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jpg 

雖然人人都會說「真理愈辯愈明」,但大家其實都知道真理不可能在辯論中產生。辯論要靠技巧和當時各種主要勢力所造成的氣氛,這兩者能夠結合,辯論就會贏。但辯論贏了就代表真理嗎?卻也未必。它只是某種政治正確勝了,而該種政治正確卻的確有翻盤的一天。過去十餘年來台灣各種政治正確的問題翻來覆去,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雙英辯」蔡英文算是輸了。馬英九的確是在辯論,他有核心論旨,有一直咬住對手的攻擊策略,最主要的是有大環境在支撐。美國支持ECFA,大陸承諾ECFA,龐大的台灣商人集團支持ECFA。當辯論技巧和主要勢力創造的大環境結合,不贏也難。而相對的則是蔡英文不是在辯論,她是在給馬英九上課。我不否認她的這堂課上得很精彩,但既是上課,遂主題分散,該重點發揮的全都一閃而過,既是上課,她也沒有固定而具殺傷力的口號語言。兩人各說各話的結果,最後大家記得馬英九所說的話,卻說不清蔡在講什麼。「蔡教授」最後輸了,她只能怪自己,把辯論的演講台,錯誤當成上課的講台。

     「雙英辯」有贏有輸,贏的我們只能說是贏了現在,贏了此刻的政治正確;但是不是贏了真理或未來,則仍是個開放的問題。也正因此,當大家都關注兩人說了什麼的時候,我更關心的是兩人在辯論中閃避了什麼或欲言又止了什麼。近代語言學和溝通理論都強調人說的很重要,但沒有說的同樣重要或有時候更重要。「不語」(silence)有的是自己不願說,不敢說,或沒想到要說;有的是被整個建構出來的秩序壓迫到不能說。而在「雙英辯」裡,就有太多這種「不語」。

     以馬英九而言,他合理化ECFA的理由裡,有太多繫於北京的「善意」和「讓利」,這是不爭的事實,去扯什麼不是「讓利」而是「互利」,其實是很無聊的。馬自己到了最後也終於說了將來台灣和別國簽FTA時,「大陸不要阻撓」。在這個最根本的問題上,馬英九迴避了大陸憑什麼要對你善意的問題。蔡英文要馬英九對「胡六點」表示意見,馬佯裝未聞。他在兩岸最根本的問題上「不語」,這才值得大家關心。

     以蔡英文而言,她上的這一課,的確說了許多很好的概念。例如WTO的確對區域經濟合作凌駕全球化表示過不滿,亞洲的印尼與泰國等確實有人主張「東協加一」應推遲。這些訊息當成課堂的材料當然很好,拿來辯論公共政策卻顯然離題太遠。蔡英文提到「台灣走向世界,再和世界走向中國」,在概念上這實在好極了;她也提到要在WTO架構下循各種機制用「堆積木」的方式展開突破,這也是很好的想法。問題在於她提到這些想法時,對這些想法如何落實卻都「不語」。我們都知道,目前中國和平崛起,它在經貿架構的發言權日增,台灣對這個問題已不可能「不語」,而民進黨要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對這個問題「不語」,不代表問題就會消失。「雙英辯」只要碰到這個問題全都停止「不語」,看樣子兩黨終究有一天必須來次更大的台灣前途辯論!

     雙英辯,「蔡教授」確實抓出了好多個攸關台灣至鉅的問題,諸如「走向中國會被鎖在中國」,「ECFA對台灣產業結構及財富重分配的衝擊大過台灣加入WTO」,可惜的是「蔡教授」只是在上課,她提到的每一點都一閃即過,絲毫未做經濟學上的申論。特別是在財富重分配這一點,它原本會有很大殺傷力,但因一閃即過,馬英九遂也用「辦好社會福利及用租稅手段來解決」低空閃過。原本可能成為火花的,別說火花了,連個火星都成不了。

     因此,能夠「雙英辯」總比沒有好;但「雙英辯」辯出了什麼?其實很少。台灣長期以來從不參與秩序的建造,因而早已形成「不語」基本問題的習慣。一碰到基本問題能閃即閃,或者就幾句不著邊際的空言虛語帶過。最後又回到藍綠糾纏老路。「雙英辯」對許多問題「不語」,我們錯過的可能比辯論的輸贏更多!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2010-04-27
  • 中國時報
  • 【南方朔】
  • 南方朔觀點-講話不是口服 而是讓人心服 / 讓雙英辯論創造三贏【2010-04-06 中國時報】

     

    chopin_150x68.gif     bii0407_15068.gif  post0605_15068.gif

    混沌初開

    【經濟日報╱社論】

    針對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雙英辯論,是朝野兩黨領導人頭一次面對面辯論此一關係台灣全體人民命運的重大議題。由於一年多來馬政府對ECFA的種種說明都流於膚淺而籠統的官樣文章,民進黨則不斷迴避與馬政府的直接對話,卻以種種負面論點煽動民眾情緒,讓整個台灣社會因而陷入迷惑、對立、恐懼的氣氛之中。

    當雙方終於勇敢地面對另一方的直接批判與論述,極力辯白及回擊,兩邊的自說自話不得不連結起來接受挑戰,若干論點因而更加鮮明,細節也凸顯出來;固然尚不足以遽下論斷孰是孰非,但雙方攻防的主軸逐漸可以辨認其脈絡與彼此的對應關係。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儘管馬總統不斷強調早日簽署ECFA的必要性,蔡主席則反覆陳述簽署之後對台灣勞工與弱勢產業的傷害,但都未辨明究竟這樣的後果,是來自對中國大陸的開放?還是對全球的開放?事實上,今天整個台灣都忽略了這二者的差別,迷失了爭議的焦點,民進黨更因而誤入歧途。

    台灣今天同時面對兩大挑戰,其一是全球正走向自由開放的新潮,台灣卻遠遠落後,我們是否要加緊腳步全力以赴迎頭趕上?其二是中國大陸20年來經濟突飛猛進,經濟實力已超越日、德,緊追美國之後,其巨大的市場與龐大的廉價生產要素,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動向的重要角色;台灣自我封閉退縮十餘年,經受巨大損失、斲喪經濟實力之餘,是否要勇敢解除桎梏,及時掌握機會?這兩者雖有牽連但仍可分而治之;但因中國大陸對我與他國建立自由貿易關係多方阻撓,若不先排除兩岸間的障礙,即無法走向全世界。這正是目前必須順利簽署ECFA的最重要理由。

    國人透過此次雙英辯論,應已逐漸認知,ECFA只是一場兩岸長期協商某種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開場;一旦簽署,可能要到十年之後才能見到九成左右的商品與服務業互免關稅及相互開放。但簽了ECFA,我們即有更大的機會與美國、歐盟、東協等協商FTA,而得以處於公平競爭的地位。在結辯時,馬總統也大聲向對岸宣示,不要阻撓台灣與他國簽署FTA;但這樣的宣示力量仍不足夠,台灣的選民必須對馬政府施加最大的壓力,將此寫入ECFA中,成為決定其效力的必要條件,促對岸接受。

    如是,則6月之後,我們即有極大機會在幾年內對主要貿易對手全面開放市場,而對大陸的開放,或許反而落在後頭。於是,前兩大挑戰的頭一個,台灣向中國之外的各國開放,勢必會更早衝擊台灣久受保護的各個弱勢產業,與不具競爭力的中高齡勞工。這完全與中國無干的衝擊,即使反對ECFA的民進黨也毫無準備;但以貿易為命脈、居全球第18大貿易國的台灣,卻沒有任何理由逃避、退卻。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也努力要促成其事;然而今天民進黨對ECFA的抨擊、撻伐,以及蔡主席於辯論中攻擊的火力,卻全部適用於此。一旦辨明真相,民進黨必左支右絀不知如何是好。馬總統在辯論中未直指此一要害,殊屬可惜;但辯論後的更長時間,民進黨終究不能迴避這一個問題。

    釐清此一大是大非,緊接著才應是民進黨攻擊的焦點:對大陸開放何以其為害更甚於對全球開放?民進黨由於全力攻擊全球開放的損害,對此幾全未著力,不僅舉不出可能的傷害,更提不出有效的防治對策。其實,這才是應否簽署ECFA以及兩岸快步走向全面開放的關鍵所在。第一場辯論之後,提升了ECFA的支持度,也更加深了此問題的嚴重性,朝野雙方必須勇敢面對!

    【2010/04/27 經濟日報】

    大家來看賈伯斯.jpg 

    大家來看賈伯斯:向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
     
    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
     
    作者:卡曼.蓋洛
    原文作者:Carmine Gallo
    譯者:閻紀宇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03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576930
    裝訂:平裝

     

    序曲

    如何讓觀眾如醉如痴、歎為觀止

      一個人如果無法說服別人,就算擁有全世界最偉大、最獨特、最新穎的構想,也是徒勞無功。

    ─葛瑞格里.柏恩斯(Gregory Berns)

      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是全世界最擅長擄獲人心的溝通傳播者,任何人與他相比都是望塵莫及。賈伯斯的簡報效果有如一劑多巴胺(dopamine),直接注入觀眾的大腦。許多人千辛萬苦也要參加他的簡報或演講,甚至在天寒地凍的夜晚排隊,爭取觀眾席上最有利的位子。他們若是不能如願以償,反應就會像無法滿足的癮君子。任何一場多年來固定由賈伯斯壓軸登場的會議,如果有一年他不克出席,往往就會引發大批粉絲抗議。2009年的麥金塔世界博覽會(Macworld Expo)就掀起風波,因為蘋果公司(Apple Inc.)事前宣布,賈伯斯不會一如往年慣例發表主題簡報(這項一年一度的商展由波士頓的國際數據集團世界博覽公司〔IDG World Expo〕主辦,蘋果已經表明自2010年起不再參加)。

      結果這場會議由蘋果的全球產品營銷資深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上陣代打,雖然賈伯斯立下的傳奇典範難以企及,但是席勒的表現可圈可點,而且原因就在於他運用了許多賈伯斯的技巧。只是儘管如此,大家還是對賈伯斯念念不忘。《財星》(Fortune)雜誌記者強.佛爾特(Jon Fortt)寫道:「發明個人電腦、將網際網路商業化、讓自家小公司茁壯為大企業的第一代叛逆天才少年,如今即將退出舞台,猶如夕陽西下。」

      賈伯斯的每場簡報都會帶來獨特的體驗,但是他並不輕易露面。儘管粉絲、投資人與客戶一致希望賈伯斯多多主持蘋果的重要活動,然而他在2009年請了長期病假,蘋果也決定不再參加麥金塔世界博覽會,因此未來想再看到這位簡報大師展現30多年練就的技藝,機會恐怕愈來愈少(2009年4月,賈伯斯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結果相當成功,6月底重回工作崗位,9月9日在舊金山主持蘋果的新產品發表會)。本書彙集了賈伯斯歷年簡報的精華,探討他以什麼樣的本領讓觀眾如痴如醉。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協助各位學習賈伯斯的技巧,並且學以致用,在簡報時讓觀眾刮目相看,欲罷不能。

      賈伯斯在歷屆麥金塔世界博覽會的簡報,被蘋果忠實粉絲暱稱為「史提夫簡報」(Stevenote),你一旦看過,就會從講述內容、表達方式、觀眾感受等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簡報。我長年為《商業周刊》網站(BusinessWeek.com)撰寫專欄,討論賈伯斯與其簡報技巧,大受世界各地的讀者歡迎(連號稱是「賈伯斯分身」的《富比士》﹝Forbes﹞雜誌資深主編丹尼爾.萊恩﹝Daniel Lyons﹞都大力推薦)。無論是個人電腦還是麥金塔電腦(Macintosh)的使用者,都希望這個專欄能提升他們凸顯自我形象、推廣自家理念的本領。少數讀者瞻仰過賈伯斯本尊,有些則是在網路上欣賞他的影片,但絕大多數讀者都沒看過他的主題簡報。我的專欄讓他們大開眼界,驅使他們回到原點,重新研究簡報這門藝術。

      讀者如果要幫助自己學習,可以到YouTube網站找尋相關影片,與本書介紹的技巧相輔相成。筆者撰寫本書時,YouTube上的賈伯斯影片已經有35,000多段,遠遠超過絕大多數名聲響亮的企業執行長,例如維珍集團(Virgin Group)的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1,000段)、微軟(Microsoft)的執行長史提夫.巴爾莫(Steve Ballmer,940段)與奇異(General Electric)的前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175段)。YouTube提供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們接收特定人物的訊息,學習讓他們功成名就的技能,而且親眼見識這些技能如何實戰運用。

      各位即將看到,賈伯斯是一個充滿魔力的理念推銷員,能夠吸引潛在顧客成為真正顧客,讓顧客皈依為信徒。他擁有領袖魅力,也就是德國社會學家麥克斯.韋伯(Max Weber)形容的「一個人物的人格特質,讓他與眾不同,被人們視為具備超乎自然、超乎常人,或者至少獨樹一格的能力與素質」。在最忠實的粉絲眼中,賈伯斯已經有如超人。不過韋伯認為領袖魅力「讓一般人可望不可及」,這個觀念並不正確。一旦你鑽研賈伯斯如何營造、發表一場著名的簡報,你會相信有為者亦若是,自己也可以擁有他的獨特本領。如果你能夠運用他的技巧,你的簡報將會鶴立雞群,讓競爭對手與工作同仁自嘆弗如。

      簡報設計大師南西.杜瓦特(Nancy Duarte)在《投影片學》(Slide:ology)一書中寫道:「簡報已經成為企業界的溝通傳播工具。影響所及,從新公司創立、新產品上市,甚至搶救地球氣候,都與簡報的品質息息相關。同樣的道理,無法利用簡報有效溝通傳播,構想與努力可能化為泡影,個人事業可能一蹶不振。全球企業界每天要進行無數次簡報,然而只有一小部分稱得上是優異之作。」

      杜瓦特將美國前任副總統艾爾.高爾(Al Gore)的35分鐘投影片發展成一部獲獎無數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高爾是蘋果董事會的成員,賈伯斯和他異曲同工,都能以簡報來催生巨大的變化。他們兩位在企業溝通傳播的領域掀起革命,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不過高爾只做了一場著名的簡報,在世界各地反覆播映;賈伯斯卻是從1984年第一部麥金塔問世以來,一次又一次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事實上,賈伯斯在1984年的簡報至今仍是美國企業史上最戲劇化的事件之一,本書也將深入解析。此外,25年來,賈伯斯的簡報精益求精,令筆者歎為觀止。1984年的那場簡報已經是傲視群倫的作品,然而2007與2008年麥金塔世界博覽會的簡報更是青出於藍,堪稱賈伯斯至今最高成就,他融會貫通畢生所學,撼動全場觀眾,營造出無比神奇的經驗。

      不過現在要告訴各位一個壞消息:人們會拿你的簡報來與賈伯斯比較。會議簡報原本只是一成不變、枯燥乏味、一板一眼、節奏沉悶的投影片放映,然而賈伯斯讓它變成高潮迭起的好戲,有正派主角、反派人物、配角與炫目的舞台背景。第一次見識到賈伯斯的人,都會經歷一場獨一無二的體驗。《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專欄作家麥可.西爾吉克(Michael Hiltzik)在報導賈伯斯請長期病假時寫道:「美國沒有任何一位執行長像賈伯斯這樣,與自家公司的成就密不可分,合而為一……賈伯斯為蘋果擘畫願景,宣揚功績。如果你想認識後者的角色,可以看看2001年10月蘋果首度推出iPod時的發表會,體驗賈伯斯縱橫全場、令人驚歎的掌控力。我最近又上網看了一次,雖然只是YouTube的影片,且對過程早已了然於心,但是仍然看得興奮莫名。」賈伯斯是企業界的典範,讓整體的標準向上提升。

      壞消息之後是好消息:你可以學以致用賈伯斯的簡報技巧,也讓你的觀眾興奮莫名。以賈伯斯為師,能夠幫助你做出精彩無比的簡報,讓你身懷絕技,以前所未有的說服力宣揚自己的理念構想。

      讀者可以把《大家來看賈伯斯:向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當成一幅地圖,循序漸進,學習如何營造成功的簡報。看過本書之後,每當你要宣揚自家的服務、產品、公司或理念背後的價值時,就會感覺到賈伯斯在你身邊耳提面命。無論你是推出新產品的執行長、尋求投資人青睞的創業家、一心要敲定交易的業務代表,還是鼓舞學生向上的老師,都可以從賈伯斯身上學到許多東西。大部分企業界人士做簡報時,都只是在傳遞資訊;賈伯斯不然,他以簡報營造出一種有如「太虛幻境」的特殊經驗,讓無數觀眾驚歎咋舌、激動振奮。

      人們經常用「魅力十足」、「引人入勝」、「風靡眾生」、「領袖風範」等詞彙來描述賈伯斯;不過提到他在人際關係的作風時,恐怕就不是那麼讚譽有加。賈伯斯是個複雜多面向的人物,他打造別出心裁的產品,讓支持者忠心耿耿,也讓部屬膽顫心驚。他以滿懷熱情追求完美,同時又能高瞻遠矚,只是當工作進展不如他的期望時,這兩項特質就會引發激烈反應。本書無意全面介紹賈伯斯的人格特質,也不是他的傳記或者蘋果的發展史。在書中登場的賈伯斯並不是大老闆,而是一位溝通傳播者。此外,雖然本書能夠協助讀者營造效果更上層樓的簡報,但是簡報設計是另一門藝術,各位應該參考圖像設計領域的專業著作(對於書中提及的簡報,相關說明、訣竅與影片請參見我的網站carminegallo.com)。本書針對賈伯斯如何打造與呈現蘋果品牌背後的故事,進行透徹的分析描述。讀者將學習到賈伯斯如何發揮五種技巧:

      * 設計訊息
      * 呈現理念
      * 引發人們對產品或功能的熱烈反應
      * 營造難以忘懷的經驗
      * 讓顧客皈依為信徒

      運用這些技巧,你也能創造出無比卓越的簡報。書中介紹的經驗心得不難理解,然而能否學以致用,要看個人努力。你必須下過一番工夫,才能夠像賈伯斯一樣在簡報時侃侃而談;你的事業、公司與個人成就都將因此獲益,讓你的心血值回票價。

      為什麼我做不到?

      我曾經參加CNBC電視網的《與唐尼.多伊奇談大創意》(The Big Idea with Donny Deutsch)節目,被主持人的熱情活力深深打動。那天多伊奇對觀眾提出忠告:「每當你看到人們將熱情轉化為有利可圖的事業,你就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做不到?」我也要給本書讀者同樣的忠告,看過賈伯斯的表現之後,你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我不能像賈伯斯那樣鼓舞觀眾?」答案是:「其實你可以做到。」本書會告訴各位,賈伯斯的才幹並不是與生俱來,他下了許多工夫。雖然他的表演才華從一開始就呼之欲出,然而他的風格多年來不斷演進,精益求精。賈伯斯求好心切,對簡報的每一張投影片、每一次示範、每一項細節都不放過。每一場簡報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張投影片都是舞台的一景。賈伯斯是一位表演工作者,他和所有偉大的演員一樣,總是要排練到滿意才肯罷休。他曾說:「我們要做品質的標竿。當工作環境要求個人做出卓越表現,有些人就是無法適應。」通往卓越之路無捷徑,想要打造一場賈伯斯等級的簡報,事前計畫與練習不可或缺。如果你有心追求卓越,最好的老師就是這位蘋果的表演大師。

      劇分三幕,好戲連台

      本書的架構模仿賈伯斯談論簡報時最常用的隱喻:三幕劇。其實賈伯斯的簡報的確有如一齣舞台劇:精心撰寫,充分排練,同時完成傳播、娛樂和激勵的任務。2005年10月12日,賈伯斯在聖荷西(San Jose)的加利福尼亞劇院(California Theatre)登台簡報。這個地點的選擇恰如其分,因為他將新產品的發表分成三幕,猶如一部古典戲劇。第一幕:賈伯斯推出內建攝影機的新款iMac G5;第二幕:第五代、也是首次可以播放影片的iPod現身;第三幕:介紹iTunes 6,告訴觀眾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網將為iTunes網站與新iPod提供電視節目。當天賈伯斯甚至安排了「安可」節目,由爵士樂傳奇樂手溫頓.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壓軸。

      配合賈伯斯的古典戲劇簡報隱喻,本書內容也分為三幕:
      第一幕:創造故事。我們以七章(或稱七景)提供各種實務作法,協助簡報者為企業品牌營造扣人心弦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會讓你滿懷信心,擁有打動觀眾的能力。
      第二幕:呈現經驗。透過第二幕的六景,讀者可以學習到實用的訣竅,為簡報賦予活靈活現的視覺效果,成為一場不容錯過的美好經驗。
      第三幕:精益求精。最後五景探討的主題包括肢體語言、口語表達,以及如何讓「照本宣科」的簡報顯得自然流暢,有如閒話家常。我們還將討論簡報者如何選擇服裝,讓你明白為什麼高領衫、牛仔褲與球鞋雖然很適合賈伯斯,卻可能害你丟掉工作。

      我們在幕與幕之間安插了「幕間休息」,用以包含非常重要的資訊,介紹認知科學研究與簡報設計的最新研究成果,幫助讀者將簡報提升到全新的境界。

      你賣的到底是什麼?

      艾倫.多伊奇曼(Alan Deutschman)在《創意魔王賈伯斯》(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一書中寫道:「賈伯斯擁有非凡的本領,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例如某種電子裝置,經過他以故事來包裝,就會變得活靈活現。」我有幸會見許多企業界領袖,但是只有少數人具備這種本領,能夠將乏味的主題轉化成精彩的品牌故事,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執行長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正是其中一位。錢伯斯登台主講時,賣的並不是網際網路骨幹設備路由器或交換器,而是人與人的連結網絡,這種連結改變了人們生活、工作、娛樂與學習的方式。

      最能激勵人心的溝通者都有這樣的特質:從內行專業或者尋常平凡的產品中,創造出意義豐富的事物。星巴克(Starbucks)執行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賣的不是咖啡,而是工作場所與家庭之間的「第三空間」(the third place)。理財達人蘇絲.歐曼(Suze Orman)賣的不是信託基金與共同基金,而是財務自由的夢想。同樣的道理,賈伯斯賣的不是電腦,而是能夠發揮人類無限潛力的工具。各位閱讀本書的時候不妨自問:「我賣的到底是什麼?」同時要記住:光是產品並不足以鼓舞人心,你必須展現這項產品如何改善生活,才能夠博得人們的支持。如果展現過程樂趣洋溢,美不勝收,你還可以讓人們成為你的忠實信徒。

      讀完本書後,各位還會發現賈伯斯懷抱著一股宗教熱情,他一心要改變世界,「在宇宙留下印記」。因此各位也必須培養出深厚的使命感,才能夠讓本書介紹的技巧發揮效用。如果你對自己要傳達的主題熱情澎湃,會更容易培養出媲美賈伯斯的吸引力。21歲那年,賈伯斯和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共同創辦蘋果,從此執著於一個願景:個人電腦運算將改變社會、教育和娛樂。他的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足以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在他每一次的簡報中,這股熱情表露無遺。

      我們都擁有足以驅動生命的熱情,本書的寫作目的就在於幫助你抓住這股熱情,轉化為一個無比迷人的故事,讓人們加入你的行列,實現你的願景。無論你賣的是電腦、汽車、金融服務還是環保產品,你都有可能大幅改善顧客的生活。然而就算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產品,如果沒有「品牌信徒」鍥而不捨地推廣,也是無用武之地。如果你無法讓人們關心在意,你的產品永遠與成功無緣。你的觀眾不會關心在意,不會了解,也不會感興趣。無聊乏味的事物無法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千萬不要只因為表達方式無法激發觀眾的想像力,而讓一個傑出的構想變成槁木死灰。運用賈伯斯的技巧,瞄準你想要影響的人,打動他們的情感與理智。

      接下來,我們要借用賈伯斯為簡報開場的口頭禪:「我們上路吧!」

    look40020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