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曾做過甘迺迪總統特助的美國史大師亞瑟.施勒辛格還在紐約市立學研究中心擔任史懷哲講座教授,力促一位因未拿到終身聘書而從哈佛轉到紐約市大研究中心的年輕史學家艾倫.布林克里(Alan Brinkley)寫一本《時代》周刊創辦人亨利.魯斯的傳記。施氏說,坊間雖已有魯斯傳記,但仍有許多材料尚未出土,還是值得寫。比施氏小三十二歲的布林克里考慮一下即表示他有興趣。
二十多年後,經過一波三折,布林克里的魯斯傳終於面世了,書名就叫:《出版家:魯斯和他的美國世紀》(The Publisher:Henry Luce and His American Century)。施勒辛格建議布林克里寫魯斯傳的動機有二:一是布氏出身媒體家庭,本身又對新聞工作頗為關注,他的父親是當年赫赫有名的NBC晚間全國新聞主播大衛.布林克里(後跳槽至ABC),母親當過合眾社記者,弟弟Joel現為《紐約時報》記者,另一個弟弟也是記者,二是布氏曾寫過一本與傳記、媒體及政治有關的著作:《抗議的聲音:朗格(Fuey Long)、柯富林神父(Father Coughlin)與大蕭條時代》,而這本書是一九八二年全國書卷獎的得主。可惜的是,施勒辛格於三年前去世,看不到他所催生的書了。
布林克里生於一九四九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哈佛歷史碩士、博士。他在哈佛歷史系教了六年書,學問好、口才又好,行政能力亦強,每次上課總是人滿為患,在哈佛校園裡油然而生一股對布氏的「崇拜潮」。而他的《抗議的聲音》又得了大獎,父親更是僅次於CBS主播克朗凱的名人。但因樹大招風且在系內招嫉,一九八八年哈佛歷史系拒絕給他終身聘書,理由是他的學術著作及論文不夠分量,當時這件事曾轟動美國學術界和新聞界。布氏只得黯然轉至紐約市大,三年後被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挖走擔任尼文斯講座教授、歷史系主任(系裡有四十多位教授)。正當他全力衝刺寫魯斯傳之際,哥大校長包林格(Lee C. Bollinger)在二○○三年的一天晚上,請他到曼哈頓中城東區號稱全紐約最貴的中國餐廳順利園吃飯,席間包林格鄭重邀他出任哥大校務長(Provost)。布氏嚇了一跳,但還是答應下來,一做就做了六年,且到去年才交棒。
布林克里原打算利用二○○三年至二○○四年放假一年的時間把魯斯傳寫完,這下子只好利用公餘時間趕寫。做校務長期間每學期還教一門課,他的主要領域是小羅斯福時代的新政。過去幾十年,有關魯斯和他的妻子柯萊兒的傳記以及《時代》與《生活》雜誌歷史的著作,至少在二十種以上。今年四月又有一本專門討論魯斯媒體帝國內的政治藝術與思想的書要上市,在已出版的魯斯傳,最好的一本是史旺伯(W.A.Suanberg)於一九七二年的《魯斯及其帝國》,這本書對魯斯的新聞史和支持蔣介石夫婦及其政府的作法,有犀利與嚴厲的批評。
魯斯二十四歲那年即和耶魯同學哈登(Briton Hadden)一起創辦《時代》周刊(一九一三年),哈登早死,魯斯後來又創辦了《生活》、《財富》和《運動畫報》,而成為美國新聞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雜誌大王」。尤其是他所發行的《時代》周刊,為新聞雜誌開創了坦途,亦將媒體世界創造了前所未見的報導與論述空間。然而,政治立場傾向共和黨,魯斯,主觀很強,是個強勢的發行人兼總編輯兼總主筆。他,「美國第一,美國至上」的思想堅決反共的態度和保守理念,難免使他的新聞帝國染上有顏色的報導與評論。一位媒體評論家曾言:「魯斯的新聞帝國就像一家鞋店,但只賣一種尺寸。」因採訪越戰而得普立茲獎的前《紐約時報》記者大衛.霍伯斯坦在論述美國四大媒體(時代、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CBS)的名著《掌權者》(The Powers That be),即對魯斯的偏見有深刻剖析。《時代》的影響在今天已大大式微了。
生於山東登州(今蓬萊)的魯斯對中華民國(亦可說是蔣介石政府)的支持,從抗戰到退守台灣的一貫相挺,對美國輿論和政界的影響極大,但也使他飽受抨擊。魯斯於一九六七年辭世(享年六十八歲),有些史家和政論家曾討論如魯斯晚死十年,尼克森是否會在一九七二年二月訪問北京?筆者認為尼克森打開中國之門乃是歷史之必然、大勢之所趨,他亞洲問題的認識與了解絕不亞於魯斯;而且他和魯斯關係並不密切,一九六○年大選,《時代》公開挺甘迺迪。此外,魯斯晚年的思想亦慢慢變了,對中共和越戰的看法,不再像以前那樣教條了。
《時代》周刊和魯斯家族把魯斯檔案全部供布林克里閱看,而他在將近六百頁的新書裡亦對魯斯與蔣介石政府的關係著墨甚多。好幾位史家說,布氏這本魯斯傳「真是一本札實的力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