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jpg 

從2007年開始,中國大陸即醞釀劇烈的轉變,對於20年來帶領其經濟高速成長的加工出口業,亟欲去之而後快,而以空出來的資源與土地迎接更高科技、更高附加價值,更不依賴廉價勞動力的更高級產業。金融海嘯衝擊大陸的出口市場,對外需帶動的發展模式更覺不安,因而高喊以「內需替代外需」。

f_272682_1.jpg  

至於採取的手段,在2008年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其基本精神就是大幅提高對勞工的保障與勞工福利,使勞動成本大增,自然形成對加工出口業的致命壓力。金融海嘯使保成長成為立即且必要的任務,因而提高勞動成本、打壓出口部門的聲勢有所收斂。

當全球經濟逐步回穩,調高勞動成本的主調再度浮現,正好深圳的富士康公司發生連13跳的慘劇,被輿論炒作成社會焦點,凸顯加工出口部門勞工待遇偏低、工作條件不佳的現實,乃以此為支點大力哄抬工資,成為社會風潮,再加上勞動合同法賦予勞工合法爭取更佳待遇權利,罷工行為也風起雲湧。乘此勢頭,中共中央力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求5年內讓競爭性企業工資加倍。形勢發展至此,低工資、無限廉價勞動時代宣告終結,「世界工廠」即將關門大吉。

但世界工廠20餘年來為全球各國提供不可計數的廉價民生用品,已到了不可一日無之的地步,當中國的世界工廠關門,這無限廣大的市場胃納又要如何填補? 事實上,跟隨中國大陸一起開發其廉價勞動的國家,遍布全世界,總人口數加起來超過50億,中國大陸只占了其中的1/4而已。因此當這一世界工廠關閉,剩下的40億人立將接手。只是,究竟花落誰家,迄今未見明朗。中國大陸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成為世界工廠,有幾個重要條件,除了政治秩序穩定、政府的行動有效而果斷、人民素質良好之外,與台灣相鄰、文化毫無隔閡,是她迥出群倫的獨特因素。

世界工廠離開中國大陸,最有可能是往南邊的東南亞諸國遷徙。因而近來印尼、柬埔寨乃至孟加拉都受到諸多外商青睞,使經濟情勢大好,甚至更遠的中亞國家如土耳其等也分到一杯羹,乃有所謂「新鑽11國」的說法不脛而走。不過這些國家目前的條件,除工資遠為低廉之外,均不可與大陸同日而語,仍有待大力改善。至於台灣這個獨特因素,勢必會跟隨世界工廠同步南移,當然相對效益也會大為不如。不過假以時日,這些條件都會漸臻妥善,台灣則會將附一點服務,轉向一整個面,而面貌大變。

※理財周刊526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智慧電視夯 聖誕節需求大爆發
◎封面故事>英特爾定調 USB 3.0行情加溫
◎新聞熱線>太陽能廠動土 張忠謀吸睛 蔡力行媒體冷落
◎新聞熱線>昱晶潘文炎降價說 撼動類股波動
◎特別企畫>巴菲特價值投資法 年均報酬逾20%
◎特別企畫>蔡宗園一鳴驚人 股神爭霸戰奪冠
◎產業追蹤>需求強 CPL、EG、PTA搶手
◎產業櫥窗>捍衛龍頭寶座 諾基亞大破大立
◎本周關鍵強股>人民幣漲升拉抬新台幣 資金行情啟動
◎解碼房市>房市928檔期 新案降溫 熱區照熱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2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