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jpg 

富士康跳樓的12條年輕生命,他們想訴說什麼?放棄什麼?爭取什麼?3個月前跳樓人數約4名時,大陸網站一片撻伐,他們指控富士康為「血汗工廠」,「每一支iPhone手機裡藏的不是晶片,而是中國年輕工人的血與汗」。
2個月前大陸著名的《南方周末報》派了一名記者,潛伏深入富士康;記者佯裝應徵工人,在廠裡待了28天,撰寫一篇長文述稿。長文提及富士康包吃包住,比他廠福利好;但工作要求嚴格,內容單調且乏味。廠內不准聊天,每一個細節都得做到完美。住在宿舍裡的員工壓力特別大,他們為了省下每個月公司提供約150元人民幣的租屋津貼,選擇住在宿舍。


80年代後出生、在鄉下原生家庭一胎化政策下養大的孩子,來了這裡,有的24歲、有的才17不足18歲;宿舍裡沒有可傾訴的對象,下了班,本是圖個方便省錢,卻也因此被迫在宿舍裡過起團體生活,完全沒有自己。《南方周末報》報導刊出後,大陸媒體開始從「批判富士康」轉而省思大陸「80後現象」。他們問了一個中國未來經濟最核心的問題「中國製造業是否走到了盡頭?」「80年後出生的中國青年勞工,不曾體會父親輩貧困的生活;改革開放加上一胎化,那個世界工廠的支架是否隨著人口變化,已在瓦解中?」
台灣的媒體由於對大陸代工工廠了解極少,富士康11跳後從不與媒體打交道的首富郭台銘痛苦選擇三鞠躬道歉大開記者會,並首度公開神秘的深圳工廠。港台媒體對富士康12跳的生命,只把它當一場熱鬧的大戲。10條屍體,哭號的家長、過高的撫卹金,首富的窘境與危機……最好外加幾個打馬賽克的爆料員工,或者更殘忍的等待12、13……下一跳;跳出更高收視率;這是媒體天生的悲哀。


成中國代工廠警鐘
富士康深圳廠員工約45萬人,人口總數二個林口鎮大;年齡18~35歲,平均26歲,等於幾乎全是80後出生者。富士康代工iPad,毛利率列公司機密,外界評估499美元一台iPad,蘋果拿一半利潤;富士康淨得2.2%。富士康已連續7年蟬聯中國出口榜首,金融海嘯前,大陸總員工數70萬人,金融海嘯後訂單銳減,員工降至50萬人;去年2009年第二季蘋果大賣後,員工暴增至80萬人。
富士康在大陸的規模如同四個小鎮,它的舉足輕重也因此被大陸當成「中國代工工廠」的警鐘。郭台銘為挽回形象,宣布加薪22%,震撼各大工廠。因為各深圳工廠皆以深圳市規定基本工資為基礎,加上若干福利及住宿津貼。每家工廠皆有宿舍,而且多半不包吃,工作內容當然也是單調乏味。郭台銘召開記者會當天,除了夜晚又「12跳」之外,當天深夜裡深圳、東莞各廠老闆也大跳。他們擔心下一個自殺潮或罷工潮在媒體大幅報導後,將殃及自己的工廠。
12位年輕人為何選擇輕生跳樓?我隔著海、隔著廠、隔著不同命運、不同世代、不同階級,不敢說定。但我知道,「自殺」在眾人渲染下,可能成為模仿效應。1929年華爾街大崩盤,那一年跳樓人數高達2萬7000人;廣播電台這1小時剛說完誰、誰、哪裡跳樓,下一個交易員又推窗跳下。更著名例子為1933年匈牙利歌曲《Szomor’u Vas’arnap》;英文譯為《Gloomy Sunday》,數以百計的人聽完BBC、法國、美國電台播放後,有的割腕、有的自縊、有的投河自盡。原創作者Rezso譜寫此曲,只為了某個星期天女友離開了他,失戀悲慟下譜寫《憂鬱的星期天》。「我活在無數的陰影中,……無法把你喚醒,……我和我的心決定終結一切。不要哭泣,讓他們知道我笑著離開,死亡不是虛夢……。」「你的夜已不遠,……告訴天使,別留我於此,……今日我將行向漫漫長夜,……憂鬱的星期天」。


《憂鬱》歌掀自殺潮
此聖曲寫得太好了,一名年僅14歲的紐約女打字員,只因讀了《紐約時報》好奇借了唱片回家聽,翌日即被發現開煤氣自殺身亡,遺書留言「這就是我的葬歌了……我無法忍受此曲美好的旋律,只好告別人生。」《憂鬱星期天》成名後,拋棄作曲家的女孩,服毒自殺;30年後1968年原作曲家也跳樓自殺;理由是他再也寫不出超越此曲的音樂。
《憂鬱星期天》的故事是歐美心理精神學激烈爭論的著名事件,至今仍無一致的結論,當時除了禁播,誰也找不到阻止自殺的方法。而每次我聽著此曲旋律,讀著歌詞內容,腦海即想起辛苦撫養我長大的外婆,為了她,我要活下去。


作者為電視節目主持人

 【2010年05月29日蘋果日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