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菊與刀.jpg 

日本汽車與電子產品早已享譽國際,現在日本食品業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但專家表示,日本必須學習西方業者的在地化行銷,才能真正與西方對手分庭抗禮。

國內消費市場不振,日本食品業者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樂天小熊餅製造商樂天公司是亞洲最大甜食製造商,但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營收排名仍落後Mars、Perfetti Van Melle與吉百利。歐新社.jpg 

日本生育率過低,消費市場萎縮,加上揮之不去的通貨緊縮疑慮,刺激食品業者加速海外市場的拓展腳步,改善品牌經營。業者紛紛藉合併或合資以降低生產成本,並為新市場創造策略。

日本食品業的策略分為兩方面,一是滲透國外的健康食品與醬料市場,尤其是豆腐等國外沒有的黃豆製品,其次是利用獨特的技術,將零食產品做成可愛的亞洲主題造型,例如無尾熊與貓熊等,來吸引點心愛好者。

例如,江崎格力高公司製造的巧克力棒,透過與卡夫食品合資,以Mikado的品牌在歐洲銷售,在其他地區則稱為Pocky。主持該公司全球業務的草間說,Mikado一年營收達150億日圓(1.59億美元),且歐洲市場每年成長10%。

關東養樂多公司的Sofyl優酪乳與養樂多發酵乳,海外年營收占總營收的25.7%,一年可賣出65億瓶Sofyl與養樂多。另外,年營收1.2兆日圓的味之素公司,近八年來海外營收比率也從22.8%提高至31.8%。

日本鄰近的亞洲各國是日本食品業者的首選潛在市場,最大的市場中國也有愈來愈多外食人口,是零食與調理食品的主顧客。據國際研究機構Euromonitor,日本樂天是亞洲最大甜食製造商。這家以小熊餅乾知名的食品商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營收排名第四,次於Mars、Perfetti Van Melle 與吉百利,但領先雀巢。

東京農林中央金庫研究所經濟學家室谷室谷說,日本食品業者深耕亞洲與拉丁美洲,單是包裝的技術,對手就很難超越。樂天發言人中村說,小熊餅乾有逾400種花樣。中村說:「我們用特別技術做成中空的無尾熊形狀餅乾,再將巧克力注入其中。除非技術恰到好處,否則裝箱時容易碎掉。」

然而,日本業者在行銷與業務能力上,仍難與西方對手匹敵。卡夫食品一年營收500億美元,是樂天2008年50億美元營收的十倍(不過樂天南韓子公司另有50億美元營收)。

【編譯謝璦竹2010/04/04 經濟日報】

誰說商業直覺是天生的.jpg 

誰說商業直覺是天生的:有些產品和服務就是超有fu,怎麼辦到的?
 
Wired to Care How Companies Prosper When They Create Widespread Empathy
 
作者:戴夫.帕特奈克、彼得.莫特森
原文作者:Dev Patnaik、Peter Mortensen
譯者:蔣希敏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26497
裝訂:平裝

 

《快捷雜誌》創辦人亞倫.韋伯、《引爆趨勢》作者葛拉威爾、《創意黏力學》作者奇普.希思共同推薦

  這是史丹佛大學最奇特的一堂課,更是美國《商業週刊》年度選書!

  全世界的行銷人員、產品廠商都在追逐一個共同的問題——
  顧客到底要什麼?怎樣知道?

  有些公司花大錢做市調、做分析,企圖了解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但這樣的分析調查結果就算正確,也不一定能把收益帶進公司來。因為,「解讀歸類」、「建立模式」、「調查數據」,很容易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失去對實況的了解(還自以為掌握得很明確),一如麥斯威爾咖啡、微軟zune團隊曾付出的慘痛代價……。

  但,有些公司的新構想,看起來「沒有做什麼」產品研發與行銷活動,卻總讓消費者覺得「很有fu」,怎麼辦到的?

  關鍵在於,他們變得跟顧客一樣、讓顧客變成員工、讓員工天天跟目標消費者廝混,對著目標客戶的自我認知說話,他們讓自己的鏡像神經元開始作用,所以他們——

  能夠憑直覺,馬上引起顧客的共鳴。

  怎麼樣才可以讓顧客「有感覺」?這是個頭痛問題,而這種商業直覺能力不是止痛藥,配水吞服,然後三十分鐘內等著頭痛緩解。商業直覺的培養,是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運動,讓身體自然保持在絕佳的狀態,不用吃藥進補而能擁有真正犀利的商業直覺,你得:

  1.變得跟你的顧客一樣
  2.把「自己」擱一邊,好奇心放中間,
  3.數據不是真相,人,才是真相
  4.這不是誰的事,組織中每個人都得想著同樣的事

  ◎微軟雇用一批重度上癮的遊戲玩家,終於在早就被索尼跟任天堂占據的遊戲市場中,用Xbox殺出一片天。

  ◎迪士尼的想像工程師(Imagineer)把老虎搬進辦公室,只花一秒就讓老董答應蓋每年營收有五億美元的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主題樂園。

  ◎Nike的球鞋設計師花很多時間跟大學生「廝混」,從學生愛穿的寬鬆牛仔褲,開發出Nike全新系列商品,讓Nike從銷售「運動用品」轉型成「運動文化用品」。

  ◎Spalding籃球、Steelcase辦公傢具、皮克斯動畫……這些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全都讓人很有感覺,他們做了什麼事?

  對股東來說,公司賺不賺錢很重要;對員工來說,每天能不能開心地去上班很重要;對社會來說,企業的社會功能很重要。然而這些並不是各自獨立、甚或相互排斥的經營目標,作者告訴我們,只要把辦公室的門打開、把眼光放在消費者身上,工作就會變成一件有趣也有意義的事,在完成業績目標的同時,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也更好。

作者簡介

戴夫.帕特奈克(Dev Patnaik)

  躍升創意策略顧問公司(Jump Associates)的創辦人與執行長,曾指導過許多備受景仰的世界級公司,包括奇異(GE)、塔吉特(Target)百貨、耐吉(Nike)與哈雷機車。帕特奈克也在史丹佛大學兼課,為設計系與商學院學生上一門「尋找需求」(Need-finding)的課。目前住在美國矽谷。

彼得.莫特森(Peter Mortensen)

  蘋果名站The Cult of Mac部落格作者之一、躍升創意策略顧問公司通訊長。

譯者簡介

蔣希敏

  蔣希敏,台大外文系學士,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碩士,有數百場口譯經驗,曾在聯合報執筆口譯專欄。於翻譯工作外,並從事教學、演講、口筆譯諮詢。著作《譯口同聲》、譯作《企業傳家寶》。目前任教於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口筆譯研究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