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新聞.jpg 

近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新左派」好像找到話語支撐,尤其二年前的金融海嘯把歐美經濟搞得灰頭土臉之際,中國能率先走出困境的確讓中國的「新左派」找到著力點。尤其到了2010年兩會在北京召開,一些關心民生、住房、公民權的問題,紛紛被拿出來在兩會上討論並形成未來政府施政方針,看來「新左派」思潮已成為現階段中國發展不可忽視的一股思潮,影響力愈來愈大。

其實「新左派」早在八○年代就有,它的思想主要來自反資本主義、反帝國殖民經濟和文化侵略;另外,還聲稱要繼承毛澤東不懼帝國主義霸權,強調新中國要走社會主義的路;當然,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逐漸累積的經濟力,才是讓「新左派」產生民族自信的基礎,尤其經過奧運、金融海嘯、中法、中美國際政治角力後,擁有經濟實力的中國似乎面對未來更有自信,並已做好大國崛起的準備。鼓吹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也是「新左派」主要言論。近來,不知是個人創作、還是集體創作,《中國夢》一書的出版便受到廣泛議論,該書認為廿一世紀是中國復興的世紀,中國要具備擔當世界領袖的志氣和責任,要自創另一種世界強權的模式與美國一爭高下。全書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振興氣節,反映了目前中國高漲的「新左派」民族主義情緒。

不過,也有不少知識份子主張,中國要走向富國、強國之路,但不一定要成為軍事強國,非得與美國一爭高下;相反的,繼續把中國經濟搞好,成為一個富有的國家,更是人民之福,畢竟中國已經窮了一、二百年,現在難得富有、過上好日子,眼前不需要爭世界霸權。不管,搞不搞軍事強國,但可以肯定的是,老百姓富有了,一定會搞文化、搞藝術創作,搞多元化,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多彩多姿。當然,中國文化當代的進行式,還真需要全新的左派思潮的形成。

 

例如,六○、七○年代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形成,便是美國左派嘻皮文化的高峰,那個時代的知識例子崇尚自由、不居形式,甚至反政府、反資本主義、反戰爭、反一切違自由思想的體制,正因為有這股強有力的左派思潮,美國的藝術發展才能獨步全球、攀上高峰,成為全球知識例子追逐的偶像。同樣的,中國「八五新潮」的出現,不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從封閉走向自由的創作呈現;只可惜「八五新潮」中國美術創作,後來受到資本主義市場的浸泡,很快的,那些曾經有理想、有抱負的藝術家們,後來個個都成了有錢的大腕,沒有了左派知識份子的不滿與堅持,就別談他們的畫作裡藏有藝術的靈魂了。

 

中國當代的確需要「新左派」思潮的環境,就像當年美國嘻皮風、中國八五新潮一樣,要有左派的社會氛圍。近來,雖然中國出現了「新左派」的思潮,但還是只停留在反資本主義、反美國西方霸權、強調民族主義和大國崛起的國家主義思維。不像西方左派,在於監督政府,批評執政的不當之處,為弱勢民眾爭取利益。不過,現在中國公民意識慢慢覺醒,公民社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媒體對社會問題開始有揭露、批評、監督的作用,老百姓開始強調需要有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這一連串來自社會公民權的覺醒與追求,才是未來中國「新左派」思潮能否健康發展的養分,而不是藉由盲目歌頌「中國模式」來構築「新左派」理論的來源。如果僅是強調國家主義,中國的「新左派」發展可能朝愛國主義走去,結果是相當危險的。如果幸運的話,中國目前「新左派」思潮可朝內部檢討、內部反省、內部修正、內部調整一路走去,中國知識份子有可能走出類似六○、七○年代美國自由主義風氣,只有那股崇尚自由、不完全受金錢左右的社會風氣,才是未來中國「新左派」靈魂所在。只有這種愛好和平、崇尚自由、推己及人的大愛,才是中國當代賴以創作的精神所在;而不是一再複製、沒有靈魂,只為賺取更多報酬、做出類似藝術品的工藝產品。總之,中國當代藝術家要像個「新左派」的知識份子,要讓人尊敬、而不是斤斤計較的商人或是工廠(工作室)管理者。沒有靈魂和左派思潮的藝術家,最終他的創作也僅是工藝產品,無法代表那個時代,交待那個時代知識份子的堅持。

 

或許是因為還未享受到功成名就的誘惑,7080後的中國新生代對「新左派」也相當認同,他們除相信中國將會為一個大國,大國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外,更關心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及中國新藝術應該與西方要有所不同。只是新生代比較缺乏所謂左派人士對社會、政策的批判與不滿,相信只要7080後的中國新生代逐漸養成崇尚自由、追求真理的左派性格形成時代思潮,相信中國當代藝術一定能得到更充足的養分。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0年5月號】

 

      

funknowleage_15068.gif   japanwar_15068.jpg   pb15068.gif

 

 陳冠中.jpg

★國際專欄-新中國典範─盛世主義【郭崇倫2010-03-16 中國時報】

一位朋友提到近來熱門的政治預言小說「盛世」時說,這簡直是時事分析,不像小說,反倒像是從網頁上大段大段copy憤青評論的拼湊。如果以此批評陳冠中,指他缺乏做為小說家的技巧,或許有些冤枉他。

     雖然是幻想的政治小說,但陳冠中所觀察到的「盛世」論說,卻有潛力成為十九大後,新一屆中共政治局委員集體學習的政治教本。

     書中假借已經馴化的讀書雜誌所主辦的新盛世主義論壇,陳冠中得出十項「盛世」獻言,做為未來政權的指導國策。分別是:一黨領導的民主專政,穩定第一的依法治國,執政為民的威權政府,國家調控的市場經濟,央企主導的公平競爭,中國特色的科學發展,以我為主的和諧外交,單民族主權的多族群共和,後西方後普世的主體思想,中華民族舉世無雙的民族復興。

     乍看之下,這些完全相反的集合名詞,是唯物辯證法中矛盾統一律的運用,讓人想起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中的三大名言:「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但這些矛盾的概念與語句,卻正存在於中國,尤其是經濟方面,無論是國家調控的市場經濟,或是央企主導的公平競爭,都藏身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論說概念中。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共發明的意識形態,但既是社會主義又怎麼會是市場經濟?而既是市場經濟,又如何自稱自己是社會主義?

     西方與大多數的中國評論者多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僅是政治口號;九三年已經退休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以老朋友的身分,在與鄧小平見面時就提出這個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自我矛盾的詞嗎?」第二天要見柴契爾的國家主席江澤民,聽了匯報後,急急找了擔任國家計委主任的陳錦華研擬回答。

     根據陳錦華回憶錄,當晚他召集國家體改委的官員開會;躊躇終夜,最後一位理論局的局長表示,最近他讀到義大利經濟學家派雷托(Vilfredo Pareto)所寫的「歐洲社會主義史」,既然發明「派雷托效率」的自由經濟學家都還看重社會主義,應該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連在一起,不是沒有意義的吧。

     被視為中國「新左派」代表人物的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崔之元,日前應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之邀來台時,轉述了這個故事;但對崔之元以及眾多中國本位學者而言,兩者的結合不僅是有意義,而且是應該的。

     首先,這些年來,土地徵收引發莫大民怨,房地產高漲更造成貧富懸殊;崔之元認為孫中山的「漲價歸公」,就是因應中國當前最尖銳的社會矛盾的良方。

     孫中山的想法自亨利喬治而來,而亨利喬治的想法也影響了後代主張單一稅的經濟學家。他們認為,地價上漲,是因為社會整體的努力,大部分的漲價應該歸公,而從土地的稅收所得,可以足夠供公共開支,無需徵收個人與企業所得稅,目前香港是最好的例子。

     香港是個自由經濟體,但是卻通過拍賣土地使用權的收益,徵收最低個人所得稅,同時還能提供健保等福利措施;而美國阿拉斯加州則通過拍賣石油開採權,取消了州個人所得稅。這些都是中國可以仿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例子。

     其次,西方預測,中國的改革,將無可避免的導致私營企業的壯大,最終併購沒有效率的國營企業。但,結果卻恰恰相反,國企規模越來越龐大,居產業龍頭地位,私營企業仰其鼻息,這次經濟危機中,反而是國有企業併購私營企業,造成「國進民退」的現象。

     事實上,金融危機後,全球政府都直接介入破產的企業,從銀行業到汽車業、甚至保險業,許多西方國家大企業,現在都「國有化」了。崔之元認為,中國國有企業可以確保國家建設與再分配的能力,他舉重慶為例,之所以能夠維持低企業所得稅,都是因為重慶市所屬國有資產在近八年當中增加了四倍,因為利潤上繳,讓重慶財政充裕,得以繼續以低稅吸引外來投資。

     許多人指責這樣的經濟型態易造成壟斷與腐敗,但崔之元卻不以為然;壟斷不一定從政策照顧而來,行業特性會形成自然壟斷,企業越大越有效率,與其讓這些壟斷利益歸私人還不如歸公。

     然而,「國有企業的主導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這個說法的政治含義,很容易成為中共繼續集權的理論依據。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向來密不可分;國有企業領導既來自政治任命,他們的經濟權力服從黨的政策,也就毫不奇怪。

     二十年前,法蘭西斯.福山認為人類發展的經驗已經趨同,自由市場與多元民主,就是歷史的終點,但經歷過金融危機後,現在大家對歐美模式,感受已未必認同,而正當盛世的中國發展模式,能否成為全新的發展典範,則仍然有待時間驗證。(chenlungkuo@yahoo.com

  • 2010-03-16
  • 中國時報
  • 【郭崇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