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新聞.jpg 

在荒島上遇見狄更斯》這本書的時空並沒有特別標明,整個故事是在講述在一個因為戰亂而被隔絕的島上,居民清一色都是黑人,唯一的白人是名叫華茲的先生,他當然是有機會離開,可是卻選擇留下。

image.jpg 

紐西蘭作家羅伊德‧瓊斯(Lloyd Jones,1955-),其實不是真的有心要寫狄更斯。對他而言,他真心想要透過《在荒島上遇見狄更斯》這本書;傳達出環境固然能夠困頓一個人的身體,卻無法阻撓想像的自由。只是,釋放想像得以自由揮展,則需要一點點引導或開頭,在這本書當中,羅伊德‧瓊斯是經由一位白人來讀狄更斯的一本小說《前途無量(Great Expectations,台灣譯孤星血淚)》給一群黑人小孩聽,從中讓這些小孩有了另外一個世界足供想像。我們尋常在學校或生活中,透過閱讀來增厚自己個人內在思想修維,不過,我們卻很少經歷過從講故事的說話人身上,我們得以印證書裡的角色,是可以移民的。甚且能夠從傾聽與閱讀行為裡,學習到身而為人,就應該講道德,只要道德尚存,就不該忘記道德責任。

《在荒島上遇見狄更斯》這本書的時空並沒有特別標明,整個故事是在講述在一個因為戰亂而被隔絕的島上,居民清一色都是黑人,唯一的白人是名叫華茲的先生,他當然是有機會離開,可是卻選擇留下;而且選擇擔任孩子們的老師,每天一個章節一遍又一遍講述狄更斯的著名小說《前途無量》給孩子們聽。《前途無量》故事中,男主角是皮普,本身是一位孤兒,後來則被一富裕人家收養。就某種意義來說,皮普就好比一個移民,從社會的某個階層移民到另一個階層。孩子每天都期待到學校去,為的就是聽華茲先生講述皮普的遭遇,無形間皮普就好比華茲先生;華茲先生也仿如就是皮普,一個白人處於黑人的世界,從膚色到生活的空間,華茲先生確實就像是一位移民,在別人的土地作著自己的夢。

羅伊德‧瓊斯在描述這個全是黑人的小島或者幾個主要人物,文字的點破,令人噴飯。比如,在描述島民首次看見汽車時說『看見樹後面,有很大的豬在跑,那是什麼豬啊』?初次見著白人則是『以為看見了鬼,有人以為看見走霉運而變色的人』。孩子們對華茲夫婦的描述也特別傳神。『大家都叫他「突眼」。他這個人,看起來好像見過、知道什麼巨大的苦難,而且沒有辦法把苦難忘記的樣子。他的腦袋大,眼睛也大,眼珠子比任何人還要突出----看起來,他的眼珠子簡直要從他的臉孔繃開逃走。他的眼珠子,讓人聯想起那種來不及從屋子逃生的罹難者。有時候,他把小丑的鼻子安裝在鼻頭上,挺著小丑鼻子出現的時候,我都很想把頭轉開----因為我以前從來沒有看過像他這樣悲傷的臉』。『在我們島上,幾乎所有女人的頭髮都是捲的,可是突眼夫人卻把她的捲髮給燙直(華茲太太也是黑人)。她把頭髮疊成一堆,堆在頭頂上,就像是后冠一樣。我只要一看見她的大屁股,就幻想她上廁所的時候會不會把馬桶壓壞。我想像,她的母親當初是怎樣把她生出來的呀』?

羅伊德‧瓊斯並沒有特別去交代華茲先生過去的背景,卻很明白把這位男主角知識的平庸極露骨點出。在課堂上,他經常無法完全回答學生的提問,可是,一提到狄更斯;華茲則不怕有人踢館。除了講述狄更斯的小說之外,華茲先生很特別的邀請學生家長到課堂上來跟學生分享生活中的發現。有趣的是,學生家長更好奇華茲先生嘴裡的狄更斯。畢竟,在物質貧乏又充滿不安全感的島上,華茲先生在課堂上所講述的故事,無疑是把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介紹給這些孩子,而這些孩子又把這個世界也傳給家中的大人。對於這些孩子來講,只要高興就可以回去那個角落,裡面的任何一段章節不是編造出來的故事;裡面的人事物,都是真人真事。而孩子們更從這裡面,找到自己與角色當中的雷同之處,建立了跨越空間的實虛相互對位關係。

可是,大人對於華茲先生的認同顯然沒有孩子的信靠,甚至對華茲總懷抱著似有若無的敵意。其間,還發生孩子的母親把這本《前途無量》偷偷藏起來!只是,華茲先生並沒有因此被打敗,他反過來請孩子們來回憶故事;在一個又一個章節回復這本《前途無量》內容。此舉,更加深華茲先生與孩子們深厚感情,也教導孩子們如何從一個聽故事的人;成為一位講故事的人。廣義的移民,在這裡又形成一個明顯的敘述。只是,敵軍對島民始終不願交出皮普先生;再到把華茲先生當作是皮普而加以殺害,剁成碎肉拿去餵豬,島民才真正理解到人性本質的良善與道德,始終是存在這座與世隔絕的小島裡,透過華茲先生所講述的狄更斯小說,早已生根在島民心理。

羅伊德‧瓊斯在這本小說也植入殘酷的戰爭殺戮、家庭破損,而到了最後似乎也都在默默印證著狄更斯《前途無量》故事裡的皮普,環境的換化也成就出人的角色在改變,而當我們在閱讀這個環境所交待給我們的種種喜與悲;事實上也在收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故事。人;在不同年齡與環境的更迭過程中,或許不會自覺自己到底能給旁邊的環境或人帶來些什麼衝擊或影響。但千萬不要忽略了閱讀故事或聽故事,無形中都會對我們產生若干的心理轉變,甚至在人的身上發生救贖的功能。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0年7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