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png 

全球科技巨擘近年來斥資數十至數百億美元併購小公司,並宣稱併購後將能提供企業、醫院、學校或政府機關客戶更多樣化的產品與「一次購足」的服務,但科技業這波併購熱潮卻遭到某些客戶質疑,甚至認為終將使股東的投資付諸流水。

標準普爾公司旗下的Capital IQ部門指出,近三年來全球科技業已花費逾3,500億美元進行收購。

營收居全球資訊科技(IT)業之冠的惠普公司(HP),試圖攫取印表機墨水市場以外的利潤,成為積極併購的大廠之一。

甲骨文(Oracle)企圖銷售更多商用軟體,在斥資70億美元併購昇陽公司(Sun Microsystems)後也跨足伺服器市場;IBM 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斥資200億美元進行併購,以強化服務與軟體部門。

這些業者都表示,併購是為給予客戶更多選擇、更好的價格與更聰明的服務。這就如同消費者購買網路、有線電視與電話時,向一家業者購買整套較省錢,而且遇到問題也有人包修到底;壞處則是,客戶習於往來的專業軟硬體公司,一旦被併購後,服務品質通常會變差。

併購後走下坡的情形不僅限於科技業,哈佛商學院教授波特(Michael Porter)過去36年期間對美國33家大企業進行研究,發現這些企業出售的併購事業比留下的多,且企業的併購策略不但未幫股東創造價值,反而造成損失。

由於科技產品較其他產業更複雜,因此科技業併購的風險也較高。儘管併購能為花錢的企業帶來短期的財務利多,但科技的汰換速度快,且被收購的企業也需大量資金挹注以維持優勢。

此外,被收購的科技公司可能需時數年才能與買主完全整合,也是併購徹底失敗案例屢見不鮮的原因之一。

曾任IBM企業客戶組織Share公司總裁、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資訊科技主管羅森表示,他已學會要挑選不太可能被收購的公司做為電腦供應商。他說:「我曾思考,併購對所有人、對企業與客戶雙方真正的益處為何?答案並不多,而壞處遠多於好處。我從未見過哪件併購案為客戶省錢。」

【編譯吳柏賢/美聯社舊金山二十七日電2010/09/2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