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雜誌.jpg 

當傳統媒體廣告效益逐漸降低,還有哪些能直接接觸顧客、展現品牌魅力的行銷管道?愈來愈受矚目的會議展覽產業,能給品牌行銷人帶來哪些新思維?

會飛的會展廣告 ▲在熱鬧的法蘭克福書展中,一隻屁股上粘著紅色小紙片的蒼蠅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廣告代理商Jung von Matt為德國出版商Eichborn製作的蒼蠅廣告,正巧與品牌標誌緊密結合,雖然版面小,卻完全不輸給成千上萬份的傳單。.jpg 

一隻蒼蠅在人潮洶湧的展覽會場中漫無目的的飛舞,但所到之處並沒有換來厭惡的目光,或是蒼蠅拍的追殺,而是人群中又驚又喜的神情,小心翼翼將蒼蠅捧起的姿態,更像看到了珍奇異獸……。

這裡是德國法蘭克福,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書展所在地。每年到了10月就會有7千多個出版商、代理商、印刷廠等,來此參加展覽,更有來自100個國家、超過28萬人次造訪,不僅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成交紀錄,就連這麼一大群參展者的吃、住、交通、購物等延伸需求,也為法蘭克福帶來無限商機。

 

 

雖然在全球各大超級商展中,有許多生意機會,不過想要在成千上萬的人潮中突顯自己的優勢,並讓顧客上門,大概就像大海撈針般困難。於是廣告代理商Jung von Matt為德國出版商Eichborn策劃,將廣告訊息粘在蒼蠅屁股上的創意。雖然「廣告版面」很小,但是當蒼蠅飛舞,且停在某個人的肩膀上時,屁股上掛著的紅色廣告很難不讓人注意;再加上Eichborn的品牌標誌,就是一隻蒼蠅,也算是一個成本極低,卻又能快速接觸到目標族群新創意。

 

影響層面廣 行銷機會多

 

但如果單用這個案例,來描述會議展覽產業(M.I.C.E)的行銷創意,可能還過於天真,畢竟商展只是產業的一小部分。會展產業內還包括會議、獎勵旅遊、大型國際會議、展覽等,更會帶動貿易、交通、金融、觀光等周邊相關產業的成長,光是全球會展產業直接影響的產值,就估計高達數千億美元。會展產業創造的龐大經濟勢力,也讓各國政府蓄勢待發,爭相以文化、觀光等資源,行銷國家品牌,帶動地方商機。

 

 

長期觀察會展產業的《活動平台》雜誌資深記者管紫君解釋,M.I.C.E在歐美國家是行之有年的發展方向,在台灣、東南亞卻是才剛起步,但因這些國家消費相對低廉、市場成長快速,各國也不斷投入軟硬體資源,使近年來亞洲地區在M.I.C.E上,愈來愈有競爭優勢。

 

 

以台灣為例,最具指標性的台北國際電腦展,就從原先的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到今年已經幾乎與長期保持第一名的德國漢諾威電腦展不相上下。這不只因為台灣在電子業強勢的市場環境,此外,當參展企業預算受限時,偏好選擇消費和攤位費用較低的城市,也會讓旅館、餐飲、交通、零售、印刷、娛樂、廣告、設計裝潢等產業,因為大量的需求而成長。

 

 

 

會展領域 功能各不同

 

但這對品牌行銷人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外貿協會展覽業務處處長顏木松認為,雖然從字面上來看,M.I.C.E看似像四個不同的領域,不過就功能性來區隔,其實只有三塊。商業性質最重的就屬展覽,不管是參展攤位或是買家,多以業務為目的,藉由在當地商展中設立攤位,展現品牌在市場中的企圖心與地位,並直接與買家接洽,完成銷售。另外,和業界同行組團參與國際間具指標性的相關展覽,也能快速拓展國際知名度,並耕耘其他國家具有潛力的客戶。

 

 

其次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中,建立廣而深的人脈網路,是參與這類活動的第一要務。雖然會議對業務沒有直接的影響,但說不定坐在隔壁的與會者,就可能在未來幫上大忙,而且議題的內容也能幫助參與者更了解市場趨勢。

 

 

再來,以娛樂為重的獎勵旅遊,好像與業務毫無關係,不過在旅行中受到鼓勵的業務員或協力廠商,一定會更加努力為公司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獎勵旅遊的主要客群,遍及汽車業、保險業和直銷業等三大產業。

 

 

從上述三個面向來觀察,雖然透過會展為品牌加值的接觸面,可能遠不及運用大眾媒體來得大,但面對會展中可能掌握強大購買力的各方買家,卻有更多延伸的機會。此外,對於幾乎沒有行銷預算,或是不直接對消費者銷售的B2B企業,積極參與展覽、會議或為獎勵旅遊,也是一個提升企業形象,開拓新客群的好管道。

 

 

 

華文市場 競爭激烈

 

目前光是在台灣會展產業就有新台幣714億元的產值,這還不包括會展創造出周邊的龐大商機。當然,看好M.I.C.E,且企圖搶下一片天的也不只有台灣,亞洲其他各國如香港、新加坡、中國、澳門、泰國也都是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

 

 

台北市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茂廷,曾在「台灣展覽產業的觀察與建議」一文中,分析台灣在會展市場中的優劣勢,並列舉五項成功必要條件。其中包括:堅強的研發實力,強大的內需市場,資源雄厚的國際城市,政府的支持,還有業者的團結。

 

 

根據國際展覽協會在去年7月公布的「亞洲展覽產業報告」,台灣在2008年舉辦了62場專業展覽,使用總面積排名亞洲第七,比2007年成長了26%。前十名為中國、日本、香港、韓國、印度、澳洲、台灣、泰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其中中國、香港,同為文化相近的華文市場,更是台灣在會展擂台上的勁敵。尤其是香港,腹地、市場規模小,更不像台灣本身擁有許多實力堅強的產業,卻能在會展產業上展現驚人的競爭力,值得觀察。因此在本期的會展專輯中,《動腦》編輯部也鎖定台灣、香港、中國等三個地區,找尋精采的案例。在P.88的台灣案例中,我們從近期日漸活絡的獎勵旅遊,和積極推動的創意展會議題,來檢視活動行銷的創意,及台灣在國際競爭上的機會與挑戰。P.92則探討香港除了先天優勢外,在會展與獎勵旅遊市場上,政府單位如何以開放的心靈與體貼的行銷手法,創造更多商機。P.96和P.100更免不了實地探訪目前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上海世博,透過特派記者陳麟帶領讀者看看,上海如何藉由這次難得的盛會,展現中國的會展實力。

 

 

會展在過去一直都是B2B行銷的重要工具,但對許多經營內需市場,行銷B2C的品牌經理來說,可能是一個較陌生,且很少使用的工具。可是當傳統媒體的廣告效益愈來愈低時,能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體驗行銷快速興起,而會展就是一個提供與消費者面對面,讓消費者感受品牌優勢的好機會。這些年來,品牌在活動行銷上投入的預算正在逐漸增加中,讓我們一起看看會展行銷有哪些創意,從中又可以開拓哪些新商機。

【《動腦》2010年9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