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這是許多脫貧故事的驅動力。但如果你已經財富不缺,甚或已攀到金字塔的頂端,那又該拿什麼座右銘來鞭策自己?「要更富更貴?抑或德澤廣被?」除了買豪宅、瘋精品、飆名車以彰顯尊貴,有錢人應該多想想,「有什麼是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全球超級有錢人比爾蓋茲與巴菲特共同發起的「樂善好施」計畫(giving pledge),又給了台灣富翁們何等啟示?
根據主計處最新台灣所得分配統計,98年台灣5等分位家庭「原始所得」之高低差距擴大至8.22倍,創史上新高,主要係金融海嘯重創低收入家庭所致。另據財稅資料中心統計,97年台灣20等分所得申報戶之高低差距拉大至近66倍,亦是史上之最。而央行日昨公布的7月存款餘額突破30兆新台幣,刷新歷史紀錄,一方面反映台灣錢淹腳目,另方面也可做為所得高低差距擴大的佐證。
雖說「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是全球化現象,脫貧也要靠自己努力,但縮小貧富差距、維持公平正義,政府終究責無旁貸。吳內閣近日論及相關議題,宣稱「希望對所得多的人多收稅,再將這些錢透過各種方式例如促進就業,減少中低所得者稅負,照顧社會弱勢者,以避免貧富差距惡化。」但在剴切言志後,仍不忘加上一句:「台灣是華人世界貧富差距倍數最低的!」似乎在告訴芸芸庶民:「我們做的已比別人好!」
聽其言,觀其行,吳揆在應然面深知「對富人加稅」是挹注社會福利政策的一大動力,但遺憾的是,在實然面並未看到內閣義無反顧地貫徹。相反的,這一年來我們看到不少加稅提案因「時機不宜」而被壓下,不少減稅提案因「擴大稅基」而被執行。政府在捉襟見肘下,還要投入龐大社福支出,結果只有賣祖產或舉債二途,但前者有助漲房市之虞,後者則必然債留子孫。
正因為政府「對富人加稅」玩假的,投機炒作的風氣才遏抑不下來。以房市為例,最近半年,幾乎每隔一陣子都有豪宅、商辦與標案創天價的新聞,局部榮景被放大報導後,造成廣大庶民更深的生存焦慮,苦心矯正房市炒風的央行則淪為業界訕笑的對象。一切的癥結都在於持有土地與房屋的成本太低,低到有錢人沒有感覺,空屋素地一養八年十年,增值所得就足以讓財富再往金字塔上層堆,如果有能力有機會,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
也因為「貪婪是人性」,才需要制度矯正,有為的政府不該是滿嘴仁義道德,卻永遠在等待稅制改革的時機。如果此時真的不宜加稅,至少我們要呼應前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的主張:「不要再幫富人減稅了!」克魯曼在美國面臨二次衰退之際發此疾呼,有相當的「新聞性」。因為前共和黨布希政府的10年減稅方案,即將在今年底屆滿,現任民主黨歐巴馬政府打算讓其局部落日,亦即保留對中產階級有利部份,恢復富人階級的高稅率,但共和黨則企圖延長10年減稅期至永久適用。
從表面看來,全員減稅似乎是雨露均霑,但真正佔到便宜的還是超級有錢人。克魯曼引用美國超黨派機構「租稅政策中心」的調查資料指出,布希減稅方案若永久化,未來10年美國將損失6,800億美元稅收,多數減稅優惠將由最富有的1%取得,以每年平均收入逾700萬美元的超級有錢人為例,平均竟可享有300萬美元的減稅利益。因此,克魯曼認為,即使經濟前景不樂觀,也不能繼續對富人減稅。
我們不知道說服台灣有錢人為富而仁,會不會比說服政府積極推動稅改來得困難,但名列世界前三大富豪的蓋茲與巴菲特願意捐出大多數身家做慈善,並四處奔走遊說全球富豪一起「樂善好施」,至少讓世人看到超級富豪群的自省力量。就像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主張:「節能減碳應該從每個人做起,讓大家願意互相學習與回饋」一樣,蓋茲與巴菲特樂善好施從自己做起,也努力讓其他富豪願意互相學習與回饋,讓「知易行難」的事變得更可能。
台灣有錢人喜歡談自我造就,企業界也喜歡標榜對社會的貢獻,一旦談到加稅救財政,就馬上變臭臉撂狠話。殊不知任何成功,除了個人與企業自身的努力,政策扶持(例如租稅減免)、地力犧牲(例如為工業區攔河引水)與資源排擠(例如重工輕農),都發揮相當的作用。中樂透頭彩的人,十之八九都會捐錢做公益,因為他們知道財富是取之於民,我們期待台灣也會有像蓋茲與巴菲特這類大氣企業家出現,認真思考「比錢更重要的東西」,進而帶動為富而仁的正向循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