊緣,健保費非漲不可,但是站在庶民的立場,健保費當然不漲最好。尊重庶民意見的吳院長遲遲不敢下決定,於是楊志良決定走人。

 

其實健保費該調、應調多少?都必須經過專家精算,如果只向庶民取經,很多民眾不喜歡的事,恐怕政府都不能做。庶民都希望政府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策,但政府卻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庶民的期望。

 

這次全民打房價的一個源頭是豪宅價格飆漲,一位電視台記者說:「一個大學生不吃不喝,一輩子也買不起帝寶。」這句話似是而非,豪宅價格飆漲,大學生不吃不喝,一輩子真的買不起帝寶,但是,反過來說,有誰要大學畢業生,一畢業就住帝寶?用同樣的話來說,美國一個大學生,一生不吃不喝,也買不起曼哈頓或中央公園的房子;上海大學畢業生,一輩子不吃不喝,也買不起黃浦江邊的房子。這種景象全球皆然,卻成了打擊房價的全民運動。

 

事實上,台灣豪宅數量十分有限,然而占全國不到1%的豪宅價格上漲,居然引來全民撻伐。至於國有財產局標地造成的土地價格飆漲,真正的源頭是行政院限制5百坪以上的國有地不能標售,由於大面積土地奇貨可居,於是小面積的畸零地,一標售立刻創高價,但是,國有地不再標售真能打下地價?恐怕這只是暫時壓抑土地交易的買氣而已。

 

房價的飆漲,已成了亞洲各國的共同大患,中國、香港都努力打房價,台灣的政府跟進,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房價與地價真正飆漲的源頭是金融海嘯過後,各國政府為了奮力搶救經濟,造成資金氾濫,不動產的保值價值也跟著水漲船高。現在要讓資產價格降溫,各國央行必須努力把氾濫銀根收回去,這用政策宣示來引導即可,不必形成民粹運動。

 

最近打房成顯學,只有遠雄建設董事長趙藤雄跳出來講話,他質疑,有錢買好房子是罪惡?難道政府沒有其他事可做?打房失業率就可以降低、GDP可以提升?趙藤雄是三峽、林口平價房子的最大供應者,當全國大嘆買不起房子的時候,遠雄在林口與三峽推出的房子每坪都在20萬元以下,應是政府打擊豪宅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趙藤雄仍站出來開炮。原因是這一波打擊豪宅政策,並沒有將豪宅的價格打下來,反而是讓房地產的買氣凍僵,受到衝擊最大的是平價房買氣,整個經濟活動也都放慢下來。

 

這一輪房地產熱,源頭是台商回流造成的台北市豪宅價格上漲,進而像台中七期、高雄美術館區的豪宅也水漲船高,除此之外,台灣有9成的地方房地產價值仍處在縮水狀態。絕大多數地區,房價比起1990年的狂潮仍然低很多。這次豪宅效應其實是台灣景氣即將揚升的前奏,就像股市要起漲前,有一些重要指標股突然飆漲,這是領頭羊效應。台灣被中國吸金20年,正在等待這個曙光來臨。

 

但是這次政府出手把領頭羊打下,可能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今年景氣的復甦可能放慢腳步。在金融海嘯後,各國奮力救經濟,如今政府自己潑一盆冷水,可能為今年景氣復甦添加變數,像今年海外所得課稅,造成資金急凍,原來已不利豪宅,如今政府打房市,股市也跟著垮下去,庶民不見得受益。

 

房價高漲,已成民怨之首,政府當然不可坐視,不過就像大禹治水一般,疏導重於防堵,台灣已經過中國20年吸金,去年起,中國的吸金效應已暫告一段落,去年台資回流,未來兩岸簽署ECFA,若陸資來台,台灣的房價將與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廣州等比價。台灣房價若比大陸大城市低太多,水自然往低處流。如果這只是台灣房市欲漲的序幕,那麼現在大張旗鼓撻伐,未來挑戰勢必更大。

 

中國經濟水漲船高,台灣經濟也會被頂上去。最近中國的工資已頂到台灣最低工資,未來台灣的薪資將跟著調上去,股市與房市也會水漲船高,政府傾聽庶民聲音,更要有領導群眾、勇往直前的氣魄。否則的話,我也會質問吳院長說,金價太貴,過去十年黃金漲5倍,是不是可以把黃金的價格打下來?

 

 

 

林可彤002.bmp 

 

今年國有財產局標出了幾塊小面積的國有地,其中1塊在台北市仁愛路2段鴻禧大樓附近,每坪以679.1萬元標出,這塊116.16坪的土地在農曆年前標出,立刻引來媒體大篇幅報導。農曆年過後,在建國南路1段的宋楚瑜父親宋達的150.7坪舊宅,以每坪602.7萬元標出。這兩宗小坪數的國有地都標出了新天價,終於引來有識之士的不平之鳴。

 

率先鳴鼓而攻之的是土銀董事長王耀興,指責國有財產局帶頭炒地皮,帶動土地飆漲的浪潮。王耀興的話,行政院長吳敦義聽到了,裁示國有地暫停標售。38日立法院財委會,眾立委又對財政部長李述德質詢,國有行局董座排排站挨罵。立委們指責銀行授信給予投機客炒房價大開方便之門。

 

最後央行、財政部及金管會為了打擊高房價,決定連手出擊,針對房地產的區域與授信對象,由銀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這是1989年,無殼蝸牛夜宿國泰人壽前廣場,央行祭出最嚴厲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以來,銀行為紓解高房價現象,再次採取抑制房價的措施。這也是行政院長吳敦義倡導庶民經濟以來最強力的一次出擊。

 

回顧1990年資產泡沫吹破後,1997年以來,營建業連鎖倒閉,銀行為了打銷呆帳,幾乎吞下了2兆台幣的呆帳。到了0203年,為了振興委靡不振的房市,扁政府還特別將土增稅減半,才讓一攤死水的房市有了一點生氣。

 

扁政府執政時代,台灣還在發愁房市不振、資產縮水的問題,如今居然為房價高漲的問題發愁。到底是什麼因素推升了台灣房價?39日總統馬英九頒一等卿雲勳章給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蘇前祕書長致詞表示,民進黨執政讓台灣生了8年的病,且病得不輕,馬蕭治國是唯一良方。馬蕭治國有方,難道這是房價飆升的源頭?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要回溯到中國經濟發展60年,從兩岸經濟相對論就可以找到答案,去年十月日,中國慶祝建國60年,這個60年,中國有一個大轉機,那就是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往前看30年,與往後看30年,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命運。

 

1978年改革開放的前30年,中國是在窒息狀態,1949年政權易手,物價暴漲,人心動盪。根據歷史統計,19491月到8月,全國發行貨幣從185億元激增到4851億元(人民幣),增加了25倍。在49101日建國大典後的一個月內,北京、天津物價暴漲1.8倍,上海物價大漲1.5倍。為了重整經濟新秩序,毛澤東採取全面管制政策,全面否定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率先關閉了上海證交所,接著全面封殺金融投機商人,民生物資全面採取配給制。

 

中國在19491952年這段混亂期間,沒有任何統計數據,到了1952年才有正式統計資料,那1年國家生產總值是679億元人民幣,外匯存底是1.39億美元。從1952年到1978年,中國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是2.3%,日本則是6.7%,韓國是6.3%,新加坡是4.8%,香港是5.4%,而台灣則是6.6%

 

這段期間,中國完全採取閉關自守政策,出口總額只成長了1倍,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國計畫經濟的問題完全暴露無遺。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絕緣體」,一個高度集中又沒有活力的自閉體,從上到下的指令或計畫經濟,導致全國經濟和產業效能低落,計畫經濟扼殺了一切經濟活動。

 

這段期間,中國從乾隆時代的經濟大國,到了文革期間,中國的經濟產值剩下不到全球的8%。台灣則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勵精圖治下,尤其是70年代以後,GDP年成長經常都在兩位數以上,一直到了毛澤東逝世,鄧小平當家,改革開放讓計畫經濟體制逐漸瓦解。當時鄧小平喊出「摸石過河」的觀念,經濟改革採用「鳥籠經濟」,逐步往前走。鄧小平採取循序漸進的改革路徑,逐漸擺脫建國第一階段的體制和思惟枷鎖,中國的轉折才正式開始。

 

如果拿歷史資料來比,1960年,中國的GDP與日本旗鼓相當,但是到了1977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只剩下日本的3分之1,也只剩下美國的10分之1。如果用人均所得來比,那就差更多,當中國處在「鼾睡」狀態,台灣完全沒有中國的變數。

 

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台灣一直到1989年才開放探親,而到8964天安門事件,中國因為體制改革產生的社會矛盾,差點讓中國經濟倒退,不過中國在胡耀邦、趙紫陽後由江澤民接手,仍然繼續改革之路,兩岸互動從此產生接軌,也就是說,台商真正赴中國投資是從1989年開始。那個時候,外資因64離開中國,但是台商卻以此為機會,逐漸進入中國經濟體系尋找機會。

 

1989年台灣經濟發展到最高峰,80年代,台灣股市暴漲20倍,房地產暴漲逾10倍。股價、房價都炒到最高點,台灣的資金也隨著台幣升值到最高點開始外流,在90年代初期進入中國投資的台商成了最大贏家,包括寶成工業的蔡其瑞家族、康師傅的魏家、正新輪胎的羅結、旺旺的蔡衍明等,都是早期播種有成的台商。

 

1989年到現在,中國的出口成長28倍,出口占GDP的比重也從4.6%上升到26.6%,這是中國最飛躍的20年,但卻也是台灣調整最困難的20年。

 

天安門事件落幕後,1991年上海交易所重新開市,中國真正從計畫經濟走向資本主義體制。1994年人民幣與外匯券併軌,這是中國貨幣改革的重要步驟,人民幣率先貶值,牽動熱錢在亞洲的流動。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中國幾乎成了亞洲的中流砥柱,挨過亞洲金融風暴,中國經濟力又更上一層樓。

 

2000年以後,中國經濟又是另一番新局面,美國科技泡沫吹破,中國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工廠。90年代台商進入中國以傳統產業為主,但是2000年後台商西進,完全是高科技產業,鴻海、台達電、金仁寶集團、華碩、廣達,都是西進重要代表企業。

 

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05年人民幣開始「浮動」,從1美元兌8.277人民幣出發,逐漸邁向升值之路。此後,中國先是在外匯存底的累積超越日本,成了世界第一外匯存底大國。接著在GDP總產值,中國先是超法趕英,到了08年又追過德國,成了世界第3大經濟體。到了09年中國又超過德國成了世界最大出口大國,金融海嘯發生,世界各國經濟都遭到重傷害,中國卻快速崛起,去年GDP成長8.7%,成為全世界最快速成長的經濟體。海嘯過後,中國從G20成員國,幾乎一躍為G2、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

 

到去年底止,中國經濟總產值已達33.53兆人民幣,約4.9兆美元,仍然以些微之差落在日本之後,但是2010年,中國追過日本,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已是勢所必然的大趨勢。

 

中國建國60年,前30年是在「鼾睡」狀態,台灣經濟發展可以自成一格,完全沒有「外在」的影響。1978年到1989年處在摸索階段,直到開放探親,兩岸交流展開,繼而台商赴中國投資,從1989年到現在,這是中國經濟最飛躍成長的2十年,卻也是台灣經濟壓力最大的20年。

 

蔣經國逝世後,李登輝成為台灣新領導人,他執政不久,就發現中國吸金壓力,於是採取「南向政策」,試圖分散台商孤注一擲的局面。但是南進的台商最後都不敵大勢,仍然只得西進。為了抑制台灣錢大量流向中國大陸,李登輝又祭出「戒急用忍」政策,但是仍無力抵擋西進的浪潮。

 

到了2000年阿扁執政的年代,中國對台灣更加吸金,台灣任何掙扎,作用都不大。回顧過去的20年,台灣的人、台灣的錢單向往中國流動,經常往來兩岸的台商恐怕逾2百萬人以上,台灣也因為西進浪潮抵擋不住,台灣工業區廠商一家家關門大吉,台灣的房地產乏人問津,股市在1989年漲到12682點之後,從此就沒有再創紀錄的佳作,銀行也因為產業外移,過去這20年是最慘澹的20年。

 

假如說1989年是台商大規模西進的轉捩點,那麼2008年則是台灣否極泰來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總統上任把遺贈稅從50%降為10%,開啟了台商回流之路。過去20年,台灣的資金只出不進,到了去年回流資金開始發酵,豪宅價格開始啟動。今年如果兩岸順利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陸資來台可能出現更大的浪潮,台灣將出現欲小不易的景況。

 

蘇起說民進黨執政敗壞台灣經濟8年,這個說法不盡公平,因為阿扁執政,正好碰上中國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巔峰期,神仙也無力抵擋中國吸金的攻勢。這好像台灣奮力掙扎,但是腳上卻被綁上鉛塊,奮力掙扎卻又往下沉。

 

過去的20年,台灣的經濟在1989年已到頂,站在高峰上苦等中國經濟發展20年,這兩年,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逐漸追上台灣,像今年中國爆發缺工潮,中國沿海城市的工資已追上台灣的最低工資。

 

過去20年,我們經常感嘆台灣什麼都漲,就只有薪水不漲,這是中國低廉工資,讓台灣漲不起來,如今兩岸工資逐漸接近,高階人力,台灣普遍比中國低,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幾年,台灣的薪資水平將被中國推著往前跑。

 

現在台灣的股價、房價也開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當上海黃浦江邊的豪宅動輒出現每平米逾十萬人民幣高價,北京、深圳頻頻出現折算每坪上百萬元台幣高價的時候,台北的房價已顯得偏低,最近1年來,台灣出現的豪宅高價現象,真正的推手是見過北京、上海高房價的台商,兩岸的比價,讓台灣的房地產從此欲小不易。

 

隨著兩岸交流日趨頻繁,未來台灣股價也將因為大陸的企業來台投資或購併,出現台灣人從未見過的大浪潮,也許政府部門出面抑制房價,可以滿足庶民的怨氣,不過台灣蟄伏了20年,今年才剛剛要奮起,當台灣4千多億美元置身在中國4.9兆美元的大經濟體之上的時候,台灣有如一艘小船,隨時會被中國的航空母艦推著往前進,不是馬蕭體制有多麼英明,而是兩岸經濟相對論發酵。

 

當中國經濟滿溢出來後,台灣經濟要大壞恐怕很難,台灣的房市、股市、薪資都會進入佳境,今年是台灣經濟即將大起的調整年,如果停留在過去20年的舊觀念,恐怕又將錯失一次198590年那次的大機會。

 

仔細研究兩岸經濟相對論,最後大家會發現,大多數庶民的觀念,都是錯誤的。

  

 

 

 

【謝金河 /現為財金文化董事長  2010/03/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