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時,我殺了自己.jpg 

史達林辭世 57 年了,儘管他統治的蘇維埃政體已經消失 20 年,然而他的陰魂仍縈繞著今日的俄羅斯,包括俄羅斯追尋自由與尊嚴的道路。

根據俄羅斯一個電視節目所舉辦的網路投票,史達林被票選為「史上最偉大的俄國人」第三名。目前無論對學術圈、新聞圈、或是網路部落客來說,史達林都是個爭議的俄國歷史人物,有人稱之為「怪獸」、有人稱譽他儘管嚴厲但領導卻很有效率。今年 5月,甚至有許多史達林擁護者將齊聚莫斯科,慶祝俄國戰勝納粹德國的紀念日。

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jpg 

■ 爭議人物

史達林出生於 1879 年,他在中學期間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並從 1898 年起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後來選擇追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派(多數黨員服從職業革命家的組織)。在1917 年布爾什維克成功以暴力奪得政權之前,史達林從事各種革命活動,包括領導罷工、綁架及暗殺政敵、搶劫資金、創辦革命刊物,直到十月革命成功,他被任命為人民委員。

而隨著俄國內戰爆發,他運用殘酷手段逼迫農民服從徵糧,並且處決反對革命人士;史達林甚至曾因粗暴高壓政策而在 1920 年代初與列寧產生歧見,在列寧死後,史達林於 1920 年代末以集中的權力開逐反對派,包括托洛斯基等人。

這位造成百萬人喪生的前蘇聯共產主義獨裁者,是否再次被俄羅斯認可為正當領袖呢?而這對這個國家的未來而言,又代表什麼意義?

■ 拉鋸的力量

自從 1950 年代末期開始「開革史達林」之後,從俄國官方對史達林抱持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俄羅斯社會「獨裁」與「自由民主」的對壘與消長。

1970 年代,隨著赫魯雪夫對主張「嚴厲鎮壓」的蘇聯外長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有態度軟化和讓步姿態,有關史達林主義的批評和「大清洗(Great Terror)」的公正報導,就在俄國國營媒體上銷聲匿跡,直到 1980 年代末期戈巴契夫掌權改革,類似的評論才再度浮現。蘇維埃聯盟崩潰,有十足的理由必須清算「過去之惡」,而「史達林比任何人都像是罪惡的具體代表」。

然而隨著俄羅斯邁入 21 世紀,許多人開始增加對這位死去獨裁頭子的緬懷感情:約有半數俄羅斯人表示,歷史中「史達林扮演的角色幾乎都是正面的」。

顯然,這種「史達林懷舊潮」是民眾對 1990 年代俄羅斯經濟與社會混亂的反應,俄國人因為生活困頓而對民主制度感到破滅和醒悟。但 2000 年代,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丁重新帶入鎮壓獨裁主義,「史達林壁紙」成為俄羅斯官方政令宣傳的機器。

面對強調「俄羅斯的國家榮光與偉大」、敵視外國批評的國家主義,譴責集權主義蘇維埃的聲音最終退讓,這一點無論是沙皇時代或共產主義時代皆然。當總統普丁於公開演講中承認史達林主義被歸於罪行時,普丁通常也會堅稱別的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同樣有其歷史黑暗面,而「我們不會因為別人的責難而有罪惡感」。

■ 解讀歷史人物

2007 年和 2008 年,兩本俄羅斯歷史教師的教導手冊引起騷動,許多人認為這是史達林陰魂重回普丁時代的警訊。這兩本手冊由總統府相關機構彙編,內容將史達林形容為「一個有效率的管理者」,「他探索蘇聯國家統一與推動俄國現代化、工業化的行動『相當理性』」。

儘管兩本手冊的編著者辯稱,他們試圖解釋史達林的行為,而無意正當化他的抉擇,但手冊內容顯然朝「為史達林平反」的觀點傾斜,十分符合俄羅斯民族自尊和國家統治的目標。

另外,俄羅斯國營電視媒體上播放的歷史紀錄片,也明顯為史達林開脫:2008 年 6 月,俄國媒體節目將史達林描繪為一個智慧的二戰指揮官,並試圖駁斥某些史學界的共識—例如蘇聯慘烈的死傷和損失,是史達林忽略德軍攻擊警訊的結果。

而 2009 年秋天,新聞報導俄國莫斯科 Kurskaya 地鐵站重新整修,引爆各界廣泛爭論。因為地鐵站恢復了刻在圓拱大廳牆壁上的一段詩句(來自舊蘇聯的讚美詩):「史達林促使我們相信人民,史達林啟發我們勞動、英勇奮鬥」。
這個改建案的首席建築師堅稱,如此設計,意圖只是為了恢復地鐵站原本的面貌(這個地鐵站在 1950 年開始使用、不到幾年後讚頌史達林的銘刻文字就消失了)。儘管建築師言明別無他意,但這個舉動仍然被解讀為「再捧史達林」的奉承行為。

■ 民意風向

然而莫斯科市政府決定,今年 5 月要在全市貼滿史達林海報裝飾市容,慶祝俄國戰勝納粹德國,這會為「擁護史達林」風潮再添一筆嗎?許多評論家抱持相當程度的擔憂。

自由派網站 Grani.ru 的專欄作家 Kirill Rogov 寫道:「這個舉動試圖喚醒『國家利益』優先於『個人利益』的意識型態,藉由強調集體優先,讓國家暴力對待人民的行為得以正當化。首先必須依靠修補史達林,提高這樣的意識型態。」

當然在當今的俄羅斯,與政府關係良好的大型企業欣欣向榮,豪奢的億萬富翁購買遊艇和別墅,高級政府公務員誇耀使用奢侈品,沒有人認為史達林主義會羽翼豐滿、再度復辟。目前的官方意識型態反而是混合了國家主義和宗教信仰;而面對史達林,俄羅斯官員與民間普遍心態其實都是相當複雜而矛盾,這相當程度成為俄羅斯社會狀態的縮影。
因此,今年 2 月其實只有 12% 的民眾在調查時贊同莫斯科市政府的決定,大部分人仍不贊成把大街小巷貼滿史達林。

然而,29% 的民眾表示,他們雖然不支持這個行動,但他們理解二次大戰老兵尊敬史達林的心情;22% 的民眾則激烈反對這項行動—他們將紀念史達林解讀為「侮辱受難者的記憶」。而根據調查,25% 的俄羅斯人表示自己有一個家族成員在大清洗時期遭到監禁或處決。剩下 12% 的俄羅斯人對此不置可否。
民調顯示,2001 年起俄羅斯人對史達林的態度顯示越來越「漠不關心」的趨勢,無意見的人從 12% 提高至 38%,而這是最大的轉變。

■ 領袖的難題

目前對史達林抱持正向態度(擁護、尊敬或同情)的人數持平,大約佔 1/3 左右;而有 34% 的民眾認為,史達林要為遭殘忍鎮壓的大批蘇維埃人民負責。

到底誰應該為苦難的俄國人民負責?儘管共有 60% 的俄羅斯民眾表示,「沒有誰應該為慘劇完全負責」,但仍有 32% 的民眾主張,史達林是該被定罪的罪犯。

俄羅斯民眾的這種矛盾顯然受到官方立場的影響。當 2009 年 12 月俄羅斯首相普丁接受電視 call-in 節目直播訪問時,他公開悲嘆史達林問題「充滿陷阱」,他說:「若談些正向的事情,你可能會激怒某些民眾,若說黑暗面,你可能激怒另一批民眾」。

普丁顯然嘗試取悅兩方陣營,他重述史達林統治時期俄羅斯全國的工業獲利、包括戰爭勝利的光榮,但他也提到代價是「難以接受的」。

■ 一切是煙霧彈?

其實,莫斯科市府引發的史達林海報問題可能也有黑暗面。莫斯科市長 Yuri Luzhkov 辯護時表示,這些海報紙只會在少數地點張貼,而他主張,如此不是為了榮耀史達林,而是拒絕遺忘歷史人物。

但同一時間,俄國國會政治人物 Boris Gryzlov 公開喝令市長 Yuri Luzhkov 重新考慮,因為史達林「是百萬死難者的劊子手」,這位事主不應該裝飾大街小巷,因為「不是所有歷史課本中的人都該宣揚」。他所領導的政黨也分別譴責這個張貼海報的計畫。

最終,倘若這項海報計畫喊停,某些人會視為合宜的勝利,但也有人會認為這是瘋狂的舉動。按照專欄作家 Kirill Rogov 的看法,他認為整個提案張貼海報的目標,就是為了轉移人權團體和反抗份子關注的焦點,官方從張貼海報可以引發「史達林」這個指標人物的爭議,而進一步分散大眾對當前議題的批判。

換句話說,取消史達林露臉,不過是俄羅斯自由份子的小小勝利。

但無論實際演變會如何,當代俄羅斯必須面對一個問題:一個 20 世紀最殘忍的屠殺者是最爭議的人物,他的功績是大家激烈辯論的目標。直到俄羅斯正面面對史達林的陰魂,驅除他的魂魄,宛如二戰後德國揮別希特勒的糾纏,俄羅斯追求自由和尊嚴之路才會到來。

look40020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