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story-3-thumb.jpg 

迪士尼皮克斯熱門動畫《玩具總動員3》雖已隨著暑假的結束在台灣風光下檔,但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玩具3》已正式刷新紀錄,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打敗了《史瑞克2》。

image.jpg 

     對觀眾而言,由哪一部動畫得到票房冠軍原本都無所謂,但曾獲奧斯卡史上首部最佳動畫金像獎的《史瑞克》將寶座讓給了《玩具3》,卻頗值得玩味。一般以為,夢工場出品的《史瑞克》所設定的對手正是走溫情路線的迪士尼,因為其中的反派角色法克大人,根本就是以迪士尼前執行長麥可.艾斯納為藍本所打造出來的,更不用說那些顯而易見的,關於白雪公主或灰姑娘的諧擬形象了。《史瑞克》的成功,一部分的原因可說是利用了觀眾看膩迪士尼夢幻卡通的心態,於是當這些脫離現實的白日夢終於被以一種後設、解構的方式戳破時,就得以出奇制勝地贏得認同。

     而《史瑞克》還不只是叫座而已,它也曾得到影評一致推崇。例如費歐納公主的角色設定,就被視為可以抗衡長期以來童話對小女孩們造成的荼毒,讓父母不用憂心女兒將永遠只能接收到「女性應該被動柔弱地等待王子拯救」的訊息、以至於無法從公主夢中醒來;而王子變成大反派這樣的刻畫方式,除了捅迪士尼一刀之外,當然也被認為別有深意,可以打破以貌取人、只重表象的迷思。

     如今以眾玩具們「找到第二春」為結局的《玩具3》改寫了《史瑞克》的記錄,莫非表示觀眾們畢竟積習難改,只想看善感、保守的電影?

     其實就算觀眾較屬意走溫馨路線的迪士尼,也未必就是完全否定了解構的意義,何況在《玩具3》中也可以看到迪士尼自我顛覆了某些過去頌揚的價值。或許迪士尼仍放棄不了二元對立的說故事模式,但卻多了點灰色地帶,例如片中玩具們的大敵不再是個案(變態的阿薛),而是一整群孩童;透露著「玩具破壞狂」或許無關善惡,而是某個年齡層的孩童其行為的「真相」,會透過玩具來發洩攻擊慾或展現對主控權的渴望。又如影片雖仍不免善感地為「壞人」熊抱哥安排了一段辛酸過往,倒也沒有戲劇化地讓他改邪歸正、懸崖勒馬。

     另一方面,《史瑞克》為嘲笑迪士尼的俗套而設計的諸多諧擬,到後來反被認為落入了一樣的俗套,成了為嘲諷而嘲諷、公式化的解構;而雖然《史瑞克》視迪士尼卡通為引誘兒童上癮的夢幻迷藥,但《時代》雜誌的影評卻曾暗示《史瑞克》也有「兒童不宜」的面向;除了讓孩子們跳過夢想的階段直接進入諧擬的世界,不免有些悲哀之外,就算童話原典多半過於夢幻與理想化,但當大人預先選定了一種批判與解構的角度時,是否會讓孩子們失去自行發掘「人生原來不如故事般美好」的機會、無法找出自己真正想批判反抗的價值?

     觀影猶如集體做夢的經驗,而讓觀眾經歷日常所不可能體驗的奇蹟與感動,更是動畫的特權。但如何創造驚奇卻不淪為「給呆子的迷藥」(dopes for dupes)?如何解構夢想又不至於讓解構本身成為老梗?不管是迪士尼或是夢工場,能掌握其中祕訣者,應該就會是下一回的贏家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 2010-09-10
  • 中國時報
  • 【黃宗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