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世界末日真的要到了嗎?看了死傷慘重的地震災情、烈焰沖天的火山爆發,加上四月雪、乾旱、洪水、走山等消息出籠,難道電影《二○一二》中的末日預言,真的一語成讖?

f_245921_1.jpg 


從智利、海地到中國青海,今年來地震頻率令人心驚。冰島火山爆發,造成歐洲交通癱瘓與經濟活動嚴重受創,台灣在無風無雨、無地震的情況下,發生嚴重山崩,二○一二世界末日等傳言再度甚囂塵上。專家們雖一一駁斥為無稽之談,卻也呼籲各國盡早做好防災準備。

世界末日真的要到了嗎?看了死傷慘重的地震災情、烈焰沖天的火山爆發,加上四月雪、乾旱、洪水、走山等消息出籠,難道電影《二○一二》中的末日預言,真的一語成讖?

事實上,天災加上《二○一二》宣傳活動的推波助瀾,美國太空總署(NASA)從過去平均一週收到一封詢問世界末日是否降臨的信件,但去年底已經暴增至一天收到十幾封,在忍無可忍下,罕見地公開一一駁斥各項末日預言。「世界也許還沒要結束啦!」另類經濟學大師《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李維特(Steven D. Levitt)在自家部落格指出,讓他放心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震頻率沒有明顯增加。

地震頻率其實並未增加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資料,過去一一○年間,平均每年有十八個規模超過七以上的地震,全球地震最活躍的一年是一九四三年,有四十一個規模七以上地震,八六年最少,只有六個。今年四月以前共有六個地震,正好落於平均值,並沒有增加。

那火山活動是否增加呢?全球火山學組織(Global Volcanism Program)以數據表示否定,該機構認為,主要是因為相關新聞報導變多了,才讓民眾有火山變活躍的錯覺。但火山爆發帶來的經濟損失卻是從前的數倍,冰島火山在兩百年前噴發時,並沒有噴射客機在天上飛行,如今卻因航空受阻帶來重大損失,不只歐洲商業活動受影響,非洲的農產品也因無法運送到歐洲,只得成噸地腐爛、廢棄。

然而,地震雖沒增多,傷亡愈來愈嚴重卻也是事實。知名國際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四月下旬刊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過去十年因為地震喪生的人數達六十五萬人,比二、三十年前都要高出許多,主要是因為人口增加、都市化程度增高,居住在斷層帶上的人數增加。事實上,這個現象恐怕只會惡化,負責國際減災事務的聯合國祕書長特別代表華斯鍾(Margareta Wahlstrom)就曾指出,全球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城市中,有八個位於地震斷層上,包括東京、紐約、上海、孟買等,未來地震仍將持續威脅各國。

地質災難雖然並未增加,氣候災難卻肯定是增多的。聯合國數據顯示,氣候變遷將使災難加劇,○九年有超過九成的災難與氣候相關,跨國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最新報告估計,近二十年來,氣候相關災害暴增四倍。

氣候災難成最大威脅


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SDR)調查報告也顯示,雖然地震是過去十年最致命的天然災害,從二○○○到○九年罹難的七十八萬人中,有六成是因地震與相關災難如海嘯而喪命,但影響人數最多的則是氣候災難,過去十年受災的二十億人口中,四四%的人受到洪水衝擊、三○%則因乾旱而受苦,地震實際影響的人數只有四%。十年來因天災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高達九千六百億美元。聯合國副祕書長霍姆斯(John Holmes)指出,七成重大天災發生在亞洲,各國政府更應對天災做好準備與預警。

令人擔憂的是,台灣至今尚未進行氣候變遷對整體環境的影響評估。今年問世的環保紀錄片《正負2℃》引發學界爭議,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不同學者對科學數據的解讀有落差。

國科會災害防救中心副執行祕書李維森透露,目前包括中研院、國科會等單位正著手合作評估氣候變異對台灣環境的威脅,讓跨領域的專家以客觀科學數字提出最接近實際狀況的風險預測。

另一方面,企業的因應措施也才要起步。台灣科技業龍頭台積電,正領軍準備對氣候災難應戰。雖然台積電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災難應變措施,但是,「有些部分是民間企業無法獨力完成的,勢必要國家的力量協助,」台積電風險管理暨工安環保衛生處副處長許芳銘指出,目前正邀集科技業者與國科會災害防救中心合作,合力研究出在氣候變遷風險下,科學園區廠商的因應之道,例如極端氣候下,建廠工程標準是否要改變,包括隨著颱風瞬間最大陣風風速增強,外牆、玻璃強度是否強化等等。

但他也表示,目前預定討論的議題尚未定案,此計畫預計要一、二年後才能凝聚出具體意見,「我們下一個世代,也就是現在剛邁入職場的年輕人,恐怕這輩子都要在工作上、生活中面臨災難應變調適的課題。」

台灣應變準備有待加強


面臨災害到底該怎麼應變?一六八個聯合國會員國○五年在日本兵庫縣通過了為期十年的《兵庫行動綱領》(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提出面對極端氣候等因素所導致的災難時,各國該如何降低受損程度。

綱領中建議,不要在洪水易氾濫的平原或是靠近海岸線的地方興建房屋,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則應採用可抵擋強風、抗洪的建材。同時要保護學校、醫院及馬路等關鍵基礎設施,避開容易山崩地區,建立預警系統,同時要為被撤離的民眾建立避難處所。這個綱領頒布後,孟加拉境內部分社區已放棄養雞改飼養鴨子,就是考量洪水來襲時鴨子會游水、雞隻則易溺水。

上海市政府則宣布,要在二○一二年底前,完成二至三個面積約三個足球場的大型避難所,可供上萬名災民居住三十天以上;重慶首座大型避難所也將在一二年完工,北京、深圳等都市亦紛紛著手規畫大型避難所工程,在在顯示人口稠密的超大型都市,對於災難的應變不能輕忽。

目前台灣將主要的防災資源,分配在後莫拉克的水土防災工程,但對於減災等更積極的措施,仍付之闕如,而防災資源集中於中央政府,負責第一線救災的地方政府長久以來卻面臨資源、能力俱缺的窘境,看來,面對大自然的反撲,我們該做的準備還很多呢!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 》345期】

work13065.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