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企業集團因為發生員工自殺事件遭到社會輿論的嚴苛批評。企業雖已立即進行危機處理,但面對諸多不盡公平的指責,不免深感挫折與心寒。圖為富士康傳出第十二跳事件,郭董飛深圳滅火。.jpg 

鴻海集團大老闆郭台銘先生最近頗為鬱卒。他先是被若干學者以「血汗工廠」、「台灣之恥」等不堪語句批評,而兩岸媒體對郭董亦未因其財力雄厚而給予特殊待遇;不論是正面新聞或負面報導,媒體都不假辭色地予以評論。面對這樣的挫折,遂傳出郭董對台灣投資環境失望之感慨。

     每次在郭董遭遇社會反彈或抵制之際,台灣的政府官員都會出面相挺。上一回,在富士康跳樓事件頻傳之際,相挺的是立法院長。這一回,在鴻海相關人士「重新思考布局」歎息之後,則有行政院長與經濟部長背書。大體而言,對郭先生批評者多是由勞工權益、社會安全的角度出發,而相挺者則是從所得就業、產業貢獻著眼。凡是在傾左者批判之後,立刻有傾右者情義相挺。郭董或許可以在前述左派右派對立之中維持一個平衡,短期不致受損,但是這卻坐實了鴻海集團在社會左右勢力之間的爭議性。這種「坐實爭議」的態勢對國際級大企業究竟是好是壞,恐怕是郭老闆需要審慎斟酌的。

     我是台大管理學院的老師,卅年前郭先生在台大商研所企經班(現在EMBA前身)受課時,內人正是所有學員的助教。不論從台灣人民的觀點或是台大教師的角度,我們對於企經班校友能夠做到像鴻海這麼成功,都感到欣慰與珍惜。我們當然希望台灣社會能接納歡迎郭台銘先生,也更希望郭董能與台灣社會的期待相契合。以下,就讓我講些「像是課堂上講的話」。

     一般而論,企業與社會是兩個彼此提供養分的群體。就個案而言,企業也許會抱怨社會壓力,而社會評論者也偶爾會埋怨企業對社會不夠關注。但是,這樣的彼此吐槽,通常只會發生在小格局的公司。事業做到像鴻海這麼大,則企業與社會的共生共利情形就非常明顯,彼此已經不容易再有你、我的區分,也就不宜再將對方視為對立體。

     社會上的勞工社福團體當然要為弱勢人講話,而政府首長也不得不以招商為己任,這兩股傾左與傾右的勢力,小企業固可在其中尋求妥協平衡,但大企業卻該「超越」左右單一向度的落點選擇,要提高層次,尋找一個更高的融合點。當公司發言人傳出老闆「對台灣感到痛心」這句話時,她似乎就是在對「台灣社會」發言,而沒想到鴻海自己就是台灣社會的一分子。企業將社會整體視為痛心的對象,再由傾右的政府官員予以安撫,這樣的對話策略,恐怕是不符合台大管院公關課程的基本原則的。

     記得若干年前,微軟也因其市場壟斷與視窗定價高,而受到外界批評。但數年之後,微軟積極投入慈善事業,及其持續在愛滋等疾病防治的努力,已逐漸得到全球廣大的認同,如今外界對微軟的批評,也就力道微弱。

     今天,鴻海的規模已有世界級氣勢,我希望郭董對於社會的態度,也能有更高的視野、更宏觀的見地、更融入的關懷、更迎合社會期待的責任觀。郭董過去曾經捐款台大、對台灣社會的回饋不可謂少。也許,郭先生可以將以往實踐CSR(企業社會責任)的方法與模式,做個全然的改變,不再被動與台灣社會的異聲「對話」,而是主動融入社會,做為社會不同聲音的黏著劑。

     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以其卓越視野與感人的關懷,為孟加拉社會做出極大貢獻。以鴻海今日的格局與視野,或許郭董可以效法尤氏的做法,為台灣與華人社會構思一個截然不同的回饋社會模式。從回饋關懷的高度出發,則視野全然不同,再也沒有「敵對的」批評者。到了那個境界,所謂企業公關,其實只是擁抱社會的手臂而已,又哪有什麼埋怨與喟嘆呢?

     我對郭董的建議很簡單:要提高視野、融入社會,就先多與了解台灣脈動的人聊一聊吧。(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台大管理學院教授)

 

  • 2010-08-02
  • 中國時報
  • 【朱敬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