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艦.jpg

第三次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5月30日開完後,朝鮮半島情勢依然未撥雲見日。原先大家期盼中國在朝鮮危機中,提出明確的主張與作法,但大陸方面依然小心翼翼,未對任何一方做出明確承諾。

     對天安艦事件謹慎表態

     5月20日南韓公布天安艦被擊沉的調查報告後,中國只是平靜地提出三段論的回應:「這是一起不幸的事件」、「各方應冷靜克制」、最後呼籲「公正客觀處理國際和地區事務」。

     最終目的是避免危機升高。由於中國是區域內唯一有能力影響北韓的國家,所以大a都對北京的態度有點失望,也都密切關注北京態度是否有任何改變。

     南韓媒體首先注意到5月26日中國《環球時報》社評指出,如果天安艦事件與北韓無關,北韓應解釋真相;若有關,則一定要認錯。接著是溫家寶5月28日到首爾與李明博見面,表達對遇難者的哀悼,並對韓國人民及遇難者家屬慰問。這是調查報告公布後,中國領導人首次到南韓表達哀悼,令南韓感到窩心。

     溫家寶承諾,一旦天安艦事件責任釐清後,「中國絕對不會保護任何國家」。《紐約時報》報導了這段話,認為在國際壓力下,中國的態度有所鬆動。

     可是大陸官方媒體在報導溫家寶訪韓的新聞時,卻把這個承諾拿掉了。英國媒體則注意到,中國只說「重視韓方和其他國家進行的聯合調查及各方反應」,並未對調查結果表示支持。這些都顯示中國在北韓問題的立場,似乎又擺盪回原點了。

     中國大陸外交決策者,一定也對北韓相當頭疼。這有點像1970年代支持柬埔寨赤棉一樣。當國際上都嚴厲指責赤棉的血腥屠殺時,中國仍然無奈地支持赤棉,理由就是老朋友。可是中國能支持北韓多久?北京現在的政策是先求危機不要升高,大家先冷靜下來,其他一切好說。可是現在情況和過去朝鮮危機已大不相同。

     東北亞情勢與過去不同

     過去朝鮮危機似乎都是一個循環:北韓挑釁(或試射飛彈、或核子試爆),然後各國譴責;聯合國通過決議案制裁,北京出來幫忙擋國際壓力,在制裁案中摻一些水分;然後各國又怕北韓鋌而走險,開始和北韓接觸,提供一些誘因希望北韓改變行為;北韓也承諾一些改變,於是各國覺得外交成功;但北韓不久又撕毀承諾,國際又一陣憤怒,所有的循環又開始一遍。

     但這次的情勢不同。首先南韓是強硬派保守政府,不再像前兩任政府用胡蘿蔔誘使北韓改變,李明博端出的是棍子。雖然南韓也提出一些誘因,但前提是北韓必須先改變才能得到。第二個不同是北韓的情勢。北韓正面臨權力接班的混沌情勢,需要危機來凝聚內部共識並塑造金家威信。這就讓朝鮮半島情勢添加了不少變數。第三個不同是歐巴馬政府的態度。美國政府官員私下表示,已對過去的循環發展受夠了,絕不能讓金正日重施故技,再次得逞。

     這些因素不代表各國會失去冷靜,但擦槍走火機會大為增加。溫家寶在南韓說,「我們是負責任的國家」,這是一種對中國角色的期許,也讓大家很想看,當中國意識到今天情勢和過去不同時,北京下一步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讓朝鮮情勢不斷循環的老劇本得以重寫。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2010-06-01
  • 旺報
  • 【劉必榮】
  • ★陸以正專欄-兩韓叫陣 不會開戰【2010-05-31 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